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产业结构与绩效——基于对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中国论文,绩效论文,方法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5)02-0087-06
一、引言
中国的工业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在经历了80年代的轻微下降后,在九十年代末 重新上升,目前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高速发展,工业内部的 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动,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试图对此做一点弥补 工作。对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开始于1951年贝恩发表了第一篇 对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关系的经验性检验,其目的是检验两个假说:(1)卖方集中度 与有效串谋的赢利性之间存在着系统性正相关关系[1]。(2)与不存在垄断或寡头之间的 有效串谋时相比,存在垄断或寡头之间的有效串谋时销售的平均超额利润率较高。这是 一种贝恩以及后来的产业组织学学者试图找到的长期性或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在贝恩之 后,围绕着这两个假说,掀起了关于SCP关系的计量研究热潮,并一直持续至今。在检 验这种关系存在性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遭遇了各种问题,在目前仍然在三个方面存在 争论:(1)分析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定义产业?(2)为分析结构—行为 —绩效之间的关系,应如何衡量市场结构?(3)为分析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应 如何衡量赢利性?在第三个问题上,由于选取的指标不同,采用的计量方法的差异,所 得到的结论也相互矛盾。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往往采用单一绩效指标和多元回归的统 计方法对SCP进行验证,但是这种方法严重受到指标选取以及多元回归统计方法自身的 限制。基于这以上考虑,本文从多绩效指标体系出发,利用多指标体系的结果相对稳定 性,利用统计学中的对应分析对中国工业产业的结构与绩效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其余部 分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分析产业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章 中对绩效指标衡量指标以及方法的文献回顾;其次是提出本文利用包括生产率在内的多 指标作为衡量产业盈利性指标以及统计方法;第三部分利用中国三次产业划分法中的37 个工业行业数据,对市场结构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做的实证研究;最后是文章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
作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核心内容的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
Performance)分析范式在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时间相当长,相关文献也可称得上汗牛充栋了,但是,文献之间的分歧却很大,有两个关键因素可能是导致矛盾结果出现的原因,第一个是企业盈利(利润率)的指标选取。从国内外目前的文献来看,利润指标主要分为两类:单一财务指标和市场势力指标。
(一)利润率(收益率)财务指标
一直以来,产业组织学在研究市场结构对产业和公司绩效的影响时,多以市场势力以 及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绩效指标。1951年贝恩发表了第一篇对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关系 的经验性检验,在这篇文章中,贝恩倾向于使用销售报酬率作为赢利性的衡量标准,但 是他实际使用了股东资产报酬率,因为它很容易获得。早期产业层面的研究着重把市场 的特点作为经济赢利性差异的决定因素。而企业层面的数据则被用来考察企业特点对赢 利性的影响。其后企业平均税后报酬率[2]、行业销售利税率[3]、股东权益[4]、Tobin 值[5,6]、资本收益率[7]等指标被引入作为分析跨行业或行业内公司绩效指标。每个 指标的选择,受到数据收集的便利、计算的方便等等影响,使得经济学家在选择时带有 较多的主观性,而指标选择的任意性和多样性有可能导致统计结果的相互矛盾。
(二)市场势力指标
贝恩等人普遍运用股东权益、资本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SCP研究后,以勒那[8]为代表 ,提出了企业利润率(收益率)应采用市场势力指标进行代替,其理由是,企业获得超过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来源于企业的市场势力,所以利用市场势力指标可以更为准确反 映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勒那提出了衡量市场势力的标准表达式:
勒纳指数(即价格—成本加成)(Lerner index)量度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勒 纳指数的数值在0和1之间变动。在完全垄断情况下,勒那指数为1,相反则为0。
长期以来,产业经济学家们都在为各种市场势力的经验性指标的可靠性而烦恼。
