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织: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诗歌论文

“经纬”交织: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纬论文,语文教材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是各科教学的重要凭借、重要工具,教和学双方都是如此。教师教的时候要把课本上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能懂能讲,而且,通过课本受到教育,能终身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读本(配套用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必修教材为“经”,以选修教材和读本为“纬”,科学整合,“经纬”交织,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在以主题组元的框架内,对必修部分教材资源重构组合

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确定:一是对文本阅读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根据不同文本的基本特征以及表现手法,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着力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阅读能力。二是对阅读主体的教化,通过对文本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感悟社会、生活、人生、哲学、美学的某种道理,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对写作的帮助和推进,通过阅读与鉴赏,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整理、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发展写作能力。第二个和第三个层面上的任务和目标,应该是在完成第一个层面上的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渗透、生成和增长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母题”组元,突出了文本的人文性地位和价值,凸显了当前文本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文以载道,道以教化。教学时,应该在以主题组元的框架内,对教材内容重新构建组合,即按照文体特征,对“人文母题”统领之下的专题文本进行梳理、筛选、整编,组成一个个“小单元”。以现代文阅读(包括散文阅读、小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为“主轴区”,重点展开科学系统的阅读训练;而远离“主轴区”的中外现当代诗歌、戏剧节选内容、外国著名小说节选情节、论说类短文等,则采用课外阅读、专题讲座、兴趣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泛读。

(一)专题内教学资源的添加

以必修1为例。如现当代诗歌,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感悟,在理解和感悟的前提下进行“入境式”的朗诵。可组织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当代诗歌专题鉴赏讲座,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增添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将《古代诗歌读本》里的《诗经·静女》《诗经·氓》《诗经·黍离》,屈原的《涉江》《橘颂》,曹操的《短歌行》,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潜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诗篇,组成一个单元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会诵读涵泳,从诗歌的题目、作者、诗歌本身、教材里的注释等入手,去知人、品诗、入境,读懂诗歌的意思,初步理辉和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代诗歌。

(二)跨专题教学资源的组合

教学资源的重组必须是在“量”上进行补充,在“质”上追求优化。

1.将必修1的四篇文言文《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整编成“文言文专题”进行教学。在高一年级,增加读本2中贾谊的《过秦论》、苏轼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读本3中的《庄子·庖丁解牛》、苏轼的《石钟山记》、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梁启超的《谭嗣同》(节选)等篇目。在高二年级,增加选修教材《(史记)选读》里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管仲列传》《屈原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选读》中的《留侯论》《进学解》《丰乐亭记》《游褒禅山记》《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贺进士王参元家失火书》《答司马谏议书》《上枢密韩太尉书》《段太尉逸事状》《祭欧阳文忠公文》《柳子厚墓志铭》等篇目,通过课堂精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习文本、归纳整理。

2.重组“古诗阅读鉴赏小单元”。高一年级,将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作为古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资源,高二年级,学生得到了比较系统全面和有效的诗歌阅读与鉴赏的教学训练,为过渡到高三的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3.重组“现代文阅读小单元”。将典范的、最适宜作为阅读训练的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配套读本中的文本筛选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学生自主阅读以及考试命题的资源,其中的《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文学读本》《传记选读》《实用文读本》《实用阅读》,成为首选的阅读资源。以散文阅读、小说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例,我们重组了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现代散文选读》《文学读本》《实用阅读》里的阅读资源。

(1)小说。包括:鲁迅的《在酒楼上》、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汪曾祺的《鉴赏家》、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杨振声的《贞女》、吴组缃的《箓竹山房》、欧·亨利的《两块面包》、卡夫卡的《法律门前》、加藤武雄的《乡愁》。

(2)散文。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的《女歌手》、孙犁的《鞋的故事》、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刘亮程的《寒风吹彻》、马步升的《绝地之音》、埃尔文·怀特的《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茅盾的《雷雨前》、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史铁生的《想念地坛》、沈从文的《街》、季羡林的《黄昏》、林白的《怀想水稻》、余秋雨的《阳关雪》。

