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新型关系发展的主题:“战略协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国论文,中俄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鉴于冷战时期从结盟到对抗的沉痛教训,面对某些西方国家仍在不合时宜地坚持“冷战思维”的严酷现实,中俄必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切实进行“战略协作”,认真实施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新型关系,以适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需要,为21世纪国家之间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创树一个新模式。这不仅会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直接造福于两国人民,有利于维护各自国家的独立、主权、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而且对保证世界力量的平衡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俄新型关系 发展主题 战略协作
在当今的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考虑面向21世纪本国发展的问题,并且为此普遍地注重加强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多极化态势下的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中国和俄罗斯,已经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构筑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进行全方位的启动和运作。为此,江泽民主席于1997年4月下旬访问俄罗斯, 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了最高级会晤,进一步深化和展开了两国新型伙伴关系的主题,使双方的“战略协作”走上了实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这一举世瞩目的国际性的重大事件,不仅在中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家双边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范例,本文对此试作论析。
一、中俄共同吸取从结盟到冷战对抗的深刻教训,两国决心为子孙后代及全人类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第一,历史表明,大国之间的结盟必然导致集团性的对抗,对世界人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陆续在欧亚两洲又建立起一系列以前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相同,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50年代结成了一种联盟关系。这种联盟关系,在当时产生了某些积极作用,特别是中苏两国加强了各方面的合作,维护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力量均衡;苏联方面还为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包括援建了一批基础性的骨干企业。但是,这种结盟关系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从而使两国之间逐渐地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对立,最终导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苏联主要是和东欧国家加强结盟关系,成立了军事上的“华约”及经贸方面的“经互会”,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西方发达国家所操纵的世界经贸组织进行对峙,从而使世界在两极格局下进入“冷战状态”。两个超级大国争斗不已,给国际社会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后来虽然摆脱了两极对抗的局面,但仍身受其害,无法正常地推进本国的现代化事业。
第二,实践证明,大国之间或集团性的对峙,对于当事国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在整个冷战时期,前苏联为了抗衡西方,使国民经济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80%的企业都与军工生产有关;而且由于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使大量资金在统一计划下投向了国防建设和军工生产。因此,苏联国民经济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广大群众体会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当说,在冷战时期,中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中苏之间也有不少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往事:由于当年中苏边境出现紧张局势,两国都在军事方面耗费了巨大的财力,没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上。由于边境地区紧张备战,中国方面不得不把一部分企业迁往内地和山区;苏联也在边境地区戒备森严,而无暇顾及经济建设。这样的冷战状态,给中苏双方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军事对峙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双方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和能力。这种“兄弟国家”之间反目为仇的沉痛教训,两国人民都应当认真吸取。正是基于这一点,中俄两国在1996年构建了相互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此,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副司长拉赫马宁撰文指出:“俄中两国之间经历了漫长岁月才建立起了这种关系。我们两国既有过‘兄弟股’的联盟关系,也有过思想对立,并演变为一场干戈。这些年的经验教训使两国认识到,必须要有真正的平等,并应当着眼于未来。”〔1〕
第三,不仅中俄关系要以“战略协作”为主题,而且还要在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方面共同负起责任。
中国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邓小平在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任务,并且决心在有生之年使两国关系走上“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健康发展道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认同了这一建议与设计。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生活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中俄两国已经达成了共识,确立了一致的目标。这就是双方要共同努力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决不允许国际事务由一个或少数发达国家说了算的局面继续存在下去,为各国发展市场经济,并都有机会进入世界市场创造条件。这是一个艰巨的、国际性的重大任务,中国、俄罗斯在这方面义不容辞,所以必须进行“战略协作”。因此,在中俄两国之间建立了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俄方对江泽民主席1997年4月访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中俄两国关系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利于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为建立世界经济与政治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俄两国进行“战略协作”的目的,首先是为各自的国内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一,对于俄罗斯来说,西方国家坚持“北约东扩”并非善举,其结果会导致历史上形成的地缘政治关系的瓦解。
俄罗斯人都还记得,在80年代末期,前苏联国民经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当时,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前苏联领导人慌不择路,脱离苏联国情,以西方价值观为取向进行经济改革,并乞求能够得到西方国家的合作与援助。但是,西方国家不仅是“口惠而实不至”,而且还在经济援助方面附加了许多政治条件,企图控制并把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变成看西方眼色行事的仆从国家,致使俄罗斯民族在这一过程中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目前,西方国家仍在顽固地坚持“北约东扩”的计划,诱使某些东欧国家加入“北约”这个已经过时的国际性军事组织。1997年3月末举行的俄美首脑会晤, 其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北约东扩”问题,但是仍未取得使俄罗斯人感到满意的结果。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计划是:第一步,首先吸收某些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使前苏联的盟国直接变成西方的伙伴,这样就使俄罗斯西部边界处于无保障的情势下;第二步,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收某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这些国家虽然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它们加入“北约”后会导致俄罗斯地缘政治关系的彻底瓦解。这不仅会打破欧洲地区的力量平衡,而且还会造成对俄罗斯周边安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寻求加强同中国的“战略协作”,完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动。
第二,俄罗斯和中国一样,都在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以求解决本国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经济仍处于困境之中。为了使国家经济走出困境,俄罗斯非常需要有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俄两国启动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给俄罗斯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俄罗斯有一句名言,叫做“患难识朋友”。相比之下,俄罗斯人认定中国人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只是在远东地区还有少数人存在着模糊的认识,甚至要阻止中俄东段边境的勘界工作,这是联邦政府和大多数俄罗斯人所不能容许的。因为两国有识之士已经达成共识:中俄边境安全与军事信任问题,必将在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总体框架下得到全面解决。当然,这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运作,不仅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利,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同样也是有利的。应当指出,中国在近百年来一直遭受列强侵略,在这方面蒙受的屈辱比俄罗斯要多得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有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香港已回归中国,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中国,还剩下台湾问题有待解决。由于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的干涉和破坏,台湾问题的解决尚有很大的难度,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了却这方面的心愿。由此可见,中国要稳定快速地发展经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也需要建立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加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国际地位,增强各自在国际论坛上发言的分量。
