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人民医院 155800
摘要:目的: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评定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雾化吸入与护理干预。对比2组呼吸道感染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效果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雾化吸入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效果评定;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当患者感染细菌和病毒时,使激素受体或者胆碱能受体充分暴露[1],从而导致出现咳痰、咳嗽、气喘等症状。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较多,本文通过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随机将所有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占有18例,女性患者占有21例,年龄属于53岁-71岁(60.24±2.63)岁。
观察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54岁-70岁(60.35±2.49)岁。
2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如对患者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并给予其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病房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本组39例患者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采用专用雾化器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天2次;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病房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情况(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情况,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2组患者上述情况存在差别(采用SPSS19.0处理)。
2 结果
2组患者临床效果各指标数据对比,观察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2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效果(±S,d)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逐年不断上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给予患者雾化吸入的方式用药,不仅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还可以使药液雾状形式直接作用于患者病灶[2],加快药物吸收,并调整生理机能,促进痰液流出。同时,给予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1)病房护理: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打扫病房,调节病房内光效,控制室内湿度和温度,对探视人员严格控制,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同时,护理人员需尽量做到动作轻、说话轻、走路轻(“三轻原则”),给予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
(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并时刻监测患者病情,若患者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及耳痛等症状[4],护理人员应考虑为中耳炎,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发热护理:针对体温在30℃以上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给予其物理降温,可采用酒精擦拭、冰敷等方法[5];在患者降温后30min,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若降温效果不明显,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降温,缓解病情。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24±1.26)d、咳嗽消失时间(1.67±1.21)d、啰音消失时间(2.59±1.52)d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采用雾化吸入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海燕.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5,33(6):601-602.
[2]张晓莉.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2):6637-6638.
[3]郭田英,郑清华,谢起凤等.高频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包头医学,2015,39(2):109-110.
[4]伍绮荷.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5,12(12):189-189.
[5]时晓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30例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74-4275.
论文作者:郭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老年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