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衍涛[1]2004年在《日光温室番茄、西葫芦新品种筛选及施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当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从新品种引进筛选、土壤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推广。共筛选出抗病、高产和优质的设施番茄品种2个,设施西葫芦品种1个;研究了配方施肥的化肥施用量标准,明确了在每667m~2施6-10m~3有机肥的情况下,化肥的适用量及施用方法;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制定出了日光温室番茄、西葫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规程。 1、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番茄品种筛选研究 通过对10个引进番茄优良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加权比较,试验表明:A3:粉冠888和A2:中杂9号的综合积分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其产量、品质及抗性均优于其它品种,是较适合山东省冬暖大棚早春茬高产优质栽培的番茄品种。 2、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品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越冬茬栽培的较佳西葫芦品种是A6:纤手。各品种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6、A7和A2产量最高:在抗病性方面,A6较为抗病;在果实商品性方面,A3、A9及A10的心腔较小,商品性较好。 3、日光温室番茄配方施肥化肥施用量的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配方施肥化肥施用量计算公式为:化肥施用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速效养分量)/化肥养分吸收率。 4、制定了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日光温室深冬西葫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设施番茄、西葫芦病虫防治技术及农药安全施用标准。 5、设施蔬菜新品种及新技术的推广 该项技术成果已在泰安市的新泰市、岱岳区和肥城市等地推广应用,共开发设施蔬菜栽培面积6.1万亩,平均亩产由6413.5Kg提高到7599.6Kg,增产达18.49%,共增产蔬菜7.2万吨,肥料投入由460元降到320元,节肥30.43%,亩增加收益1584.71元,项目开发共获经济效益6712.934万元,经济效益显着。经过项目的实
刘霞[2]2016年在《南瓜塑料大棚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南瓜(Cucurbita maxima)是我国重要的菜粮兼用蔬菜且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目前,关于南瓜塑料大棚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标准正在进一步摸索中。在生产上为了实现南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处于合理状体,本试验以南瓜品种‘永安二号'(印度南瓜)、‘迷你玉'和‘迷你桔'为试材,研究在南瓜幼苗期进行整枝打杈、选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增瓜灵、多效唑等)诱导大棚南瓜雌花发生、控制营养生长和保花保果。探讨其对南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便为春秋季塑料大棚南瓜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永安2号南瓜经过2~3次整枝打杈后,双蔓整枝方式较单蔓整枝方式单株产量高1.32kg,第一雌花节位降低0.2节,可提早2~3天开花,虽单双蔓整枝方式密度不同,但相同面积下,双蔓整枝方式亩产约达5016kg,单蔓整枝方式则为3078kg。2.南瓜幼苗期用增瓜灵、乙烯利诱导雌花与对照相比,能够明显降低第一雌花节位、提早开花和增加雌花数;6~8叶期起喷施5g/L增瓜灵处理效果显着,较对照第一雌花降低3.84节位,提早5~7天开花,雌花数增加了87.47%;4~5叶起施用100 mg/L乙烯利处理效果极显着,第一雌花降低2.84节位,提早4~5天开花,雌花数增加了54.50%;其它各处理间效果不显着。3.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多效唑对南瓜植株形态指标影响不同,浓度越高,抑制营养生长效果越明显。其中用500 mg/L的多效唑可明显缩短南瓜叶节间长度,较对照降低99.17cm;喷施200 mg/L矮壮素控制生长效果最佳,叶色深绿,10~30叶节间长度降低50.17cm,叶柄和叶片均有缩小,但差异性不大。4.在南瓜植株开花当天或开花前1-2天涂抹或浸蘸齐剂、果霉宁和坐果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保果作用,其中涂抹齐剂的效果最佳,单株坐果率和产量也高:永安2号、迷你桔和迷你玉叁种南瓜的坐果率分别增加了12.88%、54.14%和45.98%,因此,单株南瓜坐果率及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齐剂>坐果灵>果霉宁。5.涂抹柱头和涂抹子房的保果方式与人工授粉和自然状态下的植株相比,涂抹柱头的方式可明显提高南瓜单株坐果率,并获得高产;人工授粉的效果次之,其单株南瓜大小均匀、色泽光亮、产量高。而涂抹子房方式的效果不明显,单株南瓜大小不一。
鲍永生[3]2016年在《巴州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巴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已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该地区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的蔬菜为主。本论文对巴州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基本情况,包括大棚类型、各主要产区设施蔬菜种植种类、种植模式、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进行的问询调查,并对设施蔬菜虫害种类、主要种类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巴州地区大棚种类主要有四种,以普通日光温室和中小拱棚为主,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为主,总体设施蔬菜生产模式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后和冬季生产方向发展,实现了一年两茬生产向3-4茬生产的转变。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滴灌、嫁接、穴盘育苗、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应用卷帘机、热风炉等现代机械,设施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升。2、本州设施蔬菜虫害主要种类12科30余种,其中,斑潜蝇、小菜蛾、蚜虫、烟粉虱、叶螨、蓟马和小菜粉蝶等害虫对巴州地区的设施蔬菜为害严重。3、危害巴州地区设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5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L.sativae 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Blanchard)、豌豆斑潜蝇L.congesta(Becker)、番茄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和葱斑潜蝇L.chinensis(Kato)。通过害虫外部形态特征及田间危害状可判断斑潜蝇的不同种类,生产上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环境友好型农药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日光温室番茄、西葫芦新品种筛选及施肥技术研究[D]. 吴衍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南瓜塑料大棚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刘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 巴州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鲍永生. 石河子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