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依靠视觉形象吸引学生不是目的,培养具有健全高尚人格和较高审美趣味才是美育的目的。而兴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催化剂,为了更好地激发这一兴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也就自然的走向了融合。
在美术教学中,导入环节运用这种融合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和思考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中,标志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尽管生活中处处有标志,但学生觉得设计商业化的东西离自己太远,对这一课题并不感兴趣。但他们对手机却兴趣十足,尤其是苹果手机,于是我先利用媒体出示一个苹果手机的图标,这勾起了他们讲故事的欲望,讲什么故事呢?学生自然联想到了牛顿、亚当夏娃、还有乔布斯,但知道苹果手机图标可能与图灵有关的很少,而图灵又与敏感话题同性恋、人权等有关,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点骤增,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我录制的图灵的故事的音频,听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所以这节课一开始我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而从故事中他们也了解到苹果手机的图标代表的是“在科技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的一种精神,而这种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恰恰是他们缺憾的,为了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拓展升华环节又媒体出示了一个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的苹果图标引发学生新思考。从导入到结束,学生带着兴趣与思考开始,又带着兴趣与思考结束,这正是美育该达到的育人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完美实现正得益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学科的巧妙和深度融合。
二、能打造完美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认知。
追求知识的完美是任何一位教师的心愿。我们总是希望用更少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但时间有限啊!而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实现!
在《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中我先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呈现标志的起源与发展,结果差强人意。因为无论在语言的逻辑上还是时间的把握上我都很难掌控在计划的时间之内,总是导致拖堂从而乱了教学计划。于是我又尝试用录播的形式将这一环节呈现给了学生,仅在一两分钟之内就让学生如在欣赏大片般了解到了这一知识的渊源,再也不会出现重点不够突出、难点没有时间转移的尴尬!
三、能激发学生艺术思维,打造有效课堂。
美术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对学生视、听觉感染和冲突,进而启发其艺术思维与审美想象,现代信息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载体。在《凝练的视觉符号》案例中我是这样利用媒体教学突出重点和转移难点的:
(一)标志的表现形式(教学重点)。标志的表现形式分为:具象形式,意象形式和抽象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仅凭传统简单的口头解说学生半知半解,很难做到最佳运用,于是我借助媒体采用图片对比教学法和归位法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在屏幕上我先出示了标志的三种表现形式,接着空降三幅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做出选择,具象表现形式最简单,学生很快就选了出来,但难的是后两者的判断,当具象表现形式学生选出后我立即将它隐藏归位,剩下两幅图就减少了学生视觉干扰;抽象表现形式学生凭感觉也能做出选择,归位后就只剩下意象表现形式的图标了,教师正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它;最后教师将各就各位的图片同时展示了出来以巩固学生已生成的美术思维与审美观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每个图片学生做出选择后教师一定要紧跟着追问判断依据,然后教师适时点评、解说,重点知识就这样深入浅出的在学生自主探索中解决了。因为她们是主动思考做出的选择,特有的美术思维和审美观念已经生成,所以后期的运用也信手拈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标志的设计要素(此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的第一个转移之处,这一重点知识我同时把它作为了标志表现形式的运用环节)。
为了突出本知识点, 我创设了为“玛莎女子学校”设计校徽的情景教学。因为标志的设计要素有三个:①构图---巧妙、新颖、独特、准确;②构图---简单、美观、适形;③色彩---单纯、强烈、醒目。如果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很厌倦,因为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及总结概括力都是有限的,知识吃不透就很难运用,所以此部分我运用图片动画直观演示法层层递进、剖析,学生在思考、兴奋、冷静的三部曲中很容易激发其艺术思维,从而自主总结出设计要素三个方面的特点。因为每个环节学生都自主参入思考,所以兴奋点很高,气氛活跃,课堂效率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艺术思维,从而打造有效的美术课堂。
四、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更好实现美术育人目标。
前面我们谈过了美术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高尚人格和较高审美情趣,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可以很轻松的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美术思维,而且还可以完整知识体系、打造有效课堂。但站在学生角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谋求的是来次成功的尝试。可是如何设计呢?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当然还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设计校足协会标的微课,视频中我亲自动手示范,该怎样做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但学生真的会设计班徽或校运会会标了吗?我还是不放心!于是我又用媒体同时显示了我为开发区六中设计的足协会标做比较,之后再展示我校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和开六中兄弟班级优秀作品,展示完毕后发现,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的这种创作欲望恐很难迸发。
学生在创作时,媒体就在激发灵感的音乐声中滚动播放多幅优秀标识作品,于是学生就在愉悦的创作氛围中恣意徜徉……
最后的作品展评环节,时间原因很多学生欲罢不能、欲说还休……从这种表现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完美实现。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在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知识体系、生成艺术思维、迸发创作欲望等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种深度融合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育人目标。
论文作者:毛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这一论文; 兴趣论文; 表现形式论文; 学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