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性探讨论文_任亚娟

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前发展条件下城市水资源短缺及洪涝灾害等多种问题。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两者之间的发展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建设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归纳了目前我国主要试点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情况,分析总结了绿地系统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即首先要满足城市对生态环境和美观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的同时担任缓解城市旱涝灾害的功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

1 引言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科技的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城市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加、自然土地被硬化为混凝土路面、绿地的减少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正在面临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双重威胁。

“海绵城市”的提出是为了缓解上述不利因素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威胁。其核心理念在于建设一套使城市自身具有环境调节弹性,可以自行调整城市水资源调配的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原因是绿地作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城市绿地系统的“海绵”设计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 海绵城市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关系

2.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具体内涵指的是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降雨集中的季节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将雨水赋存于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当城市遭遇高温和干旱等缺水的环境时城市水循环系统又能将之前储蓄和净化的雨水释放。使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不因降雨、开发活动等因素而影响,从而达到生态平衡,实现构建良性的城市生态循环系统。

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综合、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总体而言,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和响应自然。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需要从城市的水系、城市道路系统及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给排水系统几个方向着手。

2.2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指的是将分布在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系统、有机的联系,从而构成生态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由绿色植被覆盖的配套设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用途;而广义的城市绿地则包括城市规划中各类功能和非功能性的绿地,这其中包含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附属绿地。

2.3 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低影响开发”是连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城市绿地新系统的桥梁,因为城市绿地系统通过“低影响开发”效应作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一方面,两者之间能够相互指导;另一方面,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与海绵城市布局结构又存在差异。这种联系和区别表现如下:

(1)相互指导作用:在建设规划阶段,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部分,对不同的绿地需要综合考虑,按照不同的需求条件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最终形成城市绿地空间网。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支持极端条件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即从源头削减径流洪峰、控制地表径流量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这些核心要求对城市绿地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和设计要求。同时,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低影响开发目标,进一步的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

(2)布局的差异化: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城市的绿地分布是分片和均匀的,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分布于整个城区中,整体形成稳定的绿地系统网,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空气状况和气候条件;而海绵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在相当的高度为城区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由于城区的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所差别,因此针对不同区域的干旱雨涝情况需要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这其中包括了水资源和水生态规划、单元或多元组合技术等解决城市水资源循环和水生态问题,显然这样的设计和规划是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

3 国内海绵城市分布统计

国外在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计划,建设了具有低影响开发效应的雨水系统。

我国由于近几年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及干旱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国内专家学者主张通过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来进行城市规划,通过统计国内主要的海绵城市分布状况及运行状态,来进一步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提升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力上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为两批,共计30个城市,分布如下:

我国在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下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总体上是从以往的“工程治水”转变为“生态治水”。在借鉴国外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计划,并率先在以上各城市进行试点。

通过调查总结目前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并着重考察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功用,发现有以下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绿地系统在整个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特征的不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也略有差别。这也就意味着在城市绿地系统促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绿地各自的特点和特征,结合当地的自身特点,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于追求形式多样,而忽略了区域自身特点。

4国外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地建设实例分析

国外关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要先于我国,新加坡作为世界上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先行国,被誉为“世界级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绿化覆盖率高达50%,分布于新加坡大街小巷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系统是对于我国建设海绵城市下的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下文将分别从几个方面对新加坡成功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进行分析,以总结相关成功经验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4.1 新加坡城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介绍

新加坡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典型热带国家,国内分布的主要汇水区与河道水网有48条,降雨一般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蓄水池或者直接排入海洋。新加坡的年降雨量为2400 mm,雨季相对集中。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3 m3,位列世界倒数第二。其接近一半的水资源供给来源于马来西亚,为了平衡和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新加坡政府将岛内90%国土面积建设为集水区。集水区收集到大量雨水后流入蓄水池,蓄水池的雨水经过加工处理后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截至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共建有20多座蓄水池以及1个用于应对暴雨极端天气用的雨水收集池系统。

