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北楼中学 055350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培养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制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渠道之一。”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更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本途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总的来说,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是情趣结合。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例如,我在讲述马克思出生的大事年表时,为了使学生便于记住,我在讲马克思诞生时,是这样讲述的:“一巴掌又一巴掌(1818),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因为马克思是在1818(一巴一巴)年出生,由于他的诞生,才有了后来的《资本论》,才揭露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以说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在讲述“闭关锁国”政策时,我就叫学生把全部窗户关起来全部窗帘拉起来只开着前门,然后所有的学生站起来丛开着的前门向外看,之后让学生代表谈感受。这样,通过这些语句,配以适当的神色手势和姿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1818”这个重大的历史年份和“闭关锁国的危害”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再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先让学生看有关录像片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编故事复述。在譬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演邓世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另一组学生表演李鸿章赴日本马关同伊藤博文谈判时的对白,学生兴趣很大。就这样在复述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领会了知识要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语言表情,诱发学生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幽默的话语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融汇贯通、表情丰富、有声有色,就能把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在讲《火烧圆明圆》一节时,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圆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晕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圆,这座被称为‘万圆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像这样有声有色地叙述,学生怎么能不受强烈的感染呢?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教学法,使历史教学永远保持新鲜和活力。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要使课堂保持吸引力,就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其核心中心在于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在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二战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等,活跃学习的气氛,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历史与时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对时事政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讲起时事,学生就来劲。这对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同时又能使读书较好的同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不错。我在讲《南京条约》第三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时,联系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造就人才”、“兴趣是生命火焰的助燃剂,人生事业的催化剂,人类创造发明的动力源泉”。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不断探索过程,仍有待于历史教育界同仁的努力,从而为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英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8。
[2]于彦清 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
[3]汤志斌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2,10,(05)。
[4]张中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3,08,(16)。
论文作者:高聚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历史论文; 我在论文; 教师论文; 马克思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