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发展社会主义论文,根本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现状,坚定信心,就能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根本途径 国有企业 主导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第五条重要方针,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角度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和社会主义国家政策、计划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市场经济。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1.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充分发挥以国有企业、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的优越性,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即国有)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只有在它的导向下,才能使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没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很难实现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2.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主导整个经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公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国有经济仍在国民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9.5%;销售收入占62.3%;利润总额占54.9%。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3.4%的1.37万户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上交国家的利税占到65%左右。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和关键行业领域中始终占支配地位,是其他任何经济成份所无法取代的。诸如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投资大、回收慢、社会效益大的邮政、通讯,交通,港口,大型水利工程等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只有国有企业来承担。又如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一大批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等,非国有企业一般都很少涉及。那些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技术产业和对国民经济起调控作用的金融业等,都只能也必须由国有企业承担,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由此看来,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有企业起着决定的作用,也正是它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之一。

3.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被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的

当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3%。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有了公有制经济以及国有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从而稳定和发展了经济,保证了供应,顺利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所决定的

建国以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上,因为大中型企业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具有大生产的优势,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能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打入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实践证明,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最具备这些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主要靠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来支撑。要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也就非得以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来支撑。

在全面认识国有企业主导地位作用中,还要破除旧的观念、树立新思想。要破除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国有制和公有制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都要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传统观念,树立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的经济、企业而言的新观念。要破除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国有和公有经济在产值指标中居多数的观念,树立国有制主导和公有制主体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和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新观念。要破除公有制为主导,就是国有经济占主体的传统思想;树立国有经济为主导,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在内的公有制为主体的观念。这样,才能正确地、全面的认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现状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从整体上看,自建国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主导的地位。它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据有关方面统计,到1993年底,我国有8万多个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的17.9%,但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量的61.6%,固定资产占71.7%,占总产值的55.6%,净产值占56.6%,利税总额占62.5%。国有企业不仅固定资产多、而且装备质量高,设备比较先进,科学技术力量集中,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有企业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产值约占80%。近几年来,国有工业企业上交利税和“两金”占全部实现利税的比重平均为86%。1993年,乡、即乡以上的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占53%,固定资产净值占75%,实现利税占66%,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69.54%,销售收入占62.32%;销售税金占73%;利润总额占54.92%。1993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资金利率高0.3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率高1/3以上,国有经济年产值达2.2万亿元;月产值62亿元;一年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代表着200多亿元的产值。若减少1个百分点,就要影响工业总产值的6%;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7%;影响国民收入的9%。国营企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生活。在消费资料中,国有企业生产的占50%。而且消费资料的生产主要靠国有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基本原料。国有企业有一亿职工,连家属约有3.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国有企业的好坏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虽在许多方面已有了重大突破,但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国有经济还不能充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它表现为:国有企业资本金补充不足,资产负债率高,难以形成国有资本的良性循环。国有企业负债经营,80—90%国有企业欠银行贷款,无法偿还的约占银行贷款总额的近40%,约12600亿元。全部国有资产总额为3.5万亿元,无法偿还贷款竟占到36%。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长线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只有40%—50%;一些企业产品无销路,产品积压严重,不能为市场吸收、消化;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造成国有企业普遍效益较低。据有关方面统计,1994年小型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率高达85%,大大高于国有工业企业亏损率33.1%的总水平。1994年国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已由1993年占53%,下降到1994年的43.76%。1994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国有企业只增长5.5%;包括国家控股企业在内也只增长6.28%,而乡办企业却增长27.3%,其它经济成份增长28%。在1994年的增长值中国有部分只占15.2%,非国有部分却占84.8%。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老化、缺乏后劲、背着多余人员和社会负担的沉重历史包袱,难于自我扭转和解脱。为此,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作用受到了严竣的挑战和考验。

