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科学教育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论文_李爱萍

全面实施科学教育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论文_李爱萍

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神山幼儿园 天津 056404

摘 要: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全面强化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另一方面要给予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教育 培养策略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领域,由此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幼儿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精心设计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扎实落实科学探究的每个教学环节。

一、幼儿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其具体目标包括: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爱护动植物,珍惜自然资源,有环保意识。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完善,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能够为幼儿以后接受学校科学教育乃至终生热爱科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创新意识的本质与特征。创新的含义就是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旧的东西。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与依据,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与表现的心理前提。

3.科学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机融合。通过对幼儿实施恰当的、适宜的科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而当幼儿越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时,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就越容易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吸引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就越容易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塑造“创造型教师”形象

(1)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不仅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表现和创造性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创造理论,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去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多惟书、惟权威,因而在对待幼儿时,多采用求同、规范、服从和谨慎的态度,不允许幼儿冒险、越轨、标新立异,致使幼儿墨守成规、唯唯诺诺。

(2)教师应多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创造力,具备引导和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不应支配幼儿,不应压制幼儿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应鼓励幼儿探求事物的真相;应能创造宽容与亲切的环境;应能建立有助于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3)教师应积极辅导幼儿的创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这些错误作为自己了解他们思维线索的机会,同时通过观察、倾听、询问等途径发现和确定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识水平。另外,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倾听和支持每一位幼儿的看法,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努力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并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3至6岁的幼儿还处于学习和掌握前文字的阶段,所以说话就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与思维成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采用语言交流与表达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策略就是要求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时要言之有物,有内涵,有思想,有观点,有想法,有感受,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给孩子们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答案应是多元的,具有多种可能性。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将许多原来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反过来提问,尽量增加促使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目的。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应尽量给幼儿多提供一些制作材料,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乐趣。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制作“神奇的小椅子”活动,给孩子们准备好制作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孩子们制作出的小椅子五花八门:有两条腿的椅子,有三条腿的椅子,还有四条腿的小椅子。我让幼儿在自己制作的小椅子上放上小动物,结果孩子们自己发现了问题:只有四条腿的椅子结实,小动物坐上去比较稳,不容易摔下来。我适时启发幼儿:为什么有的椅子不稳定?稳定的小椅子有什么特点?怎样制作才能做成稳定的小椅子?并再次让幼儿制作小椅子。幼儿总结了自己第一次制作失败的原因,在第二次操作中,不仅能制作出结实耐用的小椅子,而且还能在自己制作的小椅子上添画出美丽的图案。在这次科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注意:

①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最好幼儿人手一份,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②不要控制幼儿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给幼儿自决的主动权。自决自选的过程是一个独立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养成孩子独立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③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给予幼儿充分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机会。

(3)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由于幼儿没有受到种种抑制,因此其思维的天地会十分广阔,为教师实施幼儿创造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有力地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提出“难”题,解决“难”题,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应经常向幼儿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激励幼儿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5)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运用适宜的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手段,引导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不恰当的外部评价会使个体丧失探索多种观点与可能性的动机,从而阻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以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为目的,运用适宜的评价方式,给予幼儿恰当的反馈。

三、结语

在实施科学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眼未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鼓励和尊重幼儿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改革和探究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科学观,为幼儿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李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全面实施科学教育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论文_李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