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业、工业和交通行业目前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尽管建筑业自身的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量不算很高,但由于建筑物的建造及消费的上下游相关行业带来了大量的能耗和碳排放,因此建筑领域依然成为节能减排的一大要点。
关键词:绿色施工 碳排放 施工管理
1引 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很多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意在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根据联合国IPCC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想对于其他行业,建筑领域的生命周期较长,而建筑领域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的费用相对较低,预计2030年时可实现降低50GtC目标的边际成本可将为接近零点;超过50GtC时,每减少5-6GtC需20-100美元/t。
建筑业、工业和交通行业目前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尽管建筑业自身的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量不算很高,但由于建筑物的建造及消费的上下游相关行业带来了大量的能耗和碳排放,因此建筑领域依然成为节能减排的一大要点。
图1-1 2030年各行业碳减排投资与成本
注:图中数据来源麦肯锡《通向低碳经济之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2.0)版》,2009
根据Wiedmann和Minx2007年提出的概念,碳足迹即某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排放到环境中的CO2总量或某项活动过程之中CO2直接或间接改变值。
2现状分析
根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51366-2019)》中规定,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时间边界为项目开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为止。本文主要探讨工程建造阶段基于碳排放视角的绿色施工管理。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隐形碳排放。
施工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包括机械、材料运输时消耗燃料所形成的碳排放,机械设备运转消耗的电力造成的碳排放,生活区及办公区供冷、供暖消耗电力能源及生活区消耗的天然气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些由于直接消耗的能源根据地区建筑业能源消费这算标准这算为标准煤,一般一顿标准煤产生CO2为2.66~2.72t。
施工过程中间接碳排放包括生产所需的钢材、木材、铝材、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间接碳碳排放以产生建筑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为主。
3实施对策
结合目前绿色施工“五节一环保”的要求,针对施工过程中碳排放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针对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使用碳排放更小的清洁能源为主。施工前针对场地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及部署,合理设计施工行车路线,尽量减小总运距。合理规划材料堆场及加工区域,对于土方施工在内的需要大规模运输的分部分项工程,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充分对施工方法进行论证,提前规划运输行驶路线,减小运距。
使用更为节能环保的机械设备及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如用于供暖供生活热水的燃气真空热水机组更换为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或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施工照明传统灯具改为使用新型LED节能灯具。传统路灯改为风能、太阳能路灯。
其次,针对间接碳排放的特点,以减少资源浪费为主。施工现场周转材料提高可周转次数。包括优化施工工艺及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施工现场防护采用定型化可周转材料。现场施工临时道路采用可周转式装配式混凝土道路、钢板道路等。结构施工前对图纸提前进行审核、优化,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方及建设方汇报并协调解决,减少拆改及返工情况。
利用施工剩余混凝土制作成品混凝土盖板、标高控制块等减少混凝土材料浪费。钢筋加工采用数控钢筋加工机床、推广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节约钢筋使用量。加工剩余废旧钢筋制作钢筋马镫,节约钢材。
最后,提倡临时设施及永久设施的结合。如永临结合消防管道的设置,施工临时道路与现场正式道路结合。在场地布置时,充分考虑包括现场正式大门位置、围墙位置,临时大门位置尽可能与正式大门位置相近,减少后期拆改量。
4总结
本文结合碳排放的要求,对绿色施工指标管理进行了探讨。以碳排放的视角对于绿色施工的过程管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分别给出了实施建议及对策。由于建筑业中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仍占据碳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除上述建议外,建筑材料的技术升级仍为进行建筑业产业调整、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的升级,开发更为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加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以降低建筑业的间接碳排放量,降低绿色施工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马晓国,欧阳强.基于碳排放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04):75-79.
[2]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
[3]陶东.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变及仿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陈进道.中国建筑行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分析[D].重庆大学,2016.
[5]刘菁.碳足迹视角下中国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测算方法及减排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论文作者:柳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建筑业论文; 钢筋论文; 消耗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节能论文; 中国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