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杰超1 邱洪军2 李文博3
山东利源海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目前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多,致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严重。为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宜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使农民的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并逐步使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加强法制建设,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水环境是农村大地的管脉系统,是农村环境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农村水环境状态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人类健康等密切相关,因此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尤为重要,已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农村生产设备和技术仍不够完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微小污染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随意性较大,农村水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近年来,我国农村供水危机频发,供水基础设施及相应管理体制不完善,水质存在安全隐患,水源地环境污染严重。以往我国水环境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城市水污染治理问题,对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污染源、污染特征与控制以及治理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旱、涝及生态环境起调节作用,也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水污染也是当前威胁农村居民最大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极大地威胁着农村居民的人体健康。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对我国141个自然村的水环境调查后发现,有65个自然村的水资源受到了污染,占总调查村数的46.1%,其中有约63%的受污染村落的水源污染而积在80%以上。在1990-2010年的农村环境突发事件统计中,水污染事件就超过了一半,达到了69%,有88%的患病人群和33%的死亡人数都和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受污染有着直接的关系,仅对我国的一个乡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231.2万元。由此可见,农村水环境现象较为普遍,污染的程度较重、污染的危害较大,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居民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2.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或成因有其自身特征,主要表现在:
(1)影响最大的污染主要是来自现代农业生产中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这些施用的肥料中有一部分会留在土壤中,随着植物根茎会渗透流入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系中,造成地下水氮、磷、硝酸盐等含量超标,水环境污染呈现出常规的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与点源相结合的复合型污染特点。
(2)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3)居民生活的污染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洗涤剂、洗涤液,以及生活垃圾等等,这些污水中含有许多氮、磷、硫等等污染物,虽然居民居住分散,污水产生量也小,但村民长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改变,由此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堆放在屋前屋后,农村中基本没有固定的污水排放日,雨水和污水就近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长期会深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恶化。
(4)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3.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3.1从经济根源角度解决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问题
化解过剩的畜牧业产能或者升级为环境亲和性规模化养殖,引导农民从事无污染性养殖业、种植业。注重产业培养的前期规划、资金投入、中期的技术指导和后期的销售引导。对造成污染的具有负外部性的生产投入征收氮税和磷税,从而减少投入数量;制定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标准以及畜禽养殖业的排放标准。对减少污染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投入给予补贴。政府以补贴等手段刺激农民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传统漫灌技术引起的化肥流失。对部分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村民承受能力较强,可考虑采用惩罚性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农民的承受能力弱,应当采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性生产资料的投入。
3.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工艺
一是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污水处理模式。目前,农村地区主要采用庭院式、集中式和分散式三种处理模式。庭院式处理模式具有成本低,资源回用率高的特点,适合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集中式处理模式适用于污水排放较集中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单村或联村生活污水处理。相对于集中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能够就地进行污水处理、回用,因而管道短、基建费用低、维护费用低,适合在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位于水源地等敏感地区的村庄推广使用;二是要完善农村地区污水管网建设。对农村现有污水管网情况进行普查,准确把握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管网敷设规划,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网系统和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二是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治理难度较大,一方面要注重在农村大力推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遏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同时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植被缓冲带,并做好农作物的搭配、轮作工作,缓冲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3注重多部门协同防治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在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均有权利参与管理,但碰到双方均有职责负责的时一候,会出现互相推诿或者重复管理整治的现象。这种多部门难协调的状况,对农村水环境管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加大治理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因此,针对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管理中的多部门协调问题,可以在立法中明确各主管部门在水污染监管中的职责范围,形成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明、共同参与、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加强排污监督,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对排污的监管要高效落到实处,防止出现无人监管或监管真空的状况出现。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农村水环境污染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重视,其不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制约,也危及到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身体健康。文章就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于晓曼,薛冰,耿涌,等.中国农村水环境问题及其展望[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10注3
[2]卑志钢,胡铁松,刘镜蜻,等.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2)
[3]李国学,李莲芳.我国小城镇和乡村水体污染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4):25 -31.
[4]司国良.村镇污水处理技术及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人学,2014.
论文作者:宫杰超1,邱洪军2,李文博3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农村论文; 水环境论文; 污水论文; 管网论文; 我国论文; 水质论文; 地区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