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心理 模式——小学美术教育方法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美术教育论文,教材论文,模式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在掌握浅显的美术知识和简单的造型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记忆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学比较关注,尤其是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十分关心,在人力、财力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美术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美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地认真贯彻教学大纲,搞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所谓因时教学,就是针对小学生年龄段偏低、认识事物直观的特点,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笔者根据从教30余年的经验体会到: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突破现有教材,摸准学生心理,适合小学生特点。
一、尊重教材,突破教材。
美术教科书种类很多,都是以美术教学大纲为宗旨而编写的,虽然内容各异,但目的、要求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既要尊重教材、驾驭教材,又要大胆地突破教材。如小学课本中有美术欣赏课,内容分为名人名作、中外小朋友作品等,其中“国教版本”第8册的欣赏画《昂蒂布的夜渔》是大画家毕加索的名作。毕加索是本世纪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破坏或解体,然后再进行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现物体的几个不同方向。但是,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像”或“不像”。给学生讲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只能越讲解越糊涂,最终导致学生失去绘画、欣赏兴趣。此时教师只有突破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讲解他们所喜欢的艺术类型才能把学生兴趣引出来。
儿童画是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常见的画。它的特点是纯朴、天真、直率、风趣、着色大胆、想象力奇特,深受小学生的青睐。教师不妨从儿童画谈起,让学生多写生,当学生对绘画有所了解以后,再让学生了解并实践按画理作出的画要比儿童画更好、更像。启发学生突破儿童画的稚拙,进行浅显的绘画理论传授,向写实方向发展。这叫作“儿童画与写实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绘画艺术有一个深层次理解。在此基础上,反回去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让学生去感觉艺术的魅力。
二、改革旧式授课方式,摸准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绘画中是利用简单而不抽象的笔调描绘出物象的原貌,在写写画画的涂鸦中抒发他们的幼稚天真的想象,使他们的智能不断完善。对此,我们可以把新授的课时内容编成童话故事来讲叙,如老师把乌龟、刺猬、七星瓢虫等编成童话,学生画得就多,直至他们达到只要在基本形上凑凑画画就成了想要画的物象。我们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促进他们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我常搞“超越对手赛”活动,就是把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在展览和讲评时,学生都很活跃,摩拳擦掌,一口气能画出几种不同动态、不同颜色的鸡。由此看出,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是培养小学生产生绘画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纵观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手段变幻无穷,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小学生的视觉感官,作用于心灵,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分清美丑与爱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将来学习更高深的艺术门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