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中国保险公司效率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保险公司论文,效率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O21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超常规的发展进程之中,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短短的三年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市场体系建设、监管体制改革、企业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保险业自恢复之初便被卷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从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登陆中国以来,外国保险资源以各种形式陆续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到2004年12月8日,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在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3家,保险开放的城市15个。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的2到3倍,特别是在2004年1~9月,外资保险公司在非寿险领域的增幅为39.74%(中资在非寿险上的增幅仅为28.75%)。实际上,由于外资公司的业务质量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其对中资公司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而且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终结,外资保险公司和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必然会加剧;同时,截至2004年中资保险公司虽然有30家之多,但是保险业的关键指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源转化率低。2003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00.3元人民币,保险深度为3.33%,而同期世界平均保险密度为469.6美元(合约3887.1元人民币),平均保险深度8.06%。2003年我国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余额的3.5%,低于2002年7.4%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保费收入3880亿元,较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理论保费4993亿元低1113亿元,我国保险市场企财险保源转化系数(现实保费/潜在保费)为46.12%,进口货运险转化系数16.46%,家财险承包率不足5%,全国不到两亿人购买人寿保险,仅占总人口的15%[1]。2004年10月13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按照官方目前的统计方式,由每年人身保险全年保费收入除以每年年底之全国人口数而得出的保险密度存在43%的泡沫;除此之外,保险业发展不平衡、保险业的偿付能力需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有待提高、保险业综合竞争力需要加强等保险业发展的潜力问题同时存在。
所以,对于保险业发展来讲不仅是做“大”做“强”的问题,更应该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的效率问题。所谓保险公司的效率就是保险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就是保险公司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保险市场的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笔者根据2002年~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提供的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中国31家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排名。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使用DEA方法对保险业效率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兼并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率的变化和效率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上。J.David Cummmins,Sharon Tennyson,Mary A.Weiss(1999)使用DEA方法对美国寿险业的兼并重组、规模经济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估计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效率,研究的一个成果是发现了产生兼并重组的保险公司在技术效率,成本、收入效率上都优于没有产生兼并重组的公司,提出当时美国人寿业兼并重组将会使保险公司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巨大提高[2]。
Hironfumi Fukuyama(1997)以1988~1993年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方法对其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效率的测度。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闪光点在于给出了一个基于DEA方法非参数分析的理论框架[3]。
国内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定量分析起步较晚,从2003年以来共有三篇文章。赵旭(2003)在《关于中国保险公司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测算了1997~2001年我国部分保险公司的效率。文章中选取了13个保险公司样本,在关键的投入产出项上,所选取的投入项为自有资本、劳动力投入和资产价格,产出项为利润总额。测算的结果表明:我国保险公司效率普遍不是很高,国有保险公司较之于新设立的保险公司效率更低[4]。
恽敏和李心丹(2003)在《基于DEA方法的保险公司效率分析》一文中,运用DEA方法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1999年的效率值进行了测度,选取的投入项有职工人数、业务支出和实物资产三项,产出项有资产利润率和业务收入两项,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保险业效率普遍较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不同的保险公司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各个保险公司应采取不同方式,对症下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率[5]。
侯晋和朱磊(2004)在《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运用DEA方法分析了2000~2002年财产保险市场上中资公司的经营效率,选取的保险公司样本数分别为7、8、9个,选取的投入项为人力投资、营业费用、实收资本三项,产出项为实际期望损失和投资收益两项,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有效与实际经营间的差距,并指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分析,证明了经营无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有明显的影响[6]。
本文的理论研究意义在于:金融领域的效率研究大多集中在银行方面,对保险公司效率研究的文献较少,相当一部分主要是使用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且仅仅停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的选取上,并没用对保险公司具体的效率值进行测算。笔者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境内中外主要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排名;近来也有一些学者使用DEA方法对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了测算,但是这些文章选取的样本大多不超过15个,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本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选取了31家保险公司作为样本;同时第一次运用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在效率的测定中得出了我国保险业的拆分对保险公司的效率有巨大的提高。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此项研究将会帮助保险公司认识到自身的效率状况,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市场地位,并能为监管机构评价保险公司的运行状况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本文的贡献在于:运用国际测度效率的模型,对中国的保险公司进行了较广范围的效率测定,并发现了保险业的拆分对保险公司的效率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DEA模型的选取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它是以相对效率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相对性或效率评价的一种方法。DEA模型可以追溯到1957年,Farrell对英国农业生产力进行分析提出的包络思想,自从1978年,由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Charnes)、库伯(Cooper)以及罗兹(Rhodes)首先提出模型并用于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以来,DEA方法不断得到完善。DEA计算的是在特定的样本里面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得分,即把每一个决策单元与样本中的表现最好的决策单元比较,它传递给信息的使用者样本中的哪些单元是有效率的,哪些是无效的。也就是说,DEA的效率测度是一种相对效率而非绝对效率。笔者在使用LINDO软件对31个决策单元进行测算的过程中发现,如果随机删除一个决策单元后,测算的效率值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如果由31个决策单元缩小到15个决策单元后,效率值的变化就会引人注意了。
