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论文_李立超

福建省永安市市立医院中医科 永安 36000

【摘 要】目的:采用临床病例对比研究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77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法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及灌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BUN、Sc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共有2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仅有25例有效,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恶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逐年上升。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患者往往因肾功能不全降低生活质量,甚至需透析治疗,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西医治疗方式(包括护肾、排毒、改善肾脏血流等),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其疗效有待进一步改进[1]。本次研究通过系统性回顾我科77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如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77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32例,其中男性21例,平均年龄为(51.5±4.3)岁,病程为2~21年,平均病程为(8.5±4.6)年;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平均年龄为(53.3±1.4)岁,病程为3~20年,平均病程为(7.9±4.2)年。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均大于5年,肾功能水平均符合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无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及其他并发症。

1.2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饮食控制与降糖药使用,也可对患者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保持代谢稳定。糖尿病肾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包括羟苯磺酸钙(改善肾功能)、包醛氧化淀粉(吸附肠道毒素)、开同(将尿素转化为氨基酸)以及前列地尔(改善肾脏微循环)等;另给予患者厄贝沙坦口服治疗,150mg/次,1次/d[2]。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其中,口服中药汤剂组方主要包括黄芪、山药各30g,葛根、山茱萸、益母草、怀牛膝各20g,茯苓、川芎、知母等各15g,甘草、天花粉以及鸡内金各10g,剂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加减,将药物进行水煎后口服。对于血肌酐等毒素超标患者则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组方包括大黄、六月雪、蒲公英、桂枝等各30g,熬至150ml左右进行睡前灌肠治疗,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周期为3个月,根据国际临床诊断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治愈:患者的BUN、Scr指标恢复正常标准;有效:患者的Scr下降50%以上;无效:治疗前后Scr无差异或升高。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BUN、Scr指标用( ±s)表示,临床治疗效果用%表示,用t检验,P<0.05即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UN、Scr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UN、Scr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BUN(11.3±3.2 vs 17.4±3.6,P < 0.05)、Sc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174.6±47.3 vs 273.3±33.5,P < 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发生于糖尿病晚期,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脂及程度各异的代谢紊乱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大部分患者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延续生命。中医辨证则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起病机制在于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发病之初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除血糖、饮食及血压控制外,常规单纯西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不佳,而加用中药口服、灌肠法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尤其当患者的肌酐水平达到300umol/L以上时,则不宜单纯采用西医治疗。从中医学上分析,辨证论治本病基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脾气虚、肾气虚)阴(肝肾阴虚)两虚,标实为痰热郁瘀,所及脏腑以肾、肝、脾为主,病程较长,兼证变证蜂起。其中中药口服、灌肠法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疗效,因为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与破坏,有效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肠道中的毒素水平。此次中药灌肠药液组合处方中,生大黄能活血化瘀、促进肠道外排毒素,减轻对肾脏损伤;地榆及牡丹皮则具有活血化瘀、排毒功效,其功效同前列地尔等西药,但价格廉价,牡丹皮具有较好的利尿功能;煅牡蛎能有效吸附毒素,其作用类似活性炭及包醛氧化淀粉,从而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了蛋白质的渗漏,这些中药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降低其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中药汤剂中所含的黄芪能够对血糖进行调节,保护肾小球基底膜机械屏障不受外界干扰,降低细胞通透性;川芎、葛根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血流量,对肾功能恢复有着积极作用。而灌肠治疗不仅能够加快肠道吸收,而且有利于促使BUN、Scr向肠道转移,进而排除体外,降低BUN、Scr水平[4]。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BUN、Scr)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值得参考借鉴。

综上所述,中药口服及灌肠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等毒素水平,同时能够保护残余肾单位,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纲,刘丽娟.改良保肾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64例[J].中国药业,2013,22(18):89-90.

[2]阮天红.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4):433-434.

[3]朱亚琴,沈睿,张伟成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3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22(7):21-21,22.

[4]李红.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49-650.

论文作者:李立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论文_李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