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骨二科 重庆 合川 401520)
【摘要】 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可负重时间。结果:关节置换组术后离床负重时间为3±1.2d,明显短于内固定组的38.4±5.6d(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评分为86.5±8.4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6±8.2分(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老年粗隆间骨折中,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早期离床进行负重功能训练,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优于内固定治疗。
【关键词】 老年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2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在我国老龄化人口比率的逐年增高,因我国老年人普遍患有的骨质疏松症,特别是老年女性人群中骨质疏松尤为严重。外伤后老年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大大增高,老年患者伤后致残致死率较高[1],因而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以提高患者伤后生活质量则极为重要。本文将对2010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不同方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65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5.34±5.23)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4.27±5.1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平躺后,于髋关节后侧做长8~13cm的切口,并逐层将肌群分离。切开髋关节处的关节囊(保护与骨折块链接的筋膜组织),于大小转子复位后在转子上方1.2~1.5cm处进行股骨颈截骨,将断骨取出后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常规处理关节髋臼周围盂唇及可能嵌入人工关节内的软组织,避免盂唇及软组织卡压到关节内。测量股骨头大小,选择匹配的人工股骨头,人工股骨头与髋臼间隙约1mm。用开口器在股骨颈处开口,铰刀进行扩髓处理,直至打磨至骨皮质,安放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与对侧下肢比较双侧肢体长度,测试人工关节稳定性,C臂透视观察假体位置及角度是否标准,达标后伤口高压水枪冲洗并安置负压引流瓶,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位,采用股骨近端外侧切口,在C臂透视下行骨折复位处理,复位满意后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安置锁定钢板,三枚空心螺钉打入股骨头软骨下0.5~1.0cm处,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最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1)术中出血量;(2)手术时间;(3)输血量;(4)术后引流量;(5)下地负重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40.23±16.34)min、术中出血量(232.43±61.12)ml、输血量(40.67±23.34)ml、术后引流量(107.23±21.05)ml,首次下地负重时间(3.45±0.82)d大幅增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63.15±24.43)min、术中出血量(352.24±103.56)ml、输血量(432.32±54.32)ml、术后引流量(213.46±45.16)ml皆明显偏小,首次下地负重时间(34.28±10.63)d大幅增加。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逐渐加重,老年人数增多,由于我国4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占人口总数的25%,约有1.4亿患病人群,其中痛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且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患病增长率女性高于男性约五个百分点[2]。老年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的关系,在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中,因年龄及机体功能退化等因素,常患者兼合并有内科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患,其较青壮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明显增高,死亡率也较其青壮年患者显著增加,治疗风险较大[3]。如何减少治疗风险,早日恢复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目前骨科领域难以克服的困难之一。因传统的手法复位、穿“丁”字鞋、持续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并可能导致原有内科疾病加重[4]。而由于老年患者普遍都患有骨质疏松证,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螺钉把持力较弱,难以达到稳定效果,而且老年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外侧固定,内侧缺乏良好的支撑,容易造成内固定失效[5]。
近年来,采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较为普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人工股骨头置换比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更短、费用较低、出血量少,创伤较小,手术方式较为简单,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易磨损,使用寿命较全髋置换术的低。对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笔者认为要充分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运动量及家庭经济等综合条件,对平时爱好运动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较好,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如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则适宜采用相对创伤较小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总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要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输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更短。在本研究中可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淑玉,刘锋,吴敏等.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2):166-168.DOI:10.3969/j.issn.1006-7108.2016.02.010.
[2]张智海,张智若,刘忠厚等.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1-8.DOI:10.3969/j.issn.1006-7108.2016.01. 001.
[3]刘朋,张力.PFNA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1186-1189.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05.016.
[4]刘红光,司徒坚,欧文欢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9):698-700.DOI:10.3969/j.issn.1008-5572.2009.09.019.
[5]王寿宇,张卫国.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的治疗策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8):16-18,30.
基金项目:重庆市合川区科委科研项目资助
论文作者:张恒,雷祯斌(通讯作者),唐晓斌,李飚,唐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股骨头论文; 关节论文; 时间论文; 钢板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