第三,中俄两国平等相待,能够对西方国家形成一种制衡机制,为建设各自的国家共同排除来自外部的干扰。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在近300年的历史上, 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平等地对待中国,这种看法可以说是符合实际的。尽管过去俄罗斯没有平等对待中国,但那毕竟已经成为历史了,更主要的是现在应当怎么做。邓小平生前曾提出,中俄两国要共同面向未来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这一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了。今后,我们相信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能够平等地相互对待,一定会在世界发展历史上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先例。而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到现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既不能平等地对待俄罗斯,也未公正地对待中国。中国目前正在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某些西方国家并未给予善意的合作,经常在所谓“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上大作文章,通过各种形式干涉中国内政,给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市场设置了许多障碍。尽管目前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但由于国家利益、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与矛盾,致使这种关系的改善也是有限的。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不愿意与这个昔日的“东亚病夫”平起平坐,所以他们故意喧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制造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中俄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有利于排除来自西方国家的干扰,形成一种制衡西方国家的机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三、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同样在坚持“冷战”思维,中俄两国必须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也进行有效的“战略协作”。
第一,当今的世界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垄断,中俄两国在面向世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开拓的合力。
目前,“冷战”时期虽然已经结束,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少数西方国家仍然在因袭“冷战”思维的模式,企图通过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来阻止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当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要面向世界发展经济的时候,某些西方国家仍然不肯放弃昔日的“遏制战略”。目前世界市场并未像西方国家标榜的那样“自由化”,而是进一步被它们分割和垄断,歧视发展中国家。中俄两国要面向世界发展经济,面临着许多人为的障碍,双方在这方面必须进行有效的“战略协作”,才能打破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分割垄断局面。
第二,由于俄罗斯比前苏联的综合国力大为下降,所以有必要借助于同中国的合作发展本国经济,增强其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俄罗斯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经济连年滑坡,市场远未达到规范运作的程度,综合国力较之前苏联大为下降,所以俄罗斯经济独立走向世界市场的能力是很弱的;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又采取不合作的立场和态度,所以使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外部条件很不好,走出困境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借助于同中国经济合作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本国走向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第三,叶利钦总统为了把握国内经济改革的进程,主张借鉴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这将有利于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战略协作”。
叶利钦客观地肯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与成就,多次表示要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有益经验来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使中俄两国能够携手共同走向世界市场,所以双方将进一步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展开务实性的“战略协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外交官建议,中国应当向俄罗斯派出业务素质好、操作能力强的经贸官员,撤回不懂业务、无所作为的外行干部,以利于打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局面。
四、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成员,应当通过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各自的国际地位。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继续维护结盟关系不合时宜,中俄两国进行“战略协作”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俄两国构筑“战略协作关系”,既不是双方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实质上是要创树一种平等互利的双边合作关系的新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继续维护和发展结盟关系,既不利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自然过程,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二,俄罗斯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义务为国际安全和世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它们各自的国家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为建立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做出努力,也有义务为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从目前世界的实际情况看,中国、俄罗斯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所带来的咄咄逼人的挑战,中国正受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成的外部压力。因此,中俄两国之间除了通过战略协作来加强安全保障外,还应对各自的国防现代化、保持军事自卫能力而互相理解和支持。俄方最近表示,能够认同中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坚持的立场。其具体的理由:一是中国在近百年来历史上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至今仍面临着维护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统一的艰巨任务;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常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为台湾“独立”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提供军事上的保护伞;三是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在实际上构成了对中国的威胁。在这一认同的前提下,俄罗斯方面愿意加强同中国之间全方位的“战略协作”,平衡地发展同中国的政治协作、经济协作和军事协作关系,特别是注重加强双方的边界安全,使军事信任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中俄两国在提高军事技术水平方面的合作是负责的,既是对双方的国家安全负责,也对国际社会与世界局势的稳定负责。
为了适应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需要,俄罗斯允诺要在提高军事技术方面加强同中国的合作。计划向中国出售少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这是为了帮助中国提高国防能力,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更有利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针对第三国,更不会对国际社会与世界局势的稳定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不是双方结盟,也不是针对别人;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立竿见影的合作效益。这是一种战略态势,也是一种协作框架,更是一种时代典范。正如江泽民主席在与叶利钦总统会谈时所指出的那样:“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需要。中俄两大邻国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这无疑会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直接造福于两国人民,同时对维护各自国家的独立、主权、民族尊严及正当权益,对保证世界力量的平衡和建立和平衡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 〕这就是中俄两国新型关系主题得以实现的时代价值!
注释:
〔1〕拉赫马宁:《俄罗斯和中国走上战略协作之路》, 《远东问题》双月刊,1997年第1期。
〔2〕《人民日报》1997年4月24日。
标签:军事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中俄联盟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