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郑蓉

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郑蓉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51052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具特色的住宅小区在城市建立起来。居住区舒适的空间设计逐渐被居民看重,不止满足人们生活基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更是代表城市靓丽的风景和文化的象征。在居住区的空间环境研究中,室外也是居住空间环境景观缺一不可的,这是改善居住区外部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影响因素;居住空间;环境景观;设计

1建设居住区的环境因素

1.1居民的需求因素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对此,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中心来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且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还要强调人文地理为特色,要方便人们外出、室外活动、文化交流,以及提供安全保障和保护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

1.2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

社会环境相协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则作为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因此在建设居民区必须要保护地段的人文和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对生态的破坏。在设计的过程中更要利用自身带的特色内容,建设处更加独特的景观空间,并且在环境设计中应当节约能源,使用环保材料来减少能耗以提高环境质量,使我们居住空间环境更加住的舒心、环保、生态。

2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2.1总体原则

在我们在设计居住区的步骤中,应该要将城市的设计理加入进去构成一个整体,以免居住区在城市布局中格格不入,同时更要结合城市区域的情况进行建设,创造更美好的居住的环境,给居民一个物超所值的理由来购买。在整个居住小区来看,景观环境与周围因素息息相关,比如小区绿化的面积、植被的种类进行设计时,道路建设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在保证居民的生活休闲活动,同时体现城市整体性。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居住区空间景观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城市的广大市民一个舒心的景观、环保的生态环境、健康的住宅。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有着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享受需求,一个好的居住区要有符合生态的环境、交往的空间、安全的公共措施。此外,环境设计过程中也要了解居民的各种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注重对人的关怀,强调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一个符合生态环境、更有特色亲和力的居住区的景观环境。

2.3共生原则

从客观角度来解释共生原则,就是将自然景观环境和人造景观环境统一在一个整体的体系之中,让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共生的状态,在多样化的植被种类层面和原始现象都具有相互融合、相互共生的特点。

3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3.1大片草皮与绿化效应

大多数小区在进行草场处理时其与绿化的整体面积十分接近,在完成基建工程后就会陆续铺上草皮,所以会出现“黄土不见天”的效果。在这样的种植模式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空间较为明朗的整体绿化。在居住区的绿地建设环节当中,从流程上来看其属于在基建工程完成后才组织施工,所以特定的绿化环节工作者所面对的往往是大面积的垃圾填充覆盖的地面,通过铺设大片绿色草皮来提升绿化的整体效果,并改善生态环境,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现状,提升植被覆盖率,同时也是实施绿化设计的捷径之一。

3.2多草种混杂种植

当前我国被应用于绿化种植的草种达到了数十种之多,以禾本科草种马尼拉草为主,还伴有天堂、百慕达草以及多种其他不同的草种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不同的地块上选择不同的草种类型,不但可以丰富草皮的质感以及色彩感受,同时对于点缀绿化地的花圃以及提升整体的层次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花期以及空间组合上对于不同的草种加以区别,就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园林绿化空间。另外,通过多草种混种也可以有效解决一种草种植时出现水土不服而大面积死亡的问题。

3.3创新居住空间景观小品设计

3.3.1围墙

在设计围墙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围墙具备的作用,防止外人闯入和屏障视线,确保居民的安全保障,并且还具有防止风沙和噪音的功能,更要有美学的艺术观赏性,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美学效应,建设的时候运用材料、造型、图案的相结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效应。

3.3.2雕塑

雕塑的运用普遍在居住区的广场、花坛、草地等处,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周围环境来确定塑造雕塑的造型、高度、材质、体积跟色彩光泽。而且在选择雕塑的类型上,我们可以选着具有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之间的雕塑,体现出居住小区的环境的艺术感,提高居民的审美观念。

3.3.3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公共设施是居住区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完善性代表这个小区服务、效率达到了最好。多方面完善公共设施,更好整体性建设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我们在设计创新公共设施的与居住区空间布局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从住宅和小区的道理绿化共同建设来满足居民的多方面的质量生活需求。

3.4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居住区入口是人们回家、外出的必经通道,一般标识性较强,可作为组织活动或聚会时的集合空间。因此居住区入口空间不但要满足交通外出,还应有一较为开敞的空间,能够满足多人聚会,作为集散中心。周围设置一定具有遮阳挡雨功能的建筑设施,如亭阁、风雨廊等,也可结合入口附近的商业设施设计茶室,咖啡厅等厂入口空间同样具有约见碰面的功能,为防止等人时间过长而心焦气燥,还可以结合其它设施设置阅报栏。如果把居住区比作一个大的家的话,居住区中心则相当于家中的客厅,是会见朋友、交流谈心的地方。住区中心是人们活动地方,往往带有不同的目的性,因此针对不同人群而设计空间环境,充分体现其功能,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例如:老年人活动的棋牌室应做好空间围合,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合于青壮年活动的运动场地,应在运动场外布置一定的休息和餐饮设施,促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驱使下相识相交;儿童活动中心周围宜布置供家长休息的座椅,或结合成人健身设施,为其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3.5道路的合理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规划时,其首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日常出行的有效性,要考虑到建筑与设施这两个重要因素,从而构建出合理的道路网络。同时,在道路规划时,还应当保证建筑布置的多样化,且不会对居住空间的日照、通风、卫生环境等造成影响,从而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起到优化设施布置的作用。要基于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对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加以优化;使道路布置与地形相协调;有效利用已有的设施。充分考虑到住宅区交通的出行可能对周边交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不再主要交通干道上建立设出入口,或者通过协调出入口位置与数量来加以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当避免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相邻,以此来避免影响城市交通。考虑到空间性质与道路位置,保证道路的类型、宽度、等级以及断面形式符合设计需求,从而实现其有序衔接、有效运转,达到合理规划用地资源的目的,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性。

4结语

创造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居住景观环境设计,我们设计更要为居民负责,要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交流的条件,更要为居民心理和精神提供舒心的景观环境,在对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我们要从人性化的原则理念出发,根据建设居住区的条件与设计要求,科学发展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性与使用性,满足居民生活在居民区的各种日常需求。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9-61.

[2]林耕,张天宇.老龄化社会中的居住区步行空间环境设计[J].工业建筑,2013(6):85-87.

论文作者:郑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郑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