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在建筑工程中也逐渐的应用了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中应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分析智能化信息技术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中的应用,可以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技术;铁路桥梁桩基托换;监督;
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中会受到行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是在不中断行车运行条件之下进行托换的核心技术手段。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中合理的应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了解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具体信息内容,了解铁路桥梁桩基托换的变形状况与信息,进而为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作业提供更为精准、详实的信息支持。
1.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
在某铁路工程中,要进行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桩基础为550mm的预制管桩,长度为16m,桩端持力层属于强风化岩。在铁路桥设置预应力混凝土托换大梁。在施工中,因为被托换的桥墩属于连续梁的端墩,为了有效的避免连续梁出现开裂破坏等问题,要保障在托换之后其沉降在2mm范围中。在进行基坑开挖中,要保障新旧结构的抗剪力,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分析,进而保障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其主要流程具体如下:
1.1临时支墩顶升以及桥梁扣轨
为了提升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在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就要在桥墩两侧搭设临时性的钢支架,钢支架的基础要应用φ300mm且长 18m的树根桩,在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在钢支架上通过千斤顶把20%的桥部恒载转换到临时性的钢支架之上,进而有效的减少因为基坑开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托换位置的桥梁股道上则要进行抬梁扣轨处理,限速列车。通过动载、静载分离的方式达到减少列车因为动载而造成的冲击性。
1.2托换新桩施工以及托换基坑开挖
托换基坑坑壁应用3排密布的高压旋喷桩支护,应用φ2.0m,长度为30m的人工挖孔桩,保障新桩与原有管桩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m的区间中。在开挖处理中要综合地质状况等因素合理开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可以在桩身上部位置通过抽阀管的方式进行分层、分段的双液注浆,而在桩身的下部位置则通过微量微差的方式控制爆破。因为基坑开发以及托转过程中的施工作业会影响周边的土层,造成土层应力释放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既有管桩摩阻力损失等问题,进而诱发铁路桥墩出现沉降等问题。在施工作业期间要综合实际状况,分析监测状况与信息,及时调整顶力,进而合理控制桥梁梁体沉降,将其控制在2mm范围中。
1.3托换大梁施工作业
在进行托换预应力缓凝土的大量混凝土上标号c50,在托换基坑中通过现浇后张法施工。托换大梁外形尺寸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要对其进行配比试验分析,在浇筑过程中要加强对水泥水化热以及内外温差的控制。浇筑完成之后要及时保温,重视养护。
托换梁在进行托换桩位置要根据规范预留灌浆孔以及二次注浆孔,进而为后续的桩连接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在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施工中,因为托换梁会出现上拱位移的状况,为了造成不良影响,要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分析,分析监测数据为托换顶升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托换顶升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监测
铁路桥梁桩基托换具体高风险性的特征,对于各项指标要求较为严格,监测精度要求相对较高。为了了解桥梁的变形状况,为相关单位提供精准、全面的信息数据,在根本上保障桥梁设计的安全性,就要合理的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中应用智能化的监测技术手段可以满足精度的要求,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高精度、高频率以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特征可以满足工程检测的各种要求。
2.1自动化监测系统
智能化监测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远程监督控制。以某工程为例,对铁路桥梁桩基托换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
在本工程中应用了RJ型电容式精力水准仪,仪器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的安装墩中出现高程变化波动的时候,在主体容体相对位置就会出现对应的液面变化,导致在中间级的浮子以及固定容器的顶位置中的电容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了变化,通过测量分析电容比的变化就会了解液面的相对变化等相关信息内容。
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整体测量的精力水准仪利用管道链接,根据连通原理的方式,通过电容传感器测量每个测点容器中液面中的相对变化,在利用计算就会获得各个点之间基点的相对沉陷量以及具体的数值信息。
2.2静力水准测量误差因素
在进行铁路桥梁桩基托换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中,影响其整体精准度主要就是仪器误差以及外界条件影响两个角度。外界条件是较为主要的误差因素。仪器误差主要有仪器的安置性误差、液体静力水准观测头出现的倾斜误差问题,测量设备误差以及零部件受到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误差行为、液体漏损误差等问题。外界条件对于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具体如下:温度、气压以及仪器容器中液体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2.3智能化监测网布设
在进行布设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要求以及内容合理布设,构建形成监测系统。分析温度、工期等因素做好养护保养措施,保障设备的整体质量。其具体布设点具体如下:
智能化监测网布设平面图
在本工程中充分的利用了智能化技术手段监测的优势,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桥梁墩的具体变形状况,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可以保障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在顶升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进行一分钟一次的自动采集数据频率,0.1mm有效监测精度可以真实的反应桥梁墩柱的具体变形状况以及信息,进而真实反应预顶升加力以及桥梁墩柱的具体变形关系以及状况,对顶升加力的引导,可以分析桥梁墩柱的具体变形状况,进而保障桥梁墩柱的安全性。
结束语
智能化监测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可以提升监测信息数据的连续性,保障其及时有效。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外界各种因素产生的影响,可以为分析施工期间中桥梁桩基托换状况提供精准、全面的信息参考与数据支持。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中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施工监管,可以获得精准的、全面、详实的信息内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在铁路桥梁桩基托换施工质量与相关。
参考文献:
[1].吴文亮,王建军,孙凡皓.二次托换技术在福州地铁紫五区间桩基托换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8,38(7):1220-1227.
[2].熊青.谈地铁建设中桩基托换技术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8.
[3].徐明辉.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中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技术分析[J].市政技术,2018(3).
论文作者:高军1,林晓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桩基论文; 桥梁论文; 铁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基坑论文; 手段论文; 误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