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 030000
【摘 要】面部的外观在人的整体外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一副赏心悦目的面孔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1],因此无论是以单纯改善外观的整形目的来就诊,还是以创伤后修复为目的来就诊,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容貌能够变得更出众或者将外伤对容貌的损伤降到最低,对于单纯求美者来说,悦人的同时更是为了悦己,而对于面部创伤的患者,创伤后的“无痕”修复对患者日后正常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关键词】面部创伤;拉拢缝合;皮瓣修复;瘢痕预防;瘢痕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226-01
瘢痕重在预防,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更为重要,瘢痕前期预防较欠缺的情况下,后期再进行充分的治疗也只能起到略微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终究无法弥补早期治疗欠缺所造成的缺憾。创伤后6-8小时内给予及时、平整的清创缝合,术后及时换药,必要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适时的拆线,同时结合后期局部加压,涂抹硅凝胶,点阵激光,同位素放射治疗,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等综合疗法对瘢痕进行防治。
一、瘢痕预防
瘢痕预防中最为重要的是外伤后能将组织对合平整,且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造成额外的组织损伤。对于创缘比较整齐的刀砍伤可用5-0薇荞线做皮下减张后直接用6-0丝线拉拢缝合。其余外伤所致的创口一般情况下创缘不平整,对于两侧形成厚薄不一的创面皮下使用5-0可吸收缝线进行对合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需在较薄的一侧进针,较厚的一侧出针,较薄的一侧进针较浅,皮下组织较少,较厚的一侧进针较深,皮下组织较多,打结后观察两侧创缘是否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便纠正创伤造成的高低不平的外观,皮肤使用6-0无创丝线进行缝合,避免术后由于针眼及缝线压迫而形成“蜈蚣”样瘢痕影响美观。对于挫裂伤等不平整的锯齿状创缘缝合前视周围皮肤松弛状况应用整形剪刀刷缘后再进行缝合。缝合前可对创口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于面部张力线[3]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以减小术后切口张力,减轻局部瘢痕增生。对于不能直接拉拢缝合的较大创面尽量选取周围邻近皮瓣进行修复[4],避免术后形成色泽、质地、厚薄不一的外观。面部常用的邻位皮瓣修复包括斧形皮瓣[5]、风筝皮瓣、双叶皮瓣等,其中斧行皮瓣、风筝皮瓣[6]均以皮下结缔组织为蒂,因此表皮在转位缝合过程中没有发生扭转、牵拉,术后不会在皮瓣周围形成“猫耳仔”外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口角、鼻翼、眼周等术后使用邻位皮瓣容易由于瘢痕牵拉及局部组织量不够而导致组织变形的部位可选用游离皮瓣或皮片移植[7]。但术后容易形成皮片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不一而形成的“补丁样”外观,术前应权衡利弊,选择最为合适的术式进行修复。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的组织创伤应优先考虑创伤修复术后器官功能恢复或不受太大影响,其次考虑美观。
术后及时换药,涂抹百多邦软膏,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感染征象,必要时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3-5天避免术区感染所致的瘢痕增生及皮瓣坏死。对于已经出现波动感的术区应及时切开引流,换药至感染消退后再封闭创面。术后5-7天拆线,拆线过早容易造成伤口裂开,过晚易导致6-0丝线切割组织后形成“蜈蚣”样瘢痕。
拆线后局部尽量减少活动、每日早晚涂抹硅凝胶、加压包扎半年预防瘢痕增生。
二、瘢痕治疗
对于术后已经形成的瘢痕应在半年内尽早进行治疗,对于新鲜的瘢痕可使用同位素敷贴进行治疗,或术后半年使用点阵激光瞬间汽化瘢痕组织,刺激周围正常组织再生,逐步减轻瘢痕部位的凹凸不平的外观。对于瘢痕体质者形成的突出于皮面的较硬的瘢痕可分次进行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以逐步软化瘢痕及减轻局部瘙痒、疼痛的不适感。
对于早期缝合对位欠佳,皮下减张不够所致的较宽的瘢痕可于半年后行瘢痕分次切除术[8],术中准确对合皮下与皮肤,充分进行皮下减张后皮肤用6-0无创丝线进行缝合。通过分次切除缝合,逐步减小瘢痕的宽度,改善瘢痕外观。
三、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65—472.
[2] 黎鳌.现代创伤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82-690.
[3] Puxeddu R,Dennis S,Ferreli C,et a1.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skin defects in the head and neck.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8;46:383-386.
[4] 韦元强,杨建德,莫海龙,等.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6,1(5):363—364.
[5] Emmett AJ.The closure of defects by using adjacent triangular flaps with subcutaneous pedicles.Plast Reconstr Surg,1977,59(1):45—52.
[6]陈东来,刘艳霞,杨林,等“. 风筝“皮下蒂皮瓣在头颈部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613-614.
[7]Georgescu A V.Propeller perforator flaps in distal lower leg:evolu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Arch Plast Surg,2012,39(2):94 105.
[8]唐虹,瘢痕疙瘩的临床综合治疗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6:1434-1436
论文作者:王娜,指导教师:郝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瘢痕论文; 术后论文; 创伤论文; 皮下论文; 面部论文; 外观论文; 组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