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中医院 安徽蒙城 233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0例,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25)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n=25)依据躁动原因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制动不当和心理应激是造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躁动评分为0.94±0.19 分,对照组为1.57±0.22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0 %,对照组为75.00 %,P<0.05。结论 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制动不当和心理应激是造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绪,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护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气管插管麻醉和经静脉麻醉等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手术,随之而来造成全麻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全麻苏醒期躁动(EA)是全麻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兴奋、定向障碍,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做出不恰当行为[1],如语无伦次、思维妄想、无意识动作等,EA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甚者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意外伤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患者全麻后的EA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对不同程度EA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原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0例,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躁动原因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21~47 岁,平均年龄31.05±2.85 岁,轻度躁动14 例,中度躁动8 例,重度躁动3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21~48 岁,平均年龄31.24±2.71 岁,轻度躁动15 例,中度躁动7 例,重度躁动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年龄20~50 岁;② 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循环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 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④ 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⑤ 患者在护理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镇静催眠药物。
1.2 方法
1.2.1 躁动因素分析 通过对50例患者术后EA原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发现,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制动不当和心理应激是造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见表1。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即 ① 疼痛控制 麻醉后疼痛时造成患者出现EA最为主要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合理的使用止痛剂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采用“先控制疼痛、再使用镇静剂”的原则,同时术后的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静脉输注给药,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合理调整给药剂量;② 减少不良刺激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气管导管等操作过程中,应经可能的避免有好刺激,降低患者麻醉后躁动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帮助医师灵活的将患者的气管导管拔出,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尿管的刺激[2],尿道刺激会造成患者出现膀胱充盈感,造成患者误以为需要小便,从而拔除导尿管或者扯拉导尿管等剧烈操作;③ 心理干预 患者全麻术后由于麻醉效果的转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耐心安慰患者,告知患者这是麻醉消除后的正常现象,并告知患者疼痛的发生、发展和平复过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疼痛发作的过程,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躁动评分,0分:患者麻醉后基本无躁动,安静、平和;1分:在对患者进行吸痰等刺激性操作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肢体躁动,通过语言安抚可平复;2分:未进行刺激性操作时患者即出现肢体躁动,需医护人员制动;3分:患者挣扎激烈,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制动。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躁动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0 %,对照组为75.00 %,见表1。
Z=-2.495,P=0.013,P<0.05。
2.2躁动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含着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EA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麻醉并发症,其多呈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3],同时其还可以增加患者术后其他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50 例患者EA原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发现,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制动不当和心理应激是造成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比较针对性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躁动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绪,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娟,温桂芬.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1,22(13):2011-2012.
[2]何希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7-50.
[3]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论文作者:刘璐璐,陈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手术论文; 原因论文; 满意度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