Ornstein在1975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无论如何调整可以获得的数据,经济学家都不可能 有效的计算出真实市场势力,所得到的只是一种特定衡量尺度的蹩脚代表。
由此看来,在产业组织学家面临的第三个问题——绩效的评价上,单一财务绩效指标 和市场势力指标都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 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 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综合效果 。而采用多绩效指标,可以通过指标之间的信息相互弥补和支持,尽可能的全面反映企 业绩效的各个方面。但由于产业组织学家在分析SCP时,主要采用的是多元回归分析, 谢泼德(1972)是最早将产业层面的研究运用到企业层面之一。在其研究结果中,得到一 个典型的结果是:
π = 6.67 + 0.2123MS + 0.0273CR[,4] - 0.2995log(assets) + 0.2498ASR
这里π为企业平均税后报酬率,是1960-1969年期间股东权益的一个比例。多元回归方 法由于其方便和直观性受到了经济学家的青睐,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多内在问题。首先, 企业绩效作为方程的因变量,只能设置一个变量。而根据我们前面所论述的,采用多绩 效指标才能有效克服单指标存在的问题。其次,经典回归模型必须满足很多假设,而对 于经常采用跨部门数据的产业组织学而言,显然很多假设并不能很好的得到满足,这直 接导致了计算结果不稳定性的第二个原因。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情况,在研究中国工业产业结构与绩效问题时,我们采用多绩效指 标体系,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绩效情况。同时,我们采用对应分析方法,避开传统的多 元回归统计,使得对跨部门之间的研究更可靠。
三、研究方法和变量选取
(一)研究方法
由于我们在分析中,需要对工业产业中的37个行业进行研究,这涉及了跨部门研究。 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如果使用传统的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往往会导致异方差问题,使计 算结果不再稳定。因此,根据数据特点,本文采用了对应分析方法。
对应分析具有以下三点特点:首先,在图形上邻近的指标点表示指标间密切性,相对 直观明了;第二,图形上邻近的样品点群具有相似性质,可解释为同一过程所产生的结 果,或者说这些邻近的点属于同一类型;第三,在某指标上计量较高的样品,图示在代 表该指标的点旁或者说,属于同一类型的样品点群,可由与样品点群靠近的指标点所表 征。这有助于解释样品类型,并通过样品在空间的分布了解过程的空间关系。
(二)对应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1.原始数据的规格化
在处理一个实际经济问题时,我们首先得到n个样品,每个样品有p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矩阵,用nxp矩阵X表示,假定X的元素x[,ij]>0成立,否则,对所有的数据统一加上一 个正数,使得条件成立。X的行和、列和与总和分别用x[,i],x[,j]和x表示,即:
2.计算协方差矩阵
得到概率矩阵后,接下来就可以计算样本之间得欧氏距离,但是,由于各个指标得尺 度有差异,则各个指标客观上在全部样本中所占比重不一样,所以对于数量级较大的指 标,作用就有可能被抬高了,因为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关心得是各个指标得相对作用。 用系数去乘距离公式,可消除各个指标尺度差异得影响,最终我们得到加权距 离公式:
此时,根据特征值累计贡献率选取的因子个数与R型因子分析是一致的。将R型因子和Q 型因子分析得到的样本散点图结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对应分析的最终结果。
(三)变量选取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选取了工业产业全部37个行业为分析对象,选取了所 有者权益、利润总额作为财务绩效指标,同时将全员生产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国 有企业产值比重作为效率绩效指标;对于产业结构的衡量,采用了行业内企业数量指标 。数据情况如下:
注:数据来源于《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于目前的统计软件都不能直接支持R型和Q型因子分析同时进行,所以,本文采用了 工程计算软件Matlab6.1进行了编程处理计算。在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根据加权的 欧氏距离公式得到协方差矩阵Z,通过Z分别计算出特征向量值矩阵和特征向量矩阵:
通过计算可发现特征值λ[,1] = 0.0945和λ[,2] = 0.0104的累计贡献率超过了95%, 所以选取两个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根据公式(3)和(4)分别得到R型因子得分和Q型因子 得分,将二者共同描绘在一起,我们得到对应分析的最终结果:
表2 Q型因子得分
G1G2行业
0.03 0.081 煤炭采掘
-0.001-0.27 石油和天然气
-0.006-0.063 黑色金属
-0.008-0.042 有色金属
-0.007-0.011 非金属
-0.001-0.017 木材采运
-0.0190.152 食品加工
-0.0080.024 食品制造业
0
-0.042 饮料制造业
-0.024-0.37 烟草加工
-0.0070.366 纺织业
-0.02 0.255 服装及其他纤维
-0.0120.061 皮革毛皮
-0.0120.004 木材加工
-0.01 -0.038 家具制造
-0.0060.061 造纸
-0.0110.01
印刷
-0.0090.018 文体
-0.003-0.177 石油加工
