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精播和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_小麦论文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精播和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_小麦论文

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小麦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半精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栽培,667m[2]基本苗13万~18万(一般种子发芽率90%以上,千粒重40g左右的,以斤粒万亩计算即可)。

做好播种机具的调试,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3~4cm。

2 冬前管理要点

2.1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要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铧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2.2 化控或深耕断根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超过80万/667m[2],有旺长趋势,可在气温降至5℃前,使用壮丰安化控(使用方法见说明)或镇压,或深耕断根,以缓解生育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深耕断根的方法是去掉2齿的耕锄隔行深耕,深度10cm,耕后将土搂平,压实,接着浇水,防止透风冻害。一般长势正常的麦田也可采用这一措施,但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不宜采用。

2.3 冬季水分管理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动。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对造墒播种,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且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一般不要求浇冬水。

3 春季(返青—挑旗)管理要点

麦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浇水,主要进行化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同时还应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肥、水的具体施用时间,还要根据地力水平和麦苗情况灵活变化。肥力中等、群体偏少的麦田一般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cm)追肥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追肥浇水。

4 中后期(挑旗—成熟)管理要点

浇好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挑旗墒情较好,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

酌情浇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所以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用再浇灌浆水。若只浇挑旗水且天气较旱,一直没有降雨,可考虑在花后10~20d浇一次灌浆水,以提高小麦的综合品质以及子粒的光泽度和角质率, 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减少水分含量。

小麦生育后期容易受到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麦叶蜂等病虫害的危害,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实践证明,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以子粒到蜡熟末期收获为宜。

(续完)

(摘自《中国种业》2007.3.52~53 联系电话:010—62180279)

标签:;  ;  ;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精播和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