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高楷岳,钮凯,袁霞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高楷岳,钮凯,袁霞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也有效地推动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步伐。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模式更为复杂,这也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优化,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文中从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缺陷,并进一步对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继电保护技术取得了较快的进步,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技术更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需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来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2.1 一次设备智能化

在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内,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组件嵌入到一次设备,可以使一次设备在采样和控制方面实现数字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次设备与保护设备、测量设备、计量设备、控制设备和状态监测设备之间的采样数据和控制命令都是通过光缆进行传输,因此通过装置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组件后,一次设备具备了智能化的特点。

2.2 通信规约标准化

在智能变电站中,需要严格一定的标准来对所有智能设备进行信息模型和通信接口的建立,从而使设备之间能够完全做到无缝连接,并按照统一标准,各设备与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共享。

2.3 提高运行自动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不仅可以协调就地、区域和全局的功能,而且支持在线决策和协同互动的高级应用,具备更多样化和更复杂化的自动化功能,所以说智能变电站运行自动化处于较高的水平。

2.4 功能集成和结构紧凑化

在当前智能变电站中,由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其应用,功能传感器与智能电子设备和一次设备之间有效地实现了结合,同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物理集成和功能集成的特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实现了紧密融合,变电站内专业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当前智能变电站无论是功能集成还是结构都更具紧凑化。

3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缺陷

3.1 智能化水平低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存在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当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这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智能化变电站多是通过对原变电站进行改建和扩建而建成投产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数量较多,而且设备资源消耗量较大,这在无形中会导致变电站智能化水平降低,无法达到智能变电站建设时的要求。各种设备之间都有着智能化连接端口,但由于设备及连接线多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这就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端口和连接线之间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而且对设备和连线之间不兼容现象进行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设备接口连线不合理

当前变电站中存在众多的耗能设备,而且设备存在许多接口终端。但在实际设备运行过程中,同一段间隔的SV设备采样和GOOSE设备之间的接口连线都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这就导致设备接口终端需要增加,这对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利。

3.3 电磁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

当前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诸多零件中都开始广泛应用,这就导致这些电磁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电磁设备测量准确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对电磁继电保护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时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当前变电站中所使用的一些电气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建议使用新型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部分就地安装的变电站使用设备,由于受制于技术的人们显示器,一些技术端口还无法用到,这些大量的端口存在不仅会对工作人员实际连线带来困难,而且还会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时间,与智能电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不相符。

4 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措施

4.1 就地化间隔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中,当需要进行继电保护设备安装时,需要将其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附件,这样可以充分地遵循就地化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事故发生时继电保护设备反应时间,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在当前新型一体化微机线路铺设时,通常都需要与变压器保护措施同时进行,并结合现场被保护设备的合理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平稳性,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另外,当前新型保护装置通常采用的都是电缆采集数据的方式,利用数字化处理时不仅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分配和调配时能够充分地借助于计算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启动,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4.2 站域保护功能的应用

站域保护就是在同一网络支配下,他们的优势获得全面的信息,从危险的微机信号,计算机及时打开传统后备保护,因为使用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信息的全过程,制备时间短的保护作用后,满足要求的智能电站的敏感性,实时保护电路的实现。

4.3 优化站内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端口

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中所使用的较多电气设备都是进口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这些设备在技术上虽然十分先进,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是依照本国变电站为模型来进行制造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购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结构的复杂性、设备的兼容性和单位能耗等诸多问题,在确保设备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智能变电站内部的设备实现优化配置,尽量地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端口,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设备的操作,而且与智能变电站节能环保的要求也相符。需要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初期的实际水平,来对站内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

4.4 变电站层继电保护

变电站继电保护层主要采用集中式后备保护配置、在线实时自校正和自适应技术的使用,实现双配置将后备保护系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变电站后备保护功能,开关失灵保护和后备保护与变电站相邻断路器失灵保护功能。如果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应及时清除自发行为,故障定位,故障减少损失;如果电源异常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发出报警信号,及时通知技术人员维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当前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技术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技术,需要通过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合理优化,有效地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敏,沈鑫,范金玉,李萍,戴经锰.智能变电站间隔层仿真测试系统的实现[J].信息化建设,2016,01:244-245.

[2]庞亚云,董琪,董天海.对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中若干条款的商榷[J].科技信息,2012,11:444+417.

[3]姜鲲,尚韬,陈兵,李燕斌.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配置方案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02:15-18+22.

[4]金闪.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建模与配置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5]陈宏,夏勇军,陶骞,王晋.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调试技术实施路线探讨[J].湖北电力,2011,S1:132-133.

论文作者:高楷岳,钮凯,袁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论文_高楷岳,钮凯,袁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