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斗争的主战场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_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政治经济斗争的主战场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_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政治经济斗争的主战场从欧洲移向亚太地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战场论文,欧洲论文,亚太地区论文,政治经济论文,移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日矛盾已发展成为多极格局的主要矛盾,亚太地区是美日争夺的主战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位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已成为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亚太地区是南方国家中发展最快、经济政治力量较强的地区,也是南北矛盾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主要矛盾的斗争及其发展,必将影响到中国,因而,加强对亚太地区矛盾特点及其变化的研究,十分必要。

在世界两极格局崩溃并向多极发展的过程中,世界政局发生了一系列引入注目的重大变化。其中之一是世界政治经济斗争的主战场从欧洲移向亚太地区。

一、亚太地区是世界主要矛盾争夺的主战场

西西矛盾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主要矛盾。然而,由于受“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的制约,西西矛盾中——欧日、美日、美欧—一这一三角矛盾并不是平衡发展的。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争夺经济主导权和高科技优势成为大国争夺的主要内容。在美、欧、日三极中,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最快。美日矛盾,特别是经济矛盾便越来越突出。1990年,日本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3.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0%,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的20%。估计十年之后,到本世纪末,日本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70%,人均国民收入也将超出美国40%左右①。自1985年起,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91年日本的外汇储备已高达800亿美元,同年贸易盈余超过1000亿美元。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年年居高不下,1993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509亿美元②。这与美国近年的财政和外贸双高赤字形成了鲜明对照。于是,以贸易摩擦为主的美日经济矛盾日益加剧,成为世界持久而醒目的问题之一。美日矛盾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显然已经超过美欧矛盾和欧日矛盾,上升为西西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自然也成为多极格局世界的主要矛盾,目前,美国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战后以来,美日矛盾经历了大约三个发展阶段。1975年西方六国首脑会议之前,美日之间完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关系。1975年后,美、欧、日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三足鼎立”格局阶段。但是,由于当时仍然存在苏联核威胁,欧、日尚需美国的战略核保护,所以,三方乃是不平等的“鼎立”格局。在“三足鼎立”格局中,美日两国几乎年年都要就经贸问题举行高层次会谈,每次都是以日本方面作出妥协和让步而暂告结束。在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核威胁削弱,加上日本经济实力获得进一步增长,美日关系发生了阶段性质的变化,日本进入对美国可以说“不”的阶段。今年2月,日本前首相细川访美,双方就两国突出的贸易问题再次举行最高级会谈。但是,日本不再象往常那样作出任何让步和妥协,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会谈破裂。日本就会谈结果宣布:两国开始了“新时代的日美关系”。细川称这是“一种成熟的、大人之间的日美关系。”所谓“成熟的”关系,实质是日美关系进入了“平起平坐”真正平等的第三阶段。细川这次访美结果是日美关系发生又一次阶段性质变进入第三阶段的重要标志。在日美三个阶段关系中,存在着既争夺又协调两种斗争方式。在第一、第二阶段,协调是主要方面。但在第三阶段,争夺则上升为日美关系的主要方面。

美日关系第三阶段还表明美日矛盾进入了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新时期。美日首脑会谈破裂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3月3日宣布将施用“超级301”条款制裁日本,对日货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日本政府则毫不在乎,轻松地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美日会谈之后举行的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美欧已联合起来对日本发起攻击,一致要求日本削减盈余,扩大内需。日本则坚决表示:“我们决不改变我们的立场。”据报道,日本政府准备答应作一些让步,允许移动电话市场向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放。美国政府也决定暂时停止对日实行惩罚性关税措施。但是,双方这种姿态性让步并不能解决两国根深蒂固的矛盾,只不过使矛盾暂时缓解而已。

亚太地区是美日争夺的主战场。争夺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是两国争夺的焦点。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集团,排斥对方,是美日双方争夺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针对自己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而对亚太国家高度依赖的弱点,首先提出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圈”构想,同时又积极构筑“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日本海经济圈”等小区域经济组织,试图大小机构相配合,把亚洲“四小”和东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组成以日本为带头雁的“雁行”模式③,并以亚太为基石,登上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近年来,日本开始采取所谓“脱美入亚”新战略,把外援和外交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收缩,注意协调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近10年中,日本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已占其海外投资的50%。日本对亚洲地区提供的援助已是美国的5倍④,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通过投资、经援、贸易等途径,日本已经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

亚太地区在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1992年美国在亚洲的投资达780亿美元。1978-1992年美国对亚洲的出口增长4倍多,同期内对欧洲只增长2.9倍。亚太是美国出口最多的地区。1992年美国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为5340亿美元,同东亚的贸易总额为3480亿美元⑤。美国公司同东亚国家的贸易额是同欧共体贸易额的1.5倍,是同拉美国家贸易额的3倍。美国每向亚太地区出口增加1个百分点,便可为国内增加30万个就业机会。⑥

