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55-02
生本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对策进行改进。现就初中历史学科小组合作问题及对策浅谈如下。
一、生本课堂下初中历史学科小组合作的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首先,是貌合神离的形式合作。学生座位的小组化,为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合作学习赢得了时间,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利用好这一形式,简单地认为只要改变学生的座位结构,相向而座就是合作。由于过程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策略和引导,学生分心跑偏,貌合神离,讨论气氛不佳,学习效果低下。其次,合作不深入,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围在一起——代表发言——理清答案——合作结束,固定的流程使合作圈定在教师预设之下。讨论是否热闹、小组代表回答是否正确成为合作互学有效性的判断标准。这种单一的简单评价不可避免地使合作互学走向形式化的边缘,没有合作实质意义。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点缀,表面上沸沸扬扬,实际上却无扎实的成效。
2、小组合作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方面,组内部分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小组讨论时只能人云亦云,茫然无措,对同伴不同的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吸取有效的内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受学生个性特质的影响,小组内不同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也参差不齐。常常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机会多,他们常领先发言,内向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沉默寡言,袖手旁观,成为被动的“听众”,课堂交流成了优生的“一言堂”。
二、生本课堂下历史学科合作学习问题的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理解操作上的,有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上的,也有管理执行评价上的。要较好改进小组合作出现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坚持做好三件工作。
(一)建立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只有在一定规范和评价机制的支配下才能提高合作效率。历史学科要建立系统的小组合作建设运行机制,保证小组合作有序。
1、浓氛围、重活动,使小组合作具有凝聚力。
历史学科小组建设要围绕班级小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细化。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坚持不懈地抓小组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全程给力的局面。历史学科要重视学科活动,要在活动中培养小组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历史有关的参观、社会调查、实践……。这些活动让小组具有凝聚力,让学生产生很强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
2、立机制、重评价,让小组合作永保动力。
建立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运行评价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定具体评分细则,实行对课堂、作业、考试、纪律进行评价,并有具体的奖励办法,每一节课都有过程性评价记录,每周评选出学科优胜组和整改组,在周末时通报公布,每月集中上报学校汇总表彰奖励,对落后小组进行分析整改。这些做法让教师操作评价流程和学生学习情况比较清楚反映在小组建设运行记录表上,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很好的督促和推进作用。
3、重培训、转观念,让小组合作充满活力。
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师指导能力、学生操作思考能力直接关系小组建设与合作的好坏,为此必须抓好小组的培训指导。对组长多方位培训,开展实战演练,让组长从角色、职责、要求上达到“三明四会”。让组长一明角色。组长要明白有老师的时候自己是老师的助手,没有老师的时候要扮演好“小老师”的角色,全权负责全组的学习及纪律。二明职责。组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1)管好本小组的的课堂纪律。(2)定出本小组“一帮一”对象。(3)按组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提纲中的任务分配到个人。(4)组织同学开展交流,讨论。
(二)培养小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小组合作有效。
历史学科要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课堂学习的氛围。亲其师,信其道。二要创设竞争机制。小组竞赛是鼓舞,成员加分是激励。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评价表设计要科学,要便于操作,组内,组间,班内相互监督,实行一天一汇总,教师要审阅,要一周一公布。学科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三是灵活组织,体现公平。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有的小组为获得优胜小组,一堂课中同一个学生多次举手,其他成员不举手,这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到其他小组的其他成员,不要只看某一两个小组,否则容易打击其他小组的积极性。因此,组织好学生回答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教师可以依据合作讨论问题的难易限定组内某一层次的学生发言,给他们充分锻炼和合作机会。真正形成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团结意识、凝聚意识、荣辱意识不断增强,让合作学习有效。
(三)科学设置小组合作问题,促进小组合作深入。
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效深入,问题是否有合作价值很重要,合作是真合作,不是为了听课应付上的假合作。在设置的合作问题上是否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合作要求要明确。历史学科在合作时讨论合作的目的、任务要具体。对讨论问题的质和量、时间限定要清楚传达给学生。对不同学生的任务分工要到位,学生明白干什么?合作交流时鼓励组间质疑,教师提炼共性问题,全班进行解决,达成合作的共识。
3、合作指导要适时。第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初,教师要当“指导员”。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没事了,而是应该去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阶段,教师要当好“演员”。教师需融入合作学习之中,当好演员角色,学会利用合适的机会把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教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第三、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当好听众和评论员。在评价的内容上,既评发言,又评小组合作的质量高低。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小组间研究结果的差异上,为下阶段教师精讲点拨奠定基础。
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且学且行的过程。教师的不懈坚持是合作学习产生效果的关键。只要朝着课改的方向,朝着学生发展的方向走下去,合作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论文作者:黎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科论文; 评价论文; 历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