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为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思想论文,精神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根据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和功能,概括地看,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共同思想基础。要建设一个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不仅需要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同的思想基础应来自于共同的利益诉求。从我们党的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是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从本质上体现着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但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一些新的利益集团和利益主体及其相应利益诉求的产生,使得我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的政治诉求和多样的价值观念。这种现象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存在,在宣传普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我们深感这种客观存在对于宣传普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确实是一种挑战。再加之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来没有改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存在。这就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宣传内容上,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坚决破除各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坚决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宣传形式上,要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方式的原则,努力改变当前理论宣传工作中对象层次不清、方式单一滞后、效能低下的现状。
第二,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先进文化力量。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提供物质基础;健全的民主提供政治保障,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提供精神支撑。
当前,做好先进文化宣传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核心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是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破除制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寻求新突破,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文化的发展,不仅提升城市品味,加快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从本质上说没有全面发展的人,就没有和谐发展的社会。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之中的,任何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作为一种潜在力量,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制约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公正,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和开拓勇气都与文化的作用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人接受一定文化熏陶,形成一定文化思想观念及其行为习惯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塑造着不同的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全面发展的人。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关键,就在于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组织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历程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舆论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就业、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东西,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民心不安定的问题要注意做好疏导、引导工作,使人民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认知和行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疏导社会情绪、平衡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这既是新闻宣传的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第四,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宣传思想战线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尽可能地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去调整利益集团的收益结构,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所有制形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分配形式的存在,使得不同利益集团收益差距的存在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对于这种客观现实,在现阶段,我们只能尽量地缩小它。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减少或消除社会分配不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缓和利益集团间的对立和冲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善于讲理,也要动真情,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尽可能解决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努力解决在当前企业改制、下岗分流、土地承包、城市拆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群众真切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此外,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上。因为社会稳定只是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无论是为创造社会财富做出贡献的纳税人,还是普通劳动者都能够受到充分的尊重。要形成这样的社会,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做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宣传,促使社会上的先富群体,放心大胆地继续活跃在经济主战场,为祖国的发展富强做贡献,要通过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包括在我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心爱护、体贴帮助,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富国富民的强烈愿望,从而迸发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综合目标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宣传思想战线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各项工作。
标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