各种战略利益决定了美国坚决反对日本在亚太地区组建任何排美性经济集团,反对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控制。面对日本的排美性行动和“雁行”模式,美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提出了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经济结构的“扇形”模式。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就美国的“扇形”模式解释说:美国介入太平洋地区的结构形式酷似一把打开的折扇,其基地在北美,而美日联盟,美韩联盟、美与东盟、美与澳新关系则形似打开的扇辐一样向西散射,覆盖亚太地区⑦。于是,美国的“扇形”模式和日本的“雁行”模式在亚太地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逐步实现了国家从“军事安全”第一向“经济安全”第一的战略转变。为了适应这种转变,美国外交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一是外交政策为“军事安全”服务转变成为“经济安全”服务;二是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西雅图会议是美国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转折点。在西雅国会议上,美国提出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共同体”倡议,并写进了《经济展望声明》。如果说日本的“雁行”和美国的“扇形”主张还只是设想或理论上的对抗,那么,日本的“东亚经济圈”和美国的“亚太经济共同体”便成为两国分别主导的经济组织上的对抗。美日两国都把外交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并尽力设法加强与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这一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争夺其主导权,作为振兴本国经济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这样一来,世界矛盾斗争的主战场从欧洲移向亚太地区,便是世界新格局中大趋势发展的必然了。欧洲已经失去了两极格局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战略重心的地位,变成只是世界政治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仅此而已。

二、亚太地区是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

这里的“东西方矛盾”与两极格局中的“东西方矛盾”具有不同的内涵,即不具有争霸的内容。在两极格局时期,两大经济集团和两大军事集团都在欧洲,欧洲是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中心地区。苏联和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集中于东亚地区,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中心自然顺理成章地从欧洲移到亚太地区。在美中、美朝、美越、美古关系中,都显明地看到东西方矛盾的特点和内容。由于美中双方都有经济利益需求对方,目前,两国关系在沿着改善的规道缓慢地前进。但是,从长远战略上看,美中关系在深层次中潜伏着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根本矛盾的不稳定前景。美国财政部长本特森年初访华前夕明确表示,美国对华关系的原则是:发展贸易关系,施加人权压力。众所周知,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所谓的“人权压力”,其实质就是“以压促变”,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

为了牵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美国参议院不久前通过了一项《国务院授权法案》,即对外预算法案。《法案》声称,在美国对台湾军售问题上,对台关系法应该凌驾于1982年美中联合公报之上,允许台湾维持目前的防卫水平⑧。这完全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要逐步减少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承诺。《法案》还有一项修正案,要求克林顿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对台湾当局作出明确支持,并授权对台进行政府之间高层次访问。《法案》决定拨出5000万美元作为自由亚洲电台开播费。这实际上是苏联东欧变化之前美国自由欧洲电台的东移。《法案》中的一项决议还要求中国与美国合作共同消除朝鲜的所谓核威胁。联系到美国不断加大对朝鲜施加政治和军事压力的种种所作所为,有迹象表明,美国外交重心向亚太倾斜,除了目前的经济利益追求之外,还有把原来对苏“遏制”战略移向亚太“遏制中国”的更为长远的考虑和战略目标。

三、亚太地区是南北矛盾斗争的主战区

属于南部世界的亚非拉地区,从地理概念上看,南北矛盾是一条相当长的战线。在这条围绕地球的漫长战线上,南方国家可以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地区:非洲地区、西亚北洲地区、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拉美地区。这六大板块又可称作六大战区。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南北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唯独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却生机勃勃,连续数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在经济上有的已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板块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北方发达国家争夺的重点地区。世界史发展表明:发达国家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往往也是反争夺最激烈的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加强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反争夺的能力。东盟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成为一支同美日争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主导权的独立政治力量。因此,南北矛盾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更突出、更尖锐,斗争也更激烈。南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反争夺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以西雅图会议为例,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等有关问题上,东盟国家对美国的立场表示了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它们担心大国谋求主导权角色损害它们自身的政治经济权益,因而,东盟国家表示反对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变成区域性经济集团。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甚至公开抵制西雅图会议,提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与美国的“新太平洋共同体”建议相抗衡。由于东盟国家的坚定立场,美国的“新太平洋共同体”倡议在西雅图会议上严重受挫,而东盟成员国会前的磋商意向都得到了实现。日本在经济大国走向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路程上,也不得不谨慎地考虑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态度和立场,而不能只顾日本的利益而自行其事。

四、亚太地区是世界各矛盾最集中和斗争最激烈的地带

亚太地区,除美日矛盾、美中矛盾、美国与东盟的矛盾和日本与东盟的矛盾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矛盾。这里是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带。

