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 上海 200000;2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 上海 200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单盲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预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和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方面,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优(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还可减轻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标准化急救护理;抢救
标准化急救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急救护理模式,属于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本次研究为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抢救流程、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并比较其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为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后2小时内均送诊。此次研究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展,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按照单盲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于23~84岁,平均年龄为(52.17±25.62)岁;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于21~85岁,平均年龄为(51.89±24.93)岁。两组患者就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做好应急准备:待120接诊患者后,医护人员应共同协作做好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为外伤还需立即实施止血、包扎等措施;待患者病情稳定至可进行转运时,应安排患者转运,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反馈给医院方面,抢救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抢救室护理人员应根据急救护理人员反馈回的患者数据,如患者主诉、客观资料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将患者按照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划分,其中,I类患者和II类患者需在抵达医院后立即安排抢救,I类患者主要是指危急症患者,其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II类患者主要是指急重症患者,其病情不稳定,随时存在致命危险[1]。③明确分工:根据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将患者分为急救护理组长、静脉管理护士、监护护士、绿色通道护士,其中,急救护理组长需负责急救护理的全面管理和安排,协助其他护士;静脉管理护士应为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送急救药物,对输液进行监护和调整,并注意对各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监护护士负责准备好各监护设备,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并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填写急救护理记录表单,与相关科室保持电话联系;绿色通道护士负责患者转运至医院后的相关抢救工作,如交接等。④做好患者家属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家属讲解抢救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列举抢救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急诊抢救工作,督促家属在紧急抢救后对患者予以关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预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和焦虑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现形式为例、百分比,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预后方面,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优(P<0.05)。
3讨论
标准化急救护理是一种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其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使其充分做好自身职能范围内的护理工作。相比于传统的急救护理措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将急救护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2]。
本次研究发现,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其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此外,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优(P<0.05),说明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还可提高护理质量,照顾到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家属不必过度担忧。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还可减轻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文琴,闫萍,廖云,等.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16):2298-2300.
[2]吴群华,黄国萍,封亚萍,等.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脑疝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144-146,150.
课题项目编号:PWZx2014-13
论文作者:益雯艳1,胡祎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诊论文; 流程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