本文主要通过保险公司的效率测度,评价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情况,故选取DEA投入型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实际上,求出基于投入模型(产出不变,投入减少,用于研究投入的有效性)的最优解,就可以知道对应的基于产出模型的最优解,只不过是在实际中我们常用基于投入的模型进行分析罢了)[7]。即将在改进了的线型模型下评价我国保险公司效率,并使用LINDO软件进行计算,对这两个模型将直接给出所使用的基于投入角度的模型(如果对模型的生成过程感兴趣,请参看魏权龄和胡永红的相关书籍),所使用的模型为:
附图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样本和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1.样本的选择。截至2004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中资保险公司有30家;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在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3家。由于公司数据的不完整和保险公司的分化组合,选取了数据完整的公司,以2002~2004年保险年鉴上保持一致的公司名称为最终名称,不考虑公司实际内部的变化(为了保持一致性和便于比较),因为主要研究保险公司的效率,况且DEA是一个相对效率值,笔者认为这一点对研究的目的来讲并没有太大影响。本文选取了20家外资和11家中资保险公司,保险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的《中国保险年鉴》所发布的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在目前能检索到的文献中本文选取的样本是其他文章的两倍以上。
2.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在DEA模型中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长期以来就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参考了其他作者确定的投入产出项以后,把员工人数、实收资本和费用总额三项作为投入项,保费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确定为产出项(具体的数据请参阅《中国保险年鉴》,此处略去)。
(二)保险公司效率的测度结果及分析
本文的保险公司样本有31个,除了按年份进行分别测度以外,还将这三年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混合进行综合效率排名,并对样本保险公司2001~2003年在模型下的效率进行了排名(见表1)。
附图
注:①如果某一个决策单元效率值为1,其实就是前面的两个模型中的值为1;如果在模型中松弛变量都为0,那么这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如果其他的松弛变量不全为0,那么这个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
②表中的效率值为1的保险公司为DEA有效。
表1显示了保险公司较大的无效率,显示了保险业效率的起伏和行业的不成熟,三年的效率平均值仅为0.559779。对样本保险公司效率的排名在前五名的有:中资保险公司有平安、国寿、太保人寿、新华四家,外资保险公司有香港民安深圳一家;在31家保险公司中表现得最好是平安,三年的效率值都为1;排在最后五名的中资保险公司有天安一家(排在28位),外资保险公司有安联大众、美亚广州、中保康联、皇家太阳上海(分列27、29、30、31位);从2001~2003年效率一直在增长的保险公司有:国寿、泰康、美国友邦深圳、美亚广州、美亚深圳、香港民安海口、皇家太阳上海、美国联邦上海;一直在下降的保险公司有永安、信诚;2001年效率值为1的保险公司为平安、美国友邦上海、东京海上上海、香港民安深圳、恒康天安;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在DEA有效的公司数量之比为1:4,2002年效率值为1的保险公司为国寿、平安、新华、美国友邦上海、美亚上海、东京海上上海、香港民安深圳;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在DEA有效的公司数量比为3:4,2003年效率值为1的保险公司为人保、国寿、平安、太保人寿、三井住友上海;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在DEA有效的公司数量比为4:1,从DEA有效的中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比可以得出中资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提高效率的努力受到了一定效果。
附图
注:人保在2003年拆分,在此使用人保控股的名称,其他同表2。
表2是对31个样本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的测度,表明了保险公司显示了较大的技术无效率,三年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仅为0.65。对样本保险公司技术效率的三年平均排名,在前五名中(含并列),中资保险公司国寿、平安、新华、太保人寿、华泰五家、外资保险公司有香港民安深圳和香港民安海口两家;31家保险公司中在技术效率上表现得最好的是平安、国寿、香港民安海口,三年的技术效率值都为1;排在最后五名的中资保险公司有天安、华安、永安(分列29、28、26位)三家,外资保险公司有安联大众、美亚广州两家;从2001~2003年技术效率一直在增长的保险公司有泰康、美亚广州、美亚深圳、美国联邦上海,一直在下降的保险公司有永安、信诚、恒康天安。
将表1和表2放在一起来研究,总体来讲在模型下的技术效率普遍大于相对的在模型下的效率。结算的结果验证了模型下DEA有效既是技术有效,又是规模有效(表1中效率值为1的在表2中所对应的值必为1)。
2001年既是规模有效又是技术有效的有平安、美国友邦上海、东京海上上海、香港民安深圳、恒康天安;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保险公司有人保控股、国寿、太保人寿、华泰、香港民安海口;其他的保险公司既非规模有效也非技术有效。2002年既是规模有效又是技术有效的有国寿、平安、新华、美国友邦上海、美亚上海、东京海上上海、香港民安深圳;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保险公司有华泰,香港民安海口、太平洋安泰;其他的保险公司既非规模有效也非技术有效。
2003年既是规模有效又是技术有效的有平安、人保、国寿、太保人寿,三井住友上海;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保险公司有香港民安海口、美国友邦上海;其他的保险公司既非规模有效也非技术有效。技术效率反映着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外资保险公司虽然规模没有中资的一些保险公司大,但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我国较早的一些保险公司,由于资产规模的拖累,其优势地位正在被蚕食,但也应看到这些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地调整,如2003年人保和人寿的拆分等,这些调整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003年人保和人寿的总体效率和技术效率值都显示了DEA有效的变化,说明这些国有的保险公司自我调整的能力很强,同时也证明了保险公司拆分对效率有促进作用,对这一点国外的学者有较多论述,由于本文篇幅的原因在此不多叙述。
四、结论
近三四年来,中国的保险业正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效率问题必将成为各保险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应用DEA方法测度了我国31家保险公司从2001~2003年在模型下的效率和在模型下的技术效率,在DEA模型中把产出项确定为员工人数、实收资本和费用总额三项,保费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作为产出项。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保险公司显示了极大的无效率,在模型下的效率平均值为0.559779,在模型下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6470,总体来讲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处在过渡期,发展谨慎,资本理性扩张,技术效率比中资保险公司好,我国原有的国有保险公司由于规模拖累,技术效率普遍不高,但应从2003年的效率值看到,这一部分保险公司仍然是现在保险公司的主体力量,通过拆分使效率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保险公司一枝独秀,三年来一直是保险业的一面效率旗帜。可以预见,未来的保险市场,其竞争的程度会随着开放的程度将不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