(3)论述类文本。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和实》、陈炎的《“文明”与“文化”》、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吴组缃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黄留珠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吕叔湘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自序》、夏增禄和曾水泉的《水土流失》、钱仲联的《唐宋古文运动》。

二、在一轮复习中,对必修、选修等教材资源科学整合

高三年级的第一轮语文复习,我们摒弃了那种舍“本”求“题”、以成套的练习充斥复习的“题海”战术,科学整合丰富的语文教材资源,从中开采“金矿”。

比如文言文复习,很多教师是让学生做大量所谓的“文言文综合题”,我们则在系统地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必修1至必修5中的文言文阅读资源开发出来——回归课本;同时,我们从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中的《古文读本》里,选择了《战国策》《史记·汲黯传》《汉书·苏武传(节选)》《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资治通鉴·李想雪夜入蔡州》等篇目,作为文言文第一轮复习期间的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的资源。

又如,古诗阅读鉴赏复习,其诗词来源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古代诗歌读本》中“唐宋诗”和“唐宋词”单元的有关篇目: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其二)》、欧阳修的《戏答元珍》、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黄庭坚的《登快阁》、陆游的《书愤》、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温庭筠的《更漏子》、冯延巳的《谒金门》、李煜的《清平乐》、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一剪梅》、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三、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观念陈旧、眼光短浅,更缺少谋略,“死守”必修教材,而视必修读本、选修教材以及读本(配套用书)不见,导致学生手捧着“金饭碗”却始终“饿着肚子”。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致力于在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

(一)充实语文教学课堂的空间

这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递增,更体现在质量上的有效强化。无论是关注“主题组元”,还是凸显“文本特征”,都应该相机引进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语文教材资源。必修1教学中可以补充的教材资源如表1所示。

(二)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的互补,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课内师生互动研读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我与地坛》的(一)(二)部分,课外学生自主阅读必修读本的《我与地坛》(三)~(七)部分,学生则能完美地体会到史铁生对人生、命运以及生命价值的反思和追问。又如,一本《(史记)选读》、一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本《传记选读》,能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经典作品的精髓和古今中外人物的风采。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给学生呈现多种阅读范本,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文言文阅读,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教学的着力点应是: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尤其是实词,准确翻译文言句子;通过揣摩和领悟、积累和运用、比较和质疑,形成文言文阅读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越强,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要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不仅仅依赖老师课堂讲解”。从高考对当前阅读文本中的实词、虚词意义的理解以及典型(特殊)的文言句子来看,除了在必修教材的25篇文言文中学过,还有很多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以及典型(特殊)的文言句子,在必修教材之外的经典篇目中出现。如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道题,对文本中“或多惶惧,失其常度”一句中“度”的理解,在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刺客列传》中出现过:“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这个“度”,就是常态、容度的意思。又如,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文本中“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率”的意思,跟《唐宋八大家选读》的《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中的“率”同义;对句子“购仰妻子急”的翻译,其中“购”(悬赏捉拿)的理解,在《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一句中出现过。

又如诗歌鉴赏,应整合《唐诗宋词选读》,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鉴赏的角度和技巧:(1)从字词提炼的角度,着重分析关键词语(如动词、副词、一些叠词等)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名句赏析的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3)从修辞的角度,研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研讨诗歌是怎样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理解和赏析诗歌中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正面侧面、欲扬先抑、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意境的营造以及对表情达意的作用。(6)从音韵的角度,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富有的音乐性和音乐美。比如,我们就学生阅读秦观的两首词《踏莎行》《浣溪沙》,设置出这样的能力训练点——①两首词都写了“愁情”,其内涵有什么不同?②《踏莎行》开头三句作者缘情描绘了什么画面?词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画面?《浣溪沙》写“轻寒”“晓阴”“飞花”“细雨”有什么作用?

对于现代文阅读,应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一课,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简要回答“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回答“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句中“辉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们并不意识到‘在’,只是在着,在那儿,冬天,山中的某处”一句中的“在着”如何理解?(3)作者说“在这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这“躺下”的含义是怎样的?(4)探究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来写云南冬天树林的落叶美的。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重新审视“教材”,对各种教材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比对,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再造与重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标签:;  ;  ;  ;  ;  

经纬交织: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