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集约增长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集约论文,效益论文,企业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企业集约增长指标的必要性
现在常用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企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系、竞争力指标体系等,由于考核要求不同,都难以反映企业集约增长的真正内涵。
其主要问题:一是有些指标只反映企业利益,而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如企业利润指标,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盈利,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贡献。二是有些指标是产出指标,并不能反映效益好坏。如销售额和产值指标只反映了产出能力,没有表现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关系。三是有些指标只表现了手段,并未表现实际效果。如技术装备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只体现了企业增长的潜力,而不能反映这些设备和投入在实际中所发挥的效益。有些企业的装备水平较好,但利用效率并不高。四是有些指标的行业特色较深,通用性不够强。如市场占有率指标一般只对垄断竞争行业和大企业有意义,而对分散竞争性行业和中小企业意义不大。五是有些单一指标的抽象和假设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或因涉及面窄,不能反映全貌。如常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指标,把生产要素抽象为劳动和资金两部分,用生产函数来计算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一方面参数测定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是这种方法的假设比较严格,必须在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效益不变的条件下,函数才能成立,现实经济环境很少符合这种假设。六是有些指标的非企业行为因素较多。如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中将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资产风险的主要指标。在现行体制下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行为影响。实行承包制和拨改贷以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金注入和贷款数量都是由国家政策决定的。如上海宝钢一、二期工程国家拨款占78%,目前其资产负债率不到25%;而武钢靠“拨改贷”搞改造,资产负债率就高达60%多。
因此,需要从集约增长的内涵出发,建立评价企业集约增长的指标体系,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二、建立企业集约增长指标的基本原则
1、企业集约增长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效益。
经济增长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提高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的。粗放式增长是指由于粗放经营管理造成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增长。集约式增长则是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低消耗、高收益的增长。粗放式增长与集约式增长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增加投入,而在于投入产出的效益高低。因此,衡量企业是否集约增长的指标应该是效益指标。
2、以增加值最大化为企业集约增长的目标。
企业的产出增加值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贡献。一是衡量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指标是GDP,选择增加值为考核企业的收益指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相一致。二是产品增加值为销售收入扣除中间消耗部分,增加值的增长隐含了产值中物耗比例下降,产品附加值上升,反映了效率的提高。三是增加值包括税金、工资与福利、利息和利润等,其中税金体现了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工资与福利是企业对职工的报酬,利息是对债权人的报酬,利润是企业自己的收入。因此,以增加值为考核企业的收益指标,反映了各方面的利益。
3、全面反映企业主要经营环节的效益。
按营业范围划分,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一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企业的集约增长主要靠内部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二是企业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活动中,企业并没有实物投入产出,投入对象的经营好坏,决定投资方企业的收益。因此,考核企业集约增长不仅要看其全部资产运用效益,还要看生产经营效益;不仅看总量效益,还要看增量效益。
从要素的利用角度出发,提高要素产出率和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体制原因,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把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尤其是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作为集约增长的考核内容。
4、判断企业是否集约增长的指标体系,并不注重反映实现集约增长的具体手段。
由于企业的基础、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不同,提高效益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无论用什么手段,如,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或是开拓市场,扩大销量,增加收入;或是增加投资实现经济规模,最终还是要看是否提高了效益。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考核手段指标。
5、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指标简捷、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为便于操作和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指标体系选择和确定应根据企业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来进行。
三、企业集约增长指标体系及其内容
1、资产增加值率——重点考察企业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益。
资产增加值率为企业全部增加值与全部资产之比。这一指标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总体效益。转变增长方式要求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和资金利用效率。资产增加值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总体效益越好。
2、产值增加值率——重点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出效益。
产值增加值率为企业营业增加值与总产值之比。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内部营业活动的直接投入产出效益。转变增长方式要求企业从追求产值和产量增长,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产值增加值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销路越好,附加值越高,产出效益越高。
3、要素利用效率——主要考察劳动、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增加值率。
目前国家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中有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出率和原材料产出率。在这里应将产出指标改为增加值。
企业的总体效益是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的综合结果。集约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设置要素利用效率指标的目的是,从各种要素利用效率入手,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新增投资效益——主要用来考察企业新增投资带来的增加值增长。
集约增长不是不要增加投资,而是要提高新增投资效益,用增量带动存量。当新增投资的增加值率高于全部资产的增加值率时,说明企业的投资效益增加;新增投资效益越高,企业增长的集约程度越高。
5、企业集约增长综合指标——用来对企业集约增长进行综合评价。
集约增长综合指标为前四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由于资产增加值率表现了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益,因此其权重应为最大;产值增加值率和新增投资效益分别表现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出效益和新增资产的效益,其经营范围小于全部资产的运营范围,其效益已体现在资产增加值率中了,权重应居其次;要素增加值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前三个指标中有所体现,这里只是为企业如何改善资源配置提供分析,权重居第三。
综上所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集约增长综合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反映各环节的效益指标。第一层次的指标是第二层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四、运用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指标体系均以企业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可用于各行业的企业评价。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时还应根据企业增长和行业的特点,在评价方法上进行适当处理:
1、为反映集约化的量的概念,引入比较方法。
由于企业的基础条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同一行业企业的效益可能因此不同。集约化增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有些企业虽然基础不好,或正处于成长期,效益并不高,但通过加强管理,效益提高幅度较大,这类企业应属集约化增长。因此,静态指标不能体现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进行纵向历史比较才能反映企业是否集约化增长。
2、为消除短期波动,可采用考察期平均值。
受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企业资产常常在短期内突然大幅度增长,从而导致资产增加值率下降;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企业的收益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增长或下降,效益指标也随着波动。因此,有时两个时点的指标比较并不能反映企业增长的集约化,还应根据考察期内的平均变化水平来评价企业是否是集约化增长。平均增长率高,企业在考察期内集约化程度较高。
3、老企业和新企业的比较方法不同。
老企业主要通过历史比较来评价其增长的集约化程度,新企业则主要通过同行业的横向比较来评价其集约化程度。但由于行业技术经济特点不同,各行业的资产增加值率和要素增加值率明显不同,不同行业间没有可比性。因此,这组指标主要用于行业内部的横向比较和企业的纵向历史比较。
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上述指标体系主要围绕目前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的目标和任务,从企业主要经营环节出发,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和任务将有所变化,指标体系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