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岛屿县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研究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岛论文,产业结构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报告中提出:“在相对受限制的条件下,岛屿提供了研究影响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人口学、经济和社会整个系列因素的绝好机会。”1986年11月在波多黎哥召开的有关小岛屿的人与生物圈海洋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由于岛屿特殊的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特性,它在发展上是一个特例。同时还提出了小岛屿(面积1万km[2]或更小,人口50万或更少)所面临的发展机会和制约因素。会议确定并讨论了20个关键性问题,其中涉及“岛屿经济的演变”、“开放、专一化的经济”、“人口”、“自然资源”、“水”、“海洋和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工业”、“交通”、“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以及“持续发展”等[1]。从国土经济看,海岛是构成海洋国土的重要基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并将以太平洋经济时代为特征,中国沿海岛屿的地理位置将决定其在太平洋经济时代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及经济价值。

1.2 中国海岛县的分布特点

中国沿海岛屿众多,分布很广,据初步统计,500m[2]以上的岛屿就有7,000多个(含台湾224个,香港183个,澳门3个)。按行政区划分:台湾和海南是省级海岛,香港和澳门为二个特别行政区,12个县(区)级海岛和乡镇级海岛191个。

海岛县是把分散的海岛群按一定的行政单元组成一个整体。中国12个海岛县(区)自北而南分布有辽宁长海县、山东长岛县、上海崇明县、浙江舟山市二区二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浙江玉环县、洞头县、福建平潭和东山县以及广东南澳县。共有大小岛屿1,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6.7%,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176个,占全国有人居住海岛的42%,海岛县陆域土地面积3,800km[2],约占全国海岛面积8万km[2]的5%左右。海岸线总长4,411km,占全国海岸线的31.5%。

12个海岛县自北向南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中,最北的是长海县石城岛北端(39°34′37″N)最南到南澳县的南澎列岛的南端(23°11′15″N)共跨16个纬度。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南澳主岛正好是北回归线通过处),形成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水平上的南北差异。多数海岛分布在离大陆数公里或数十多公里,是大陆向海的延伸,成组团分布在大陆外围。由于大陆和海岛基底相连,有利于连岛、连陆的跨海通道工程(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建设。

2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岛县经济的发展

2.1 海洋资源开发

各海岛县具有各类海洋资源:①近岛海域是多种洄游性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幼体育肥区和过路渔场。如舟山渔场、海洋岛渔场、南澳岛又靠近台湾浅海渔场。在我国已记录的海洋鱼种类3,023种中,在海岛县所在的海域都有数百种不同种的分布。近岛县海域还是诸多海珍品(鲍鱼、海参、扇贝、江珧等)繁殖的优良场所。②海岛港湾众多,基岩岸线长,具备建深水大港的良好条件,尤其舟山群岛是沿海中部深水港址集中分布区,可建大型石油、矿石、煤炭以及第4、5代集装箱码头。③海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但景点众多而且特色强。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海岛由于能拥有一个相对狭小的陆域空间,将阳光、沙滩、大海汇集在一起,成为大陆人们响往的场所。尤其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舟山普陀山佛教胜地、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平潭县花岗岩风化后在海中的奇形怪石所形成的特色景点更令人神往;北回归线通过南澳主岛,既有旅游意义还有科学意义。④海洋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温差能、盐度差能。海岛海域潮差大、潮流急,可开发潮汐能、潮流能,可就近解决海岛能源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具有风速大,有效风能密度高、具备发展风能发电的优势,据中外专家考察,南澳岛是当今世界最佳的三大风场之一。此外海岛海域丰富的海水资源及海洋空间资源等可供开发使用。

2.2 海岛经济发展

2.2.1 国民经济增加值逐年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全国12个海岛县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仅12.06亿元,到1990年增长到58.7亿元,年平均递增17.1%,到1995年增长到207.8亿元,2000年达到350.2亿元,1990年到2000年年平均递增为1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73.5元,提高到1990年的2,022元,1995年的7,008元,2000年的11,862元。

2.2.2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有了变化。1980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8.0%,36.3%,25.7%。进入90年代,二、三产业比重有了提升。1990年、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37.5%,35.6%,26.9%;29.1%,35.6%,35.3%。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1980年提升了9.6个百分点。尤其2000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已达到相近的水平。