三、坚定信心,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1.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改革开放十六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产物。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来搞活企业,真正按江泽民总书记所讲的:国有企业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使他们形成新的优势,而决不能使它失去优势。虽然有部分国有企业缺少活力,但它不是由于所有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企业机制、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所致。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深化改革而逐步加以解决。为此,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当前国有企业的状况,认清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要充分地看到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改革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又要正视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醒地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而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苦功夫解决这些问题。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指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一类是实行公司制,它包括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二类是把全国性行业总公司逐步改成控股公司。三类是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出售企业和股权的收入,由国家转投于急需发展的产业。四类是发展一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对于能为国家提供上交税利的正在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的,应尽快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除了给予必不可少的资金投入之外,国有经济应扶持这部分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并可以通过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从这类企业外部进行资本金投入,也可以分期分批地发行国债,但主要靠企业的自我积累,千方百计地保证这部分企业继续发挥其主导地位作用,以支撑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明亏的国有企业,凡是长期亏损,而且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应尽快依法破产。对于暗亏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亏损率高达85%的小型国有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其现有的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由国家把它转投于盈利型国有企业中去。

3.加强企业管理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我们在坚持以前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企业以新的管理内容、新的方式和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当前在企业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思想陈旧,经营观念滞后。一些企业对政府和旧体制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依赖政府而不愿走向市场。二是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有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纪律松弛,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财务不透明,生产秩序混乱。造成产品质次价高,不为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三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整体素质差。有的企业原始记录报表、档案、信息不准,各项标准定额不全、指标水平落后。甚至在某些企业中劳动无考核,物耗无定额,质量无检验,设备无人管,生产不核算,大量生产能力被闲置浪费。四是企业领导素质差,有些企业领导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只顾盯着政府要政策,缺乏拼搏奋斗精神;有些企业领导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不学习,知识老化;经营能力差,不讲信用,急功近利,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的领导班子不团结、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纪律涣散。五是企业管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的企业不重视对市场的调查、分析,不善于对市场进行预测;不善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有的不顾市场需求而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不善于使用有限资金;企业缺乏长远的经营战略。看到哪样赚钱就生产哪样,从而造成产品过剩;有的企业不讲信用,有款不还,损坏了企业形象等等。因此,对企业必须从管理意识、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真正做到管理系统化,使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整体功能。做到管理集约化,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不仅重视量与量的结合,更重视质与质的提高。并通过技术改造以及发挥现有技术、设备、劳动力等的潜力,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和不断优化。做到管理信息化,建立信息采集、传输、分析机构和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形成总数据库和信息管理体系,广泛采用电子技术,使信息管理程序化、数据化、标准化。做到管理民主化,通过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聪明才智,培养和发掘更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4.切实抓好配套改革和其他工作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是所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使改革成功,必须加强配套改革和其他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全局统一观念。反对和破除诸侯分割经济和本位主义思想。强化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反对政出多门,各行其事,我行我素,不服从宏观调控的思想和行为。在经济的宏观管理上,一定要服从中央,服从整个经济的全局。既要有统一的经济战略,又要有微观的市场经济策略。

其次,在提高企业职工全面的素质的同时,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上,要建立起双向选择制度、平等竞争制度、优胜劣汰制度。坚决贯彻能者上,劣者下,使每个人都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再次,在转变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的同时,实行政企分开,加强经济中的法治,切实落实国有企业的14项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能够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商品生产者。正确行使企业自己的各种权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四,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要切实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科技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第五,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过去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无人负责。国有资产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及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经营,防止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最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

企业的利润是由工人活劳动所创造的,没有工人的活劳动也就没有企业的效益。并且工人阶级是我们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符合广大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因此,一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要保证工人主人翁的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上要加强民主管理,听取工人群众意见,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要注意倾听职工的呼声;关心职工的生活和思想情绪,及时化解职工内部矛盾;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关心职工的福利。目前更要关心一些困难行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为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排忧解难。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厂长、经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很多事例表明,在大体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企业改革成功与否,与企业厂长、经理及其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建立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中,首先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其次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三是要不断提高班子的统御全局的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四是要加强反腐倡廉,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在经济交往中严格按国家的法律、政策,党的纪律、法规办事,克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各种错误的现象,从而领导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不断前进。

标签:;  ;  ;  ;  ;  ;  ;  ;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