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老绷着一张“阶级斗争的脸”——从《把心灵的窗户擦干净》说开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级斗争论文,开去论文,窗户论文,干净论文,心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阅一篇文章,名为《把心灵的窗户擦干净》,读后心灵为之一震,文章讲的是一位太太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太太太懒,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总是留下斑点。后来她的一位细心的朋友发现,并非是对面的女人衣服没洗干净,而是这位太太自己的窗户没擦干净。文章说,人的心灵也如窗户,需细心擦净,否则看问题也会出差错,当教师的看待学生也是如此。最后文章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学会欣赏、发现美”;二是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读罢此文,不由想起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和克里曼特·斯通所著的《人人都能成功》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牧师要去准备他那唠叨的布道。他正为找不到合适的讲题而发愁时,不知趣的儿子又来打扰他,于是把一张世界地图撕得粉碎,扔到一个房间里,要求儿子把地图拼好后再来找他。他想这下子小家伙肯定要费半天功夫,自己也能清静一会儿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小家伙却在几分钟内奇迹般地拼好了图。他问儿子是怎样做到的,小家伙说:“很简单,地图背面是一个人的画像,我把画像拼好,地图自然也拼好了。我想,只要人是对的,这世界就是对的。”后一句话像醍醐灌顶般震动了牧师,他于是也有了自己的讲题:“只要人是对的,这世界就是对的。”
对同样一个世界,有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有人认为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不美好的一面,但好的东西是主流;而有人却认为世界一团糟,好像周围的一切事物和人都与他作对似的,原因无非就是他看问题的眼光错了,他整个“人”错了。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有一句话说得好:“学生永远是好的。”可在有些教育者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坏的,错的”“该下地狱的”“不可救药的”。殊不知,真正不可救药的是他自己,不是学生错,而是他自己错了,他自己看待学生的眼光出了问题。我们的好多教师习惯把学生排队,分为“好学生”“差学生”,把不听话的一律称为“坏学生”,然后按这样的标签给予学生不同的对待。但贴这种标签是否合适,我们所谓的“坏学生”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窗户太脏而制造的产物,我们并没真正静下心想一想。其实,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是我们一手创造的,我们责无旁贷。
班主任管理学生也是如此。少抱怨一些学生难管理之类,也许,对我们更有好处。毕竟成绩好一点的班也有越管越乱的,成绩差的班也有越管越好的,魏书生管理的班级一开始都很差,不照样都给一一转化了,自己也成教育家了?其实学生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治理不好班级,只说明我们缺了治好班级的本领,怨天尤人是无用的。
说到对学生要有“欣赏的眼光”,有许多教师可能颇为为难,说“左看右看,只看到他们缺点一片”。总之,怎么也对学生欣赏不起来。其实,欣赏是有前提的,这前提就是爱,就是要有博爱精神。“仁者爱人”,只有“爱教育、爱学生”,才能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去考虑学生、欣赏学生,学生犯了小错才能宽容相待。教师要有悲天悯人之胸怀,才能培养出热爱生命之“未来”,才不会出现“杀母事件”“打师事件”“硫酸泼熊事件”等触目惊心的案例。
“欣赏的眼光”好处多多。比如可以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还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出好的学业成绩等等。
当然,“欣赏的眼光”并非是不看学生的缺点错误,而是抓住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去强调它,培植它,让他们的闪光“点”成为闪光“面”,成为他们成功的动力。老师们,欣赏你的学生吧,宽容你的学生吧。当学生心里话不愿给你说时,当他们见到你就畏之如虎时,你已经在教育上失败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个社会基本细胞一家庭的希望。为了让每个孩子成功成才,为了使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老师们,请放下我们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别老绷着那张“阶级斗争”的脸,拿出点“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的态度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