2.2.3 各海岛县地域经济差异明显。由于各海岛所处的海域环境、岛陆与海洋资源状况不同,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又因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因而其经济发展程度、水平等有所差异。

从表1中可见到各海岛县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等也都反映了海岛县之间经济的差异。如1993年各海岛县之间的极差为19.8亿元,到2000年极差为72.95亿元,前者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0倍,后者相差了14.5倍。说明海岛县之间经济差异程度有所扩大。由各海岛县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集中化指数,1993年为0.3782,2000年为0.4299,2000年比1993年增加了0.0513,集中化指数有所提高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也可看出海岛县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北方2个海岛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下,而南方海岛县均在10%以上,而浙江的玉环、福建的平潭、东山高达20%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较为悬殊,如长岛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22,540元/人,南澳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421元/人,相差3倍。除了崇明县、洞头县、平潭县和南澳县以外,其他海岛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1万元,甚至高出大陆上一些县区。但总体来说,海岛县(区)经济实力还很薄弱。

表1 中国海岛县经济发展指标对比表

Tab.1 The index contrast on the economy of the island counties in China

 国内生产总值

  年平均 人均国内生产

 县/亿元

递增   总值/元

(区)1993年% 2000年% /%1993年

2000年

长海 6.7 5.810.493.0 6.67,833

11,837

长岛 7.0 6.010.262.9 5.6

16,246

22,540

崇明22.018.953.99

15.413.73,3658,716

嵊泗 4.8 4.114.354.116.95,592

17,117

岱山 8.0 6.921.776.215.43,626

10,234

普陀14.112.137.710.815.14,343

11,475

定海17.114.743.312.414.24,925

11,971

玉环18.115.578.35

22.423.34,804

17,801

洞头 2.8 2.4 9.372.718.82,2457,461

平潭 6.8 5.830.998.924.21,9859,151

东山 6.9 5.934.239.825.73,658

16,816

南澳 2.2 1.9 5.4 1.413.73,1547,421

合计

116.5

100.0

350.2

100.017.04,016

11,862

资料来源:据12个海岛县历年统计年鉴。

 3 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

3.1 依据

由于产业结构是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民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组合。对于产业结构采用存量规模比例表述,将出现产业结构的不同特征。关于我国海岛县经济的现状特征,同样可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海岛县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它既以特定的海域自然条件为背景,又代表了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海岛经济格局。

3.2 方法[2]

通过各海岛县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来形象地描述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2]。将海岛县某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按1、2、3产业依次点在由两两相交成120°夹角的轴上,然后连接轴上各点所形成的一个该年度的结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有重心,连接历年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则可动态表示出重心轨迹变化。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总是首先发展第一产业,只有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就是产业结构在向高一级发展的过程。为了反映产业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将三次产业以X[1]、X[,2]、X[,3]表示,根据其大小顺序,经过排列组合可形成6种形式,并与结构三角形两两相交的坐标轴(仿射坐标)所形成的120°夹角平分,可形成6个区域,年度结构三角形重心落在那个区域,则可将X[,1]、X[,2]、X[,3]所形成的6种形式与6个区域相对应(图1)。

图1 产重心落在相对应的六个区域

Fig.1 The corresponding six area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barycenter

根据结构三角形重心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断定产业结构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各年产业结构的重心位置在同一区域内变化时,三次产业的顺序不发生变化,表明产业结构未发生变化。而当重心位置有跨区域的变化时,就表明三次产业的大小顺序发生了改变,这就意味着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即三次产业结构的重心落在第4区域,达到了X[,1]<X[,2]<X[,3],所谓第三产业化。有两种方向进入第4区域,一种是由1区经2、3区到达4区(右旋模式);一种是1区经6、5区到达4区(左旋模式)(图2)。多数情况下是按右旋模式发展,由第一产业占统治地位到第二产业占统治地位时,国民经济工业化。当国民经济出现了“第三产业化”,则进入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左旋模式首先也是发展第一产业,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第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超过第二产业先发展起来,则同样可以达到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

图2 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Fig.2 The evolvement pattern of the structure

通过绘制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图,可以分析出:①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时间变化与发展阶段;②可以横向对比各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先后顺序。

