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各个中小学校园内,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各个学校课堂内出现了温馨的新词:“课堂小主持人”、“发言小能手”、“我发言、我倾听”等,这些活跃的学习分子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几乎在每个班都成立了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把发言权、思考权、动手做一做的权利交给了他们,在旁边适时地引导,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课堂里最和谐的画面!没有错,就是合作学习使得课堂和谐了!但是改革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合作学习形式难免会出现单一,合作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的问题等。
【关键词】合作学习;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37-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推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能力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开展,并且在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让学生享受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紧迫性
(一)传统授课方式效率低
在许多人眼里,老师就应该是站在讲台上,一根粉笔、一张嘴、一节课。而学生被“捆住”了手、“封住”了嘴,动手机会极少,发言机会也少之又少,索性,学生们的耳朵也不听使唤了,眼睛也不听使唤了,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也出现了。一节课下来,感觉老师完成了授课任务,可学生自己似乎仍在云里雾里,一知半解。这样的状态,老师干着急,学生也很是无奈。
所以,一节课仅仅四十分钟,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率!这是非常紧迫的!
(二)全面培养学生是首要任务
当代的学生有自己的时代特点,他们接触到的是一个很广的世界,电视、网络、交通工具等这些新时代产物,使得当代的孩子们见识相对以前也比较广一些,假如这个时候的课堂上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大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不能激发他们主动地求知和探索。
而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恰恰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们有质疑时能有机会质疑、要补充时有机会去补充,而且在评价方面也不单一,有了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这样的模式,要是长期地坚持下去,就是在培养未来的演讲家、作家、科学家等啊!
这样的课堂,既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这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能没有高效率吗?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方式单一
广大教师队伍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跃跃欲试,做出了不少努力,课堂里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普遍化,可是成效不高,成熟度不够,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太过单一。
一般一个班都有三十到四十多个左右,四到八个一小组,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等等,刚开始还都挺新鲜的,组内的成员还都积极参与,可是时间久了,小组内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固定而单一的模式,组长和发言人永远都是最积极的学习分子,可是组员没有压力感和主人翁感,变得有些惰性。而我们老师表面上虽然放手给学生去发挥和探索新知,可是还是难免心中各种担忧:学生是否跑题,完成不了本课学习目标;给学生时间去合作学习是否太浪费时间等等。所以,老师看着和听着就变得没有信心和耐心了,久不久就切断学生的话题,扫了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兴。于是乎,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有小组内的互评互议和互相质疑等。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能都机械性地照葫芦画瓢,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技能,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二)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科学
合作学习不是单一的组合,而是超越于组合而达成共识、得益于每一个人。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看重人数,固定这么几个人一组,小组分好了,可是组内的成员机构和不合理,善于发言的和善于记录的和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并没有很好地搭配,有些组一大半是善于发言的,这样有了“吵闹现象”:你没有发言完,我就跟着抢上话题,甚至有些还因此怄气发生矛盾呢;有些小组一大半是不善于发言的,小组内很“安静”:需要讨论时,没有人主动吭声,有观望现象,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结果完成不了任务,很是泄气。有些小组组员搭配合理了,可是没有安排有记录员,这样组员发言完后,没有一个很好的回顾和总结,漏掉了一些观点等等。
老师这个时候应该细心观察,发现这些不合理的合作方法,要及时思考和纠正,给以小组积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对比和观察,从而发现哪一种合作方法最科学有效。
(三)合作伙伴分工责任不明确
小组是组合起来了,但是合作伙伴分工责任不明确,课堂里难免出现了合作“混乱”等不和谐声音,该安静的时候却“沸沸扬扬”,不该安静的时候却“死一般沉寂”,组长不知道如何带动组员,一脸着急,组员之间你一句我一句,出现乱象,没有一定秩序感,该到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和点评时,组长并没有真正收集和归纳组员的发言,而是全凭自己个人的见解来发言,并不能达到代表全组的目的,更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教学改革还是处于尝试和探索的阶段,也难免有不成熟的表现,我们老师也没有更成熟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去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正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通过不断实践去体验理论,碰壁了吸取教训找到更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不断跟周边优秀学校取经,学习新知,力求共同进步,让每一节课都能够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今天我们做不到,以后我们始终做得到的!因为,我相信善于学习的人,总能够有所收获的!