(一)日俄矛盾。这一矛盾焦点,主要体现在日本北方领土问题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问题之一。日本坚持政经不分,要求俄国归还北方四岛才能满足其经援要求和签订和约。俄国出于内外原因,则难以让步。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难以找到折衷方案。日俄矛盾将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安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朝鲜半岛问题。也是二战在东亚遗留下的问题之一,它包含美朝韩三方矛盾。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必须是以美国军队及其基地的撤离为先决条件。但美国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将尽力拖延其撤离时间,这无疑是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人为地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三)台湾问题。这完全是中国的一个内政问题。但是,台湾当局中某些势力正与美日等国一些分裂中国的反华势力相配合,阻挠祖国统一,并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某些东盟国家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和迫使中国在南沙问题上作出让步,也试图在台湾问题上作文章。我国在台湾问题上将面临一场严峻斗争。

(四)中国领土南沙群岛问题。南沙诸岛,即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不论从历史还是从法律上说,都是中国固有领土。由于这一带具有丰富的海底资源,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一些岛屿提出了主权要求,并占领了部分岛屿,南沙部分岛屿主权之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之一。

(五)中日关系。目前,中日关系处在良好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间中日关系还会良好地发展下去。但是,在良好关系下面,中日之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日本防卫对象已由过去主要针对苏联转向针对俄、中、朝。1991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增加了关于中国的军事内容。1992年白皮书又明确提出了“注意中国动向”的内容。在1993年我人大通过《海洋法》之后,日方向我提出强烈抗议。中日之间本来商定搁置钓鱼岛争端,但日本海上防卫厅却从未停止过对该岛海域的巡逻,企图以事实控制为法律上的主权所有提供依据。日本正把中国视作其真正的潜在威胁。所以,从长远战略考虑,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从上面一系列矛盾中我们看到:

第一,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政治力量大汇集的地带。世界多极格局中有四极——美、中、日、俄——位居这一地区。西欧的德国政府正式通过了“新亚洲战略”,决定全面发展同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在各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德国政府总理科尔相继访问了亚洲五国后又访问了中国。法国也在设法重返印支。去年密特朗访问越南后,法国对越援助翻了一番,达3.6亿法朗。法国企图以印支为跳板,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作用。英国不甘心离开香港,千方百计要保留其在香港的影响,以便在亚太地区继续发挥作用。澳大利亚也在脱离英联邦,采取“融入亚洲”的新战略。亚太地区不仅是世界主要矛盾、东西方矛盾争夺和斗争的主战场,同时也是世界所有大国争夺的主战场。亚太是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正是这种剧烈的竞争给予亚太地区注入了旺盛的活力,这是亚太地区生机勃勃的发展原因之一。

第二,美、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目前主要运用经济和政治手段争夺中国和东盟,壮大自己,削弱对方。这是美国目前主动大幅度调整对华关系的根本战略目标之一。亚太这种政治经济格局结构形式和美、日激烈的争夺,为中国和东盟以及该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在亚太舞台上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

五、一个需要超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整个发展史中,表现出其主要矛盾是周期性规律运动。迄今,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已经渡过了五个运动周期。

第一个周期: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前,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工商霸权的矛盾是第一周期的主要矛盾。

第二个周期:1815-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与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是第二周期的主要矛盾。

第三个周期:1870-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起的帝国主义德国与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之间的矛盾是第三周期的主要矛盾。

第四个周期:1918-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德矛盾重又发展成为新的一轮周期的主要矛盾。

目前,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处在第五个运动周期,美日是这一周期的主要矛盾。从前四个周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资本主义体系前后两个主要矛盾周期的更迭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这些战争是: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前,美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年缩小,科技水平各有长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资本主义第五个周期的主要矛盾——美日矛盾——将如何向下一周期过渡?是否还会沿袭历史的战争方式?战后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已独立,许多国家拥有了大规模杀伤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沿用战争方式解决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的更迭还行得通吗?我国位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资本主义体系中主要矛盾美日矛盾争夺的主战场,美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必将在安全和发展问题上影响我国。因此,加强研究美日矛盾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趋向,是我国学术界在国际问题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注释:

①《世经调研》1993年第47期。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刊物《贸易流向》1994年第8期。

③《世界经济》1993年第8期第9页。

④美联社华盛顿1993年10月3日英文电。

⑤埃菲社墨西哥1993年11月25日西文电。

⑥美联社西雅图1993年11月20日英文电。

⑦《世界经济》1993年第8期第10页。

⑧1994年美国国会《8·17公报》、《世界形势研究》1994年第37期第4页。

标签:;  ;  ;  ;  ;  ;  ;  ;  

世界政治经济斗争的主战场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_世界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