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爱
中共云阳县委党校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农村社区建设及为民服务过程中,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干部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区;干部队伍;考核;监督
一、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是年龄结构渐趋合理。2013年第九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举结果与上一届相比较有所改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7岁,农村社区主任平均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比上一届均减少了1岁,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来说逐渐朝年轻化发展。二是学历结构渐趋合理。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农村社区干部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11人,占总人数的69%,与往届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三是“两委”成员构成来源逐渐多元化。全县农村社区“两委”成员原来多以德高望重的老村干部或原有班子“两委”成员为主,从目前来看,“两委”人员构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机关下派、社会招录、返乡务工人员、致富能手、大学生等众多社会人员开始参与农村社区工作,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总体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合理化的。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机遇
一是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了角色转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社区的建设,使得村干部转身变为了社区干部。二是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了待遇提升。在农村社区的工资待遇补贴上,近年各地也纷纷与城市社区靠拢,并与城市社区职工一样进行实施职工养老保险、五险一金等政策。这使得在任农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与在任行政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相差几百元,三是给农村社区干部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农村社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对干部个人而言是个很考验人能力和锻炼人的好平台。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农村社区干部带来的挑战
一是对农村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提出挑战。新型城镇化需要观念新颖、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经济发展意识较强的与时代潮流相切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干部来引领农村社区不断向前发展,使农村社区与现代城市、新形势接壤。二是对农村社区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目前的农村社区干部普遍缺乏市场经济头脑、缺乏经济、法律知识的现状,给农村社区干部的在社区管理和产业发展管理上提出了很大的战。三是对农村社区干部的发展能力提出挑战。农村社区干部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市场发展眼光。规划好本社区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模,做好产后销售工作等,对农村社区干部的致富能力及把握市场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三、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一)完善干部选拔制度,优化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一是完善选人用人标准。继续推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的方式选拔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标准上要进行细致的整改,将“德、能、勤、绩、廉”标准要更加细化明确化,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村(社区)干部提出的新要求相切合,通过民主选举、公平竞争、择优配强的原则,把品德高、观念新、能力强、会经营、懂管理、重服务、致富本领强作为选拔农村社区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年富力强,致富本领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群众公认度高的能人、才人选入到农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来。在选举方式上要进行创新,应大胆偿试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笔试、面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方法,公开选拔农村社区工作者。二是开阔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的范围,打破原来倾向于从本乡镇政府、本农村社区选人,应走出去延伸到乡镇内其他社区和行政村进行选拔,逐步强化人才资源共享的意识。在选人类型上着重在务实型、知识型、技术型、创业型以及复合型人才中选拔招聘。再就是,吸引各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等社会管理方面专业精英、专家驻进驻社区,为农村社区工作和发展及服务传经送宝。三是创新后备干部培养载体。后备干部是农村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起着“肝脏造血”的功能。在农村社区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上,各级单位领导应加强认识和重视,积极探索后备干部培养新载体,新机制。在政策、制度上保证后备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应考虑实施配套外出挂职锻炼政策和制度。在后备干部工作安排问题上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让用心培养的后备人才能用得上、留得住。
(二)创新干部培训教育机制,丰富农村社区干部知识系统
一是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农村社区干部文化素质。面对农村社区干部培训渠道相对单薄的问题,应考虑加大学习平台的搭建工作,拓宽农村社区干部学习渠道,便于农村社区干部文化素质提升。二是拓展培训方式,开阔农村社区干部发展眼光。当地政府应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开发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对当地农村社区干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规模性培训。多开展“走下去,引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教学培训模式,开阔干部眼界。三是丰富培训内容,分类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政治思想理论、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来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思想素养。加强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教育,来提高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和依法履职能力。
(三)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是制定责任目标激励。在目标制定上应切合农村社区工作量、工作内容及工作人员数量的实际,对各项指标分类、分块、分条进行明晰化、量化。针对农村社区集农村事务与社区事务与一身的特殊性,应探索农村事务与社区事务考核“双百制”目标考核考评方案,提高考核公平和透明度。二是改善经济待遇激励。2014年全县新出台了关于村(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在2012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并且针对工资政策配套出台了关于解决村(社区)干部养老险制度的政策文件,在经济待遇上给农村社区干部很大的鼓舞。三是改善政治待遇激励。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进一步将此制度从法律层面固化,招录名额应考虑增加。再就是,针对农村社区干部中表现特别优秀、成绩突出的可给予政策倾斜,给农村社区干部以更多政治希望。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干部依法履职意识
一是拓宽渠道,强化群众监督。进一步将监督与信息化网络多媒体相结合,建立网络监督举报网站。开通群众监督举报热线。监督也要与时代潮流接轨,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设备开通“微监督”公信号。让对农村社区干部的监督渠道更丰富方便信息化,更公开社会透明化。二是延伸触角,推进多角监督。在农村社区干部监督问题应考虑建立,市、县、乡、社区、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合监督机制,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不定时不定点进行暗访。
总之,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各地政府应加强重视,深度挖掘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努力与农村社区干部共同探索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制度上下过硬,更要在监督上较真,以此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论文作者:崔玲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社区论文; 农村论文; 干部论文; 一是论文; 城镇化论文; 三是论文; 干部队伍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