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与评价体系研究
巩牧华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呈现比较迅猛的势头,这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由于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不明确,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笔者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与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在毕业时具备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工作。基于这一背景下,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并不明确自身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今后要向哪些方面努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评价方式的构建还不完善,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甚至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明确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1]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特征
根据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四个部分。
基本职业素养是指高职院校教师要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仅要储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备严谨的教风和高尚的师德,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中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即教师要自主设计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把控课堂、组织学生、制造氛围、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指教师在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专业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能力。[2]
科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申报科研课题、撰写论文、专著、专利、开设科研讲座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师的研究成果还要能主动适应区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服务社会。
专业实践能力对高职院校教师尤为重要。这一能力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专业实践技能、企业工作能力、实践教学效果。专业实践技能是指教师在所教学的专业领域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的技能,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引导学生学习。企业的工作经历是指教师所教专业的工作经验累积,现实中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存在很多变数,教师只有深入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才有可能设身处地的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实践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实践内容,掌握相关的操作,以及如何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3]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保障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更长足的发展动力。
学校搭建好“校园艺术节”“校园戏剧节”“校园读书节”“六一欢乐节”“元旦迎新节”等平台,为孩子们创造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提升素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课本剧编演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其次,学校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如,可以把评价内容分成四层,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每一个层次的教师能力提出准确要求。以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企业工作经历”一项的评价为例,优秀层次可以设计成“每学年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月,撰写企业实践报告不少于四篇。”而第二个良好层级中的时间标准,可以稍微降低。以此类推,优秀层级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补助。这样,能有效激励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首先,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中的四种基本能力评价内容,集合四种基本能力的具体内涵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的评价。而评价方式可以以教师撰写教案的多少、优秀教案的数量、教学资源制作的数量及质量等,作为评价的具体内容。对科学研究能力的评价方式,可以对课题、论文、专著、专利等科研成果进行量化积分评价,对高质量成果在积分值上要有明显的体现。
BIM运维平台可以与现有的安防系统进行集成,以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基础,集成人员定位、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和出入口控制等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实时联动,结合BIM模型自动定位到异常空间位置,自动调取视频安防监控,达到智能化安防管理的目的。
目前,语篇教学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流。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根据既有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经验对全文做总体把握,使得阅读教学避开了 “先词汇、后语法、再阅读”的传统套路,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阅读工具和教学手段,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改善教学成效。
最后,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弹性评价,以及奖励性评价因素,以鼓励教师找准目标,不断进步。如,在评价体系中,可以设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的奖励性措施等。
总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科学界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方面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张宝歌.高职“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培养与评价一体化[J].江苏高教,2018(6)12-14.
[2]李小曼,钟生军.基于心理需求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J].职教论坛,2017(14)35-36.
[3]李果地.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国际比较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78-179.
注: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565,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高职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研究;2018年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教师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