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咨询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咨询虽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高校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1]它以心理障碍咨询、心理适应咨询和心理发展咨询为主要内容,给大学生帮助、启发和指导,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高校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如它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它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等。这些特殊功能使心理咨询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力补充。但最终决定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地位的还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时期,有人认为大学生的价值和作用似乎不那么重要了,甚至直接提出大学生“贬值”,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也有所下降,大学生的形象也不再像是象牙塔中的天使那么光彩夺目,这些使得大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逐渐减弱。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等价原则,使得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人的价值目标由以前纯精神的理想主义的“无私奉献建设社会主义”向物质化的“有偿奉献”转化,甚至还出现了极端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一些学生就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反差想不通,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不正之风也加强了学生的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导致了学生的压抑心理。
另外,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就读高等院校不再有苛刻的年龄限制,入学途径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入学学生的背景和就读动机较之以往要复杂,人际交往环境相应地也复杂得多,这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不了而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困境的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而婚恋政策在高校的放宽使得因恋爱和失恋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在连连攀升。扩招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用人标准和用人制度的变化等所带来的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国、考研和保研的艰难以及出国、考研与找工作之间的矛盾无不在考验着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而取消公费推行自费的政策更是极大地考验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的这一切改革都极易造成大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情绪上波动不稳,意志上摇摆不定,从而形成痛苦、犹豫、悲观失望的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以往高校大学生所少有的情况正随着当前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凸显出来。
大学生的这些思想新状况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要对这种情况予以引导和解决,就必然要求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咨询这种方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就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2]
二、科学地将心理咨询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1.开设高校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如自卑、考试焦虑、人际关系不良、人格障碍、神经质等;另一部分是正常的学生,他们希望提升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质量,提高交际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对于那部分心理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表现得比较严重的同学应到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或心理咨询所)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而这些机构也应本着服务学生、造就人才的宗旨免费向学生开放。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必须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高度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建,为学校配备适当的咨询室和相关的设备,并应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一支具有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教育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知识并通过专门技术培训的咨询员队伍。并建议由高教主管部门组成专家组,研究制定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的规划和方案,落实承担培训工作的单位,成立高校心理咨询师资培训基地,给予政策和经费扶持,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试行上岗资格认定,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全面提高队伍水平。
2.采用课堂教学进行集体咨询
在高校里除了部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专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治外,大部分希望进行心理咨询的同学都是出于自身更好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对于这部分同学中较为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大学生的学习、考研、出国、就业、兼职、男女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相关课堂中,如《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学》、《性科学概论》、《公共关系》等,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在这些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把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助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同时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专题讲座形式也能收到很好的咨询效果。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或心理辅导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是颇受学生欢迎的集体咨询的方式。
3.正确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
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网站。上网也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在BBS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就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开辟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的专题介绍;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咨询专业网站,并建立与这些网站的链接等等,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身心健康的途径。
研究出这三项高校实施心理咨询的主要途径,只是成功的一半。要在高校成功地将心理咨询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心理咨询真正做到科学而有实效,还务必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心态浮躁,要么眼高手低,要么妄自菲薄,压抑、焦虑、自卑等使他们陷入个体内心世界的狭小天地,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又使他们对个人以外的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锻炼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体验实践的酸甜苦辣而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比如,像各大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日常的家教、兼职等活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锻炼都很大。事实上,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源于平时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个体过于封闭,把生活理想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承受能力差。因此,实践锻炼对于全面发展的个性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方法上说,实践是心理咨询中可供借鉴的重要途径。
2.中国化原则
自80年代中期心理咨询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在中国兴起和发展以来,我国心理咨询重在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实际上,在学生咨询过程中,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文化的特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咨询模式。例如借助我国传统德育中的“克己”、“修心”、“内省”等思想建立适合我国文化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这种中国化的心理咨询会更切合实际,更有实效。另外,许多学校尝试把心理咨询和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既是创新,也是中国化的体现。
3.教育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学生个体为定向,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问题,使学生按我们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推动整个社会朝共同的方向前进。可以看出,高校的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两者都是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手段,因而都具有教育性。所以,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不能够狭隘化地单纯强调个体的心理调节,这样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心理咨询一旦失去教育的功能,其在我国的发展必将是举步为艰。这也是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4.自主性原则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以上三个原则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自主性原则却重视不足。我提出这个原则,主要是考虑了高校心理咨询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具有知识水平高、情感丰富、追求独立人格和个人更高层次的发展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高校心理咨询的开展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应遵循自主性的原则。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的最终目的,最终培养健康的心态,提高自我心理素质,这就是他走向自助过渡的心理调适过程,这是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具体指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重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分析、自我调适的能力,以教育和发展的咨询内容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这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