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结构的复杂性,对工民建施工结构裂缝控制工作提出了较大的难题。因此本文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因素为入手点,结合工民建特点,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为整体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前 言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民建筑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相应建筑物渗漏风险,从而对区域内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有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裂缝等几种类型,而根据相应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隙的区别,其具有多种风险因素。因此为了保证相应裂缝风险的有效解决,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向心压力过大
在工民建施工环节,若外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顶部出现遇热膨胀。随着混凝土结构膨胀系数的不断增加,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出现变形情况。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变化会促使工民建承重墙承受向心压力增加,最终促使承重墙水平裂缝的出现。而水平裂缝大多伴随着斜裂缝的发生,若在实际施工环节没有采取及时的维护措施,则会导致各个方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出现。
1.2 内外温差
在工民建工程实施环节,混凝土浇筑环节水泥与水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从而促使混凝土结构整体弹性模量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水泥水化热发出环节也伴随着温度应力,从而导致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再加上混凝土干缩作用,对整体混凝土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3 地基不均
地表不均匀沉降是工民建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由于整体建筑物位置地质分布不均,再加上工民建筑自身荷载作用,促使地表上部荷载强度远大于地基强度,从而导致工民建筑物下方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整体工民建筑结构刚度低于标准值,而且会出现严重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2.1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内部各种原材料对整体施工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首先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概率,可优先选择低热混凝土,从而避免混凝土硬化环节水化热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1]。同时在水泥类型选择使其,可选择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并通过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规模分析,选择适宜的硅酸盐水泥拌和量。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施工过程中,可控制硅酸盐水泥用量在 279kg/m3左右;其次在生产混凝土用水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洁净的地下室、自来水,避免有害离子超出标准限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同时在碎石选择方面,应结合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利用相关试验用具对其压碎后强度进行适当检测,选择合理的碎石粒径及等级。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应尽量选择空隙小且强度高的碎石类型,从而保证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资源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在同一个料场可能存在不同批次的沙土,因此在沙土选择时,应根据沙土批次的区别进行逐一检测,保证沙土质量。一般来说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选择无泥块或泥块较少的 II 区沙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沙土含泥量过多则会对整体混凝土施工强度、和易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手搓洗,或者采用粗砂、细砂相结合的施工措施,适当提高沙土等级。
2.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控制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合理的阶段施工控制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首先进行混凝土配料拌和试验。依据实际工民建结构特点,结合实际施工方案,逐步进行各项混凝土拌和配比试验。优先选择性能较稳定、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比例[2]。需要注意的是,水灰比对混凝土拌和强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拌和施工前期,应对石料含水量、沙土含水量进行逐一检测分析,依次为依据进行混凝土拌和环节水分的合理调整,从而控制混凝土强度。在具体施工环节,应严格依据前期混凝土拌和配比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作业。在这个基础上,可依据完整施工方案要求的技术实施标准,对混凝土碾压环节,实际碾压频率及碾压工序流程进行合理分析,确定混凝土构件压实度要求碾压标准,保证整体混凝土压实厚度及松铺系数符合预期要求。最后,在混凝土入模环节,应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超负荷干缩情况。依据我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相关规定,其在入模环节温度应在 27.9℃以下。而由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组成模式较复杂,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会对其内部构件形成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内外温度偏差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就依据依据外界空气温度的大小进行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的合理计算。若在实际内外温差控制环节,出现稳定控制偏差,可逐步降低水温、碎石温度。然后依据测温点的合理布设,对混凝土中心、边缘、中心边缘间等基础底板相关位置温度变化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有效控制。
2.3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维护管理
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影响因素,可在基础施工环节采取适当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首选通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的合理增设,结合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促使楼板抗拉伸能力有效提升[3]。其次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温差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变形,可在外墙转角位置墙体内部进行保温材料的设置。一般来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在女儿墙、保温层间设置 11-15cm 的隔离层,相应隔离层主要为聚氯乙烯胶泥、防水油膏等材料。通过其相应隔离保温层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女儿墙的抗裂能力。最后在电线管铺设环节,应保证 PVC 电线管与楼板受力方向一致,且 PVC 电线管宽度高于楼板宽度 39cm,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楼板裂缝的发生。此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依据放的原则,在工民建梁、楼板间进行适当隔离缝的设置,结合钢筋的合理铺设,可有效降低墙体开裂的频率。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内外温差、地基不均、向心压力过大是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相应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因素发生特点,在具体施工环节,工民建工程管理人员可通过工程前期施工材料控制、工程阶段混凝土质量监督、工程裂缝维护等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外温差、地基不均等因素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促使整体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抗裂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蒲龙.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283-00283.
[2] 李文凯.浅谈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00288-00289.
[3] 张毅.浅述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006-00006.
[4] 赵显亮.浅析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加强措施 [J].四川水泥.2016(10)
[5] 胡涛.工民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究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
论文作者:褚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民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沙土论文; 环节论文; 温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