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和谐心态的调整与工会的对策_中国工会论文

职工和谐心态的调整与工会的对策_中国工会论文

职工和谐心态调整及工会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工会论文,职工论文,心态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09)01-0062-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保持职工的心态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①。心理和谐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创造热情,有利于培养职工创造活力,有利于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心态和谐在构建充满创造活力的和谐企业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职工心态和谐是企业发展活力的源泉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落到实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并提出了一个“激发”、四个“创造”,即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可见,心态和谐的人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源泉,心态和谐的人能够积极应对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会让整个社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

和谐心态是职工对生活持积极乐观、开放、现实、辩证和通达的态度。企业职工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充满活力,内心体验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潜能得以实现,企业功能能够有效发挥。职工是企业的基石,他们的工作素质、工作热情、成就动机不仅影响着工作绩效,而且决定了企业的整体运作。职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满意度,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状态。一个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的企业,势必要关注职工个体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尤其是在当今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工会更要关注如何满足职工个性化的成长需要,特别是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施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树立新的权益理念,全面维护好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权益。

二、企业职工心理状况及心理服务需求状况

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家庭以及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都极大地危害着职工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研究表明,当职工产生诸如职业倦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后,将导致企业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升高,人际冲突增加,团队意识淡漠,生产效率和组织效力低下等负面影响。尤其是企业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出现心理问题的职工越来越多。2008年5月,笔者对新疆某大型国企进行了“职工心理状况及心理服务需求”专项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

(一)对总体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满意度

被调查员工评价其对近3个月来总体工作与生活状况是“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还是“很不满意”。结果发现,72.1%的员工对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满意的,其中15.0%的员工表示“很满意”,57.1%的员工表示“基本满意”,27.9%的员工对目前的总体状况表示不满意,其中“很不满意”者占15.8%。研究证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工作投入、工作绩效、离职倾向、工作压力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尽管大多数参加调查的员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一些日常的烦恼使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待事业、家庭和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有近20%的职工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或有效地处理,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问题,影响工作热情或投入程度,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有19.8%的职工因为受到一些工作、生活问题的困扰,其心理的稳定程度已经受损,需要尽快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他们不能愉快、满意、有成效地工作和生活;有3%的职工已经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立即寻求专业咨询服务的帮助,这些都是企业运营的风险因素。由于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缺乏有关心理知识和处理自己或他人心理问题的技能,有的职工出于种种原因去掩饰或怕让别人知道,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结果出现一些严重问题,比如,在关键岗位工作时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在操作间有自杀行为,给其所在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压力来源及对职工造成的影响

1.工作方面的压力来源。(1)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人手不够,比如有员工提到“活多人少”的问题。(2)工作责任重大,担心工作出错。员工感受的压力主要来自安全生产的压力。(3)工作内容繁杂。主要指要承担多种不同角色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4)人际关系的协调沟通不利。如何管理自己以及与人沟通技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与领导的关系,主要指与领导的沟通不顺畅,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认可不够。比如“有时候,自己觉得做得还挺好,但领导不满意。”(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担心下岗。新来的员工希望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成就动机高的职工希望自己在事业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老职工则担心精力体力拼不过年轻人而失去岗位。(6)对企业的新体制不适应。体制改革让部分职工感到难以适应,比如“进展太快了,有的来不及消化,不知道该怎么干了。”有的职工认为,各种新体制不一定符合本部门的实际,觉得有些是内耗。(7)轮休得不到保证以及来自倒班的压力。比如有女职工认为,上述因素“影响我们的生理周期”。(8)工作环境不如意。随时待命造成的紧张感、恶劣的气候等等,以及工作环境影响到工作状态。

2.生活方面的压力来源。(1)上有老、下有小,要工作也要照顾孩子,生活责任和负担都比较重,有孤独感。(2)亲子教育困扰较多,不知如何教育孩子。(3)生活枯燥、单调。有职工认为,由于心里空虚,比较无聊,因此业余时间要么上网、玩游戏,要么和同事一起去喝酒、打牌。

