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相关数据表明,对急性心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通过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实施标准的护理措施,优化整个护理流程,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1]。因此,对我院选取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以下就具体护理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
常规组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8.21)岁;研究组的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在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0±8.5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患者的其他机体功能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及家属愿意参与本研究;治疗依从性高。
1.2.2排除标准
存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沟通障碍,意识不清、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的各项指标不符合实验要求。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药物溶栓治疗,治疗方式相同,服用药物和注射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及时间无明显的差异。
对于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研究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①基于综合护理的实行,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体征以及症状进行实时的检测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记录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患者出现的异常能够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2]。②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提升其对心肌梗死这一类突发疾病的认知,并传授急救措施。积极的疏通和引导患者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以积极的治疗心态参与治疗,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抑郁、消极等心态影响治疗效果[3]。③加强健康知识宣教,通过注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健康、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使得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参与到治疗当中,提升整体的治疗有效率。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n]100%。临床效果从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来进行判定。
1.5统计学方法
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数据资料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用t检验,表示为();心功能等级和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短于常规组,护理效果更佳,P<0.05(见表一)。
2.2 对比两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
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相对于常规组,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的概率明显较高,Ⅲ级、Ⅳ级的概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中满意26例,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常规组患者中满意15例,较满意14例,不满意7例,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7.5%)与常规组(82.5%)相比明显较高,X2=5.0625,P=0.024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持续性或者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上增的趋势,对患者造成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对较高。为此,加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过程的不断完善,综合护理的护理方式也渐渐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得到普及和发展,成为其主要的护理措施。在综合护理方式的运用过程中,秉持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把患者的需求放置在首要的位置,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护理特点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基于综合护理的运用,护理人员加强了对患者的监控,随时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和记录。注重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了解急性心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病理原因和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和急救方式[5]。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配合性,加强了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借助相应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引导。注重患者的饮食健康管理、运动训练计划以及住院环境的监管,从而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全面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相对于常规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短于常规组,实施护理后患者心功能恢复的效率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更佳,P<0.05,,护理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方式,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珊娜,宋玉如.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57.
[2]马金萍.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240-241.
[3]徐新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6):880-881.
[4]邱霞.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253-254.
[5]董双花.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6):184-186.
论文作者:程为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常规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功能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