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论文_张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97-02

直肠癌是临床上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至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组织发生癌变现象。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血便、脓便、便秘、便血等情况。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针对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法[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94例患者分别行两种手术方式,就其疗效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直肠指检、直肠镜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2~72岁,平均(46.7±2.3)岁,病程1~10年,平均(5.3±2.3)年。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2.4)岁,病程3~8年,平均(5.5±3.4)年。排除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上不具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取平卧位,逐层切开腹腔后,钝性分离直肠、乙状结肠左右侧的系膜后,将肿瘤切除。取出肠管,并于肿瘤上方10cm处将肠管切断,近端结肠吻合后回纳肠段,确认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并缝合,术后给予常规消毒、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2]。行全麻、取怕逛逛截石位,建立气腹后坐10mm Trocar观察孔,并在操作孔右下腹部置入12mm Trocar。用超声刀分离左右两侧乙状结肠系膜,以切割闭合器离断肠系膜血管,同时,将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清扫干净。后用超声刀锐性分离直肠固有的筋膜,显露肛提肌,反折切开腹膜游离直肠,并标记腹下神经用超声刀锐性切断并分离侧韧带,游离直肠系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最后,按照常规方法切断肠管并左下腹Trocar作5cm纵向切口,与对照组相同,吻合成功后缝合切口,再次从气腹,观察手术情况,最后取出吻合器[3]。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裂开、吻合口渗漏等情况。

1.4 统计学

将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全部收集,纳入统一表格,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经t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791,P<0.05)。

3.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受到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患者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便秘或者腹泻等,大便逐渐变细。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45岁左右的人群是直肠癌高发群体,因直肠癌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使得手术效果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也成为了领域中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切口较长、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患者引流时间较长,术后患者的活动受限[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严格按照肿瘤根治原则和无瘤原则,安全性和预后恢复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凌铎,周鑫,谢海艇等.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后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造瘘还纳时机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23(6):563-567.

[2]李丹,庄競,刘永刚等.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15):4302-4304.

[3]何金杰,丁克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4(8):759-762.

[4]赵日升(摘译),汪挺(审校).经肛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0(5):486-486.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论文_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