(四)职工心理问题表现出的症状

1.情绪。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比如有职工说:“有不安定感、紧张感、惶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感到有“三燥”,即烦、枯、干。2.认知。注意力不集中。3.性格变化。比如有职工说:“以前很爱玩,现在哪都不想去,没有兴趣。”“爱发牢骚。”“不开心。”4.生理健康。影响睡眠,包括早醒、睡醒后仍觉得累。被调查员工心理紧张指标的感受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连续工作时间太长(80.10%)、担心下岗(75.17%)、担心工作出错(63.19%)、担心工作发生危险(60.90%)、环境条件不如意(47.15%)、生活满意度差(36.79%)。结果表明,心理紧张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性质的差异相关联。企业职工的心理紧张较为普遍,特别是文化较低者,婚姻异常者,以及普通工人的感受率更高。

(五)企业职工心态不和谐因素分析

1.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使人心理压力增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和谐状况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2.企业现存体制所造成的工作关系复杂、薪酬考核不完全公平、职工对新体系的不适应以及职业发展的困惑等因素,都对职工心理造成影响。企业的体制创新、工作关系、工作量和责任的划分,比如,管理性质的工作、倒班、轮休、工作环境也存在一些困扰员工的问题,并已给员工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一线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近6成的职工深感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出现职业枯竭的达40.9%。就像一个人长时间体力透支会积劳成疾一样,职工的心理问题也会在多年累积后成为企业之“疾”。表现为:一些职工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抱怨社会分配不公,缺失安全感和归属感。一线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他们一般都是从事低技能的工种,长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很容易疲劳;而且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让他们过度地担心、紧张,以及不断变化的考核标准等,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的沟通有障碍,使职工不能够通过企业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特别是有些职工的不满情绪找不到倾诉途径,造成他们的满意度和成就感降低:包括工作热情下降、情绪不稳定、认知受损、人际关系不和谐,比如家庭关系甚至性格的改变。

5.有的企业发展过于迟缓、学习型组织尚未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工作岗位创新空间有限、职工自身职业学习能力下降、上下级关系不畅、家庭及子女教育牵扯精力过多等等,都是造成职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状态的成因。

三、在调整企业职工和谐心态中的工会对策

1.维护好企业职工的精神权益,探索建立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新的权益理念要求工会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提高职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心理医疗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尽可能减少改革阵痛,减少社会负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要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和谐的程度。实施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是解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改善企业与职工关系,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强组织有效性的最优方案。应实施企业心理培训工程,如开设“压力与情绪管理”、“人际智慧训练”等培训,以满足职工心理需求。

2.引导职工学会心理调适,塑造阳光心态。心态调适有个原理:心态→行为→结果。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上的不和谐或心理挫折,是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之一,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心理因素。社会上许多故意伤害他人和危害社会的攻击性事件就常常是由心理挫折这种心理不和谐状态而引起的。管理职工心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别等到问题出现再去亡羊补牢,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平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要引导职工塑造积极的心态、学习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坚持的心态、合作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归零的心态。

3.以“创争”为平台,强化“娘家人”角色意识。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为了实现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需要心智的改变,所以心态建设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环节。为帮助职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强化“娘家人”的特殊角色,就要学会用情维权。比如,为职工提供缓解紧张情绪的场所,如休息室、游戏室等;此外,为职工提供旅游补贴和充足的假期,尽可能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比如,通过安排员工参与游戏、节目、篮球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职工容易找回往日的激情和活力;再如,一年至少做一次户外拓展训练的项目,以磨炼职工的意志。

4.转变权益理念,寻求企业职工和谐心态建设与职工队伍稳定的新方法。随着职工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更加迫切,工会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建立理性表达诉求路径;同时,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对职工和谐心态建设的工作重点。如,2008年10月28日,南京市总工会成立了“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全市工会系统建立职工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形成市、县、镇(企业)三级网络体系,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员。他们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职工之所困,以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会要转变服务理念,通过成立“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通“职工私密心理咨询热线”等,以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压力,解决职工人际关系处理、自身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的环境,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5.提高工会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培养人格魅力及心理援助技能。目前,企业对职工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普遍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学会借助专业的心理工具这一技能,并具备以下心理素质:(1)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有独立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导向;(3)坚强,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4)务实肯干,不图虚荣;(5)勇敢,具有批判精神,敢于怀疑权威;(6)虚心,不夜郎自大,善于吸取别人长处。工会干部只有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并拥有人格魅力,才有能力在面对职工心理问题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教育疏导,培养职工高尚的精神追求。

注释:

①本文以国有企业职工心态作为研究对象。

标签:;  ;  ;  ;  ;  ;  

职工和谐心态的调整与工会的对策_中国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