0.017 0.247 化学原料
0.004 -0.029 医药制造
-0.003-0.094 华学纤维制造业
-0.006-0.043 橡胶制品
-0.0120.125 塑料制品
-0.01 0.405 非金属制品
0.03 0.09
黑色金属冶炼
0.002 -0.025 有色金属冶炼
-0.0180.193 金属制品
-0.0050.241 普通机械制造
-0.0050.117 专用设备制造
0.027 0.094 交通运输设备
0.004 0.139 电气机械
0.025 -0.012 电子通讯
-0.006-0.032 仪器仪表
0.067 -0.011 电力蒸气
-0.001-0.075 煤气的生产
0.005 0.006 自来水生产
表3 R型因子得分
F1
F2
0.0947
0.082
0.0210.0179
-0.0069 -0.0839
-0.0006 0.0001
0.0007
0.0002
-0.0308 0.2836
从分析得结果来看,电力蒸汽行业、煤炭采掘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化 学原料、电子通讯属于一类;电气机械、自来水生产、医药制药、有色金属冶炼、饮料 、木材采运、煤气生产、橡胶制品、仪器仪表制造、非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家 具制造、印刷、食品、文体、木材加工、皮革加工、普通机械制造、塑料制品、专用设 备制造、化学纤维属于一类;石油、石油加工、烟草属于一类。非金属制品、纺织业、 普通机械制造、服装、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属于一类。
表4 样本分类
第一类 电力蒸汽行业、煤炭采掘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
电子通讯
电气机械、自来水生产、医药制药、有色金融冶炼、饮料、木村采运、煤
第二类 气生产、橡胶制品、仪器仪表制造、非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家具
制造、印刷、食品、文体、木材加工、皮革加工、普通机械制造、塑料制
品、专用设备制造、化学纤维
第三类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烟草
第四类 非金属制品、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服装、金属制品、食品加工
对于这四类产业的结构与绩效的情况我们分别加以分析。从R型因子分析来看,指标的 结合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即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反映了产业财务绩效情况;全员 生产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国有企业产值比重体现了产业效率;而产业内的企业数 则反映了产业结构特征。37个工业行业中第一类企业表现出较高的产业绩效,这类企业 主要属于规模经济企业和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属于国家规制较松的行业,所以在资本 和技术壁垒下,企业数量适中、规模较大,在这种近似寡头垄断竞争中,产业平均利润 较高;第二类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观察第二类产业可以发现,产业内的企业数量 已经大大增加,相对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相对第一类下降,这类产业群的 产业结构可以近似的看为垄断竞争结构,企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生产 效率,但是利润已经下降;第三类与第二类相反,效率较为低下。反观这类产业群,企 业数量极少,明显具有国有垄断性质,在这类产业群中,国有企业产值比重远远超过50 %。这种产业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完全垄断行业,而完全垄断行业由于其垄断地位,竞 争压力小,往往不注重效率的提高,在国有企业高度垄断的情况下,产业的绩效也表现 不佳;第四类企业具有较高的企业数量,绩效并不理想,相对而言效率很高。这类产业 群中竞争激烈,可以看成是一种完全竞争结构的产业组织形式,在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 下,每个企业不得不尽可能的提高生产率,压低利润空间,从而表现出高生产率和低的 产业绩效。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产业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产 业结构,导致不同的产业绩效和生产效率,符合传统产业组织中有关产业结构与绩效关 系的假设。
五、结语
传统的产业结构—行为—绩效研究往往依赖几个财务指标和回归分析,由于指标的不 稳定性和不可观察造成了指标选择的混乱,加之传统的多元回归分析,将产业结构与绩 效先限定为单纯的线性关系,而由于产业部门本身特点导致这种回归分析结果的不可靠 性。本文通过统计学中的对应分析,采用多指标衡量,达到了对不同产业群的划分,比 较客观的刻画了不同产业结构对产业绩效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 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绩效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企业绩效受到国家规制和资 本技术壁垒影响比较大,而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主要受到企业所有制的影响。通过分析 结果,我们认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重点考虑改变产业组织中竞争程度,从而提 高产业组织的效率和生产率。
收稿日期:200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