三、课堂中合作学习研究的案例分析
邓老师是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授课教师,对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深有感悟。
她这个班的小组主要是以八个同学一小组,有组长、书记员、组员,每个小组里搭配得很合适,而且组员之间的分工明确,只要老师轻轻一句:“现在,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讨一下白板上的几个问题。开始吧。”一声令下,全班几个小组齐刷刷地快速组合,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在组长的指导和分工下,大家有序地进行讨论。我仔细地听了一个小组的讨论,其中,这位组长俨然像个小老师,很是为鼓励组员积极参与,他说:“小丽,刚才我们组的小华发言得不错,我相信你的发言同样精彩,咱们组的成员一起给掌声欢迎小丽的精彩发言吧!”其他的组员马上掌声一片,腼腆的小丽笑了,她最后真的发言了,很是不错的小组,不错的团队!还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书记员很是勤快地记录下了组员的发言要点,记录完毕之后,让大家点评、探讨,确定好人选代表发言。课下,我问他们:“你们这个组的代表发言人都是固定一个人吗?”组长回答:“不是的,轮流着来,争取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组员,我们轮流久了,都自觉站起来发言。”这对于他们做人和以后的工作中,帮助是相当大的!
整个课堂里,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老师很是注意照顾整体,面向全体学生,发言和质疑时,都是由课堂小主持人安排,小组轮流上来分享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老师适时地插入和帮助引导和小结,在听课的老师看来,这个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老师真正放手给孩子们去参与和学习,并且乐在其中,很是让我们佩服和赞叹不已。
邓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细节:
1、小组合作学习有自己的名称和口号,由各小组自己来讨论定好。
2、小组搭配方面。
学习能力强的、中等的、弱的一起组合,更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也更大,这样更能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同学。
3、经常给各小组的组长开些小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有三分热度,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了带头示范、策划的作用,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他们要想偷懒和放松的苗头时,课后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从他们的闪光点着手,欣赏和鼓励他们,也可以制定一些奖励制度,激励他们上进。
总之,整节课观察下来,她真正做到了放手给学生去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新知,老师就只是引导者,很是轻松啊,而学生真正快乐学习、有所收获。“我来说”、“我来补充”、“我质疑”等,这些词是这节课最常听到的,非常让人震撼,能够这样合作,已经不错!整节课,老师只是做到了适时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在乐中学习,从合作中求进步,有大收获,这就是合作能够发挥到的最大的极致!
四、学会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研究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相关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不是天生就会的,也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经验的。
(一)老师要花心思在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上
合作学习,需要选择好合作伙伴,它的结构和性能好不好,就看有没有具体情况,巧妙组合小组,比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家庭背景、性格、优缺点等也是需要细心去观察和了解之后才能够进行组合,否则,即使组合了,也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只是简单的搭配而已了!
在充分选择合作伙伴之后,就要给他们明确分工,哪个是组长,哪个是书记员,哪个是发言人等等,给他们讲他们的责任并进行演练,让他们熟能生巧,一次比一次进步,这样就不至于在课堂中浪费这么多时间,也更有秩序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去!
(二)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的形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把握,进行形式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我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老师选择性地进行分配、组合
老师比较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分配好任务,组合好各小组,然后由老师根据各组表现情况评分。
(2)班干进行小组组合
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放手给他们自己去观察和带动,锻炼自己的组合能力,然后班干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以评分。
(3)灵活性临时搭配的合作学习伙伴
这就要让我们平时就应该多做这样的灵活性的组合合作伙伴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遇到课堂突发事件,需要临时组合新的合作伙伴就不至于慌乱而措手不及。
(三)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科学合理的指导。
有了这些组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必须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更加顺利和趋于成熟。老师在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时,发现问题要适时进行“干预”和纠正,不断思考,得出更好的方法指导学生进步。
教师需要拥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当然离不开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断地学习和摸索,给自己补充新能量,才能做到科学指导。
论文作者:韦兰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老师论文; 组合论文; 学生论文; 组员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