事实上,新加坡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面临着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冲突。在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的排水沟、水渠、河道水网都承载着城市泄洪作用。这种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需求。因此雨洪管理模式的提出从根源上解决雨水问题,降低城市洪灾风险,有效的实现雨水管理。

如图1所示,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55~100%的降雨通过城市市政管网系统汇入后进行下一步处理,当遭遇暴雨天气时城市水网系统会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而最终通过降雨入渗到地下的水资源仅仅占到0~15%。因此,这种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在遭遇暴雨天气时不能有效的“疏”,在遇到干旱天气时也不能有效的“补”。而雨洪源头管理模式通过储集的雨水管理模式,将城市建设土地本身作为蓄水设备,在暴雨条件下可以“储”,在干旱条件下可以“放”。

4.2 新加坡的城市设计原则

新加坡政府在最新出台的中央地区水环境总体规划中以“活力(Active)、美观(Beautiful)、洁净(Clear)”为城市建设基本原则(简称“ABC城市设计导则”)。

ABC城市设计原则是应对新发展背景模式下的新准则。综合利用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水体和城市社区创新能力,转变以往的城市水结构分布,具体的管理措施有:

(1)源头水治理模式

源头水治理模式包括源头解决方案、路径解决方案、去向解决方案等环节。通过源头、路径和去向整体考虑,使得雨水管理模式不再着重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而是协同整体治理。关于整体雨洪管理的模式图见图2,针对不同的城市管理需求,可以在该理念框架下加入适合的管理措施。

(2)ABC水域管理策略

ABC水域管理策略鼓励开发区域通过一系列的绿色基础设施,例如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地等,实现雨水的自然净化,引导雨水流向,消除雨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保护水渠及水质。借鉴新加坡的城市设计实践,其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集水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验证,ABC水域管理理念融入到城市绿地设计过程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ABC水域管理理念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有:①植物对雨水具有净化作用;②具有景观美学作用;③相关维护费用低。

(3)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如上所述,当ABC水域管理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过程,尤其是绿地规划时,我们应该着重考虑建设哪些易于观赏、维护,成本低廉,同时起到储蓄水作用的绿色神态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有:①垂直绿化、空中花园和播种筒;②植被洼地;③生物滞留洼地;④生态净化群落。

5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展望

短期看我国正在面临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经济社会的发展继续稳步向前推进,城镇化率仍在稳步增加,城市人口显著增加。因此,为实现生态绿色发展,全国所有城市的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必然会向着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转变。长期看,一些雨水管理先进国家的治理经验启示我们,这种新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目标。从国家层面需要在治理理念和政策机制方面有重点突破和重点扶持。

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意识到以往的挖湖造山等“破坏性建设”活动并不是改善人居环境的良方,相反重视区域自身的绿地生态系统并将其纳入到海绵城市规划中,更具有重大意义,合理的利用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能够有效的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达成。

6 结语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建设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归纳了目前我国主要试点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情况,分析总结了绿地系统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系统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应将其纳入到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之下。在海绵城市系统指导下的绿地系统建设,首先要满足城市对生态环境和美观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的同时担任缓解城市旱涝灾害的功用。对于建立完善绿地系统的海绵城市而言,有了完善的绿地系统,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空间格局,不仅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能够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协同考虑,避免过于强调单一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苏平.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浅析[J]. 中国住宅设施, 2017, No.171(8):8+51-52.

[2] 鲁兆志.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

[3] 李啸.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设计[J]. 现代园艺, 2018, No.364(16):166-166.

[4]唐巧.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南方农业, 2019, 13(05):58-59.

[5] 何沈秦.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15):48-49.

[6]万梓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地规划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9):101-101.

[7]戴明峰, 李美霞.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探讨[J]. 绿色建筑, 2018(2):56-57.

[8]谢家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方丘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湖南大学, 2018.

[9] 朱福清.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J]. 四川水泥, 2017(12):108.

[10] 王海涛,宋佳民.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老旧区域景观更新中的应用——以济南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为例[C]//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 2017.

论文作者:任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性探讨论文_任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