4 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影响因素

4.1 特点

4.1.1 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右旋和左旋两种模式。根据上述方法所绘制的12个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图中(图3,图4)可以看出:崇明、定海、玉环、东山和普陀等海岛县产业结构是按右旋模式的演进过程。而长海、长岛、嵊泗、岱山、平潭和南澳等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是按左旋模式的演进过程。

4.1.2 各海岛县现有产业结构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具多元结构类型。在12个海岛县中,崇明和定海区已进入了高级的产业结构阶段,而普陀区的产业结构从1993-1995年已进入第二区,1996年以后又退回到第一区域。其他海岛县在高级与初级的产业结构的中间过渡阶段。虽然崇明和定海二县(区)已进入高级阶段,但目前还是刚刚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离国际公认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标准(1、2、3产业的比重分别是12%-15%,40%-43%,45%)的距离相差较大。

当前海岛经济是资源型经济,海岛县通过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本县经济,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在多数海岛县的大农业构成中,渔业占大农业的比重一般在80%-90%以上。各海岛县第一产业近年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一般仍然占30%-40%左右,长海县和长岛县高达50%-60%以上。在正常情况下,海岛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确实是二、三产业发展了。但由于近年海洋渔业资源的衰竭,国家实行休渔制度,尤其是“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后,传统的外海作业渔场大幅度缩减,致使渔民转产从而渔业结构发生改变,并还存在的鱼价问题等,也是海岛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原因。在海岛县(区)中,除玉环、定海和崇明等县(区),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外,其他海岛县(区)第二产业薄弱,多数是依靠水产的冷冻加工和围绕渔业而发展的修造船业、塑料制品等相关工业。第三产业由于近年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而得到提升。

4.2 影响因素

4.2.1 海岛县的产业结构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往往会改变常规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最典型的是洞头县,在1985年—1997年的产业结构一直是x[,3]<X[,1]<X[,2],处在第2区内。按其发展走向应进入第3区,即处于X[,1]<X[,3]<X[,2]的产业结构,但到了1998年退回到第一区,而1999-2000年,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第1区跳到第5区。主要原因是由于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在洞头县建设了液化石油气中转储运基地,同时由于在县内实施了连岛工程,改善了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从而使第三产业大大超过了原本薄弱的第二产业,以致使洞头县产业结构改变原来的右旋模式而转向左旋模式。

4.2.2 大陆经济一定程度影响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国家计委已批复在嵊泗县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一期工程将建设5个能停靠第5、6代集装箱船舶的泊位。今后整个洋山港区布局5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目前在嵊泗县已建成为上海宝钢服务的马迹山矿石转运港,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嵊泗县的产业结构。

4.2.3 国内外新技术的引进,促使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改变。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如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药物,在南澳县和长岛县引进荷兰、西班牙的风能发电技术,南澳县还进行国产风电机的研制并已有投产。洞头县随着液化石油气中转储运基地的建设,并将建15万t位石化专用码头,30万t沥青加工,20万t油库及4万m[3]液体化工库。岱山将发展建设大t位的船舶制造工业。同时在长海、长岛和嵊泗等县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了海水淡化业。上海造船厂迁往崇明等等(注:在洞头县召开第十一次全国海岛市县(区)长联席会议文集,2001.10。)。

4.2.4 发展岛陆连通工程,改善交通与投资环境,将会改变海岛县经济的产业结构。随着我国造大桥技术的进步,各海岛县(区)制定规划,发展岛陆桥(隧)通道工程。洞头县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已提出建设连岛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县内多岛的连接,并正在进行与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大(小)门岛至乐清连桥工程的建设。舟山岛与宁波连接的东方大桥工程已开始动工,“十五”期间,要完成岑港、响礁门、桃夭门三座大桥主体工程。目前岱山县也着手规划秀山岛与舟山本岛的连接。崇明县规划将与江苏海门间与上海浦东间的桥隧工程,长岛县则将设想早日完成国家规划庙岛群岛“南桥北隧”通道中的蓬莱县与南长山岛的连接。目前规模最大即将实施的莫过于建设嵊泗县的洋山港区与上海连接桥长32km的东海大桥工程。这些工程规划完工,改变了海岛县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海岛新一轮经济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变化。

标签:;  

中国岛屿县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研究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