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化道畸形中应用高频超声联合X片60例研究论文_曾慧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在诊断儿童消化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超声及X线片图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19例应用超声单独诊断,其中肥厚性幽门梗阻8例、肠旋转不良5例,肠重复畸形6例,11例应用X线单独诊断,其中食管闭锁4例,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7例,其余30例应用高频超声联合X片诊断,其中消化道重复畸形1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4例,环形胰腺7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结论:高频超声联合X线可提高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诊断率,两者互为补充。

【关键词】高频超声;X线检查;消化道畸形;诊断

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种类多,可以发生在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临床表现各异,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急腹症而就诊。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以往的诊断多以临床症状结合X线或CT检查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现今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成为了诊断儿童消化道畸形常见的手段。这两种2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X线平片大多只能提示肠梗阻的存在,而超声检查可以较直观地显示某些部位的消化道畸形。为了明确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在儿童消化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我科对2012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接诊的消化道畸形患儿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0.2岁-11岁,平均5.97±0.26岁,均经手术确诊。其中其中肥厚性幽门梗阻8例、肠旋转不良5例,肠重复畸形6例,食管闭锁4例,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7例,消化道重复畸形1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4例,环形胰腺7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 X线检查 1)基本设置:采用万乐牌500mA双床双球管X线机进行检查。曝光条件:电压:62kV,电流:300mA,曝光时间:0.02s。2)X线平片:摄腹部立位平片,怀疑先天性直肠或肛门闭锁者摄倒立位腹部平片,并在肛门位置放置金属标记物,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3)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用生理盐水稀释泛影葡胺溶液(76%),将溶液浓度配到26%左右,患者取仰卧位,安置胃管正确安置后,若需观察食管病变则注入3-4mL泛影葡胺造影剂,若观察胃肠道病变则注入 20-40mL造影剂,直至造影剂充满胃底,同时在X线监视下调整位置观察。4)钡剂灌肠:将医用硫酸钡混悬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50ml,直至浓度达到30%(W/V),经肛管缓慢注入结肠腔内。注入的钡剂以能清晰显示病变段为宜,同时在X线监视下调整位置观察。

1.2.2 高频超声检查 1)上消化道检查 采用ALK-4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调制7-14 MHz。检查前患儿禁食4 小时,禁饮1小时,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于剑突下、右肋缘下、斜断面连续扫描检查,检查范围自食管上段至幽门段,同时检查腹腔,清晰显示胃、幽门、肠腔等结构,观察有无腹腔积液、钙化斑块、胰头的形态是否正常,随后适当放大,测量幽门肌壁厚度、幽门管直径和长度,同时观察胃扩张情况。随后停留约5分钟,观察幽门管的开放和胃肠蠕动情况。最后从纵切面及横切面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关系及肠壁血流情况。2)下消化道检查 采用ALK-4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调制7-14 MHz。检查前患儿禁食4 小时,禁饮1小时。检查时患者取平卧截石位,将探头放置于患儿肛穴周围的会阴部皮肤表面,进行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扫查,获得肛门直肠区声像图。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由第一作者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种与例数比较 两种方法诊断消化道畸形的病种和例数比较,见表1。

2.2两种方法表现 两种方法诊断消化道畸形的超声和X片表现,见图1.

3 讨论

儿童消化道畸形多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国外统计其发病率约为0.25%,国内发病率略低,约为 0.1%[1]。胚胎早期在母体内由于受到各种有害因子,如基因突变、病毒感染、激素、化疗药物、放射线、环境污染等刺激,导致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妊娠1-3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发育异常[2]。在胎儿期4~8周和第7~8周充实发育的管腔将会出现空化后再贯通而形成消化道,若此过程异常则会形成肠闭锁狭窄或者重复畸形等疾病。而如果胎儿期幽门或肠壁肌神经丛减少及神经细胞发育不全,将会导致幽门功能紊乱,引起持续收缩,幽门处环形肌肥厚,管腔狭窄,从而导致机械性幽门或肠梗阻[3]。儿童消化道畸形发病率在各种儿童各种畸形疾病 中排在首位,以新生儿期发病率最高[4,5]儿童消化道畸形多以恶心、呕吐等急腹症形式就诊。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呕吐多为持续性,并反复发作。在高位消化道畸形患儿中呕吐物常含胆汁,低位者不含胆汁。呕吐常伴腹痛、腹胀等梗阻性症状,下消化道畸形患儿也可表现为便秘。

目前诊断儿童消化道畸形的方法很多,但尚无一种金标准。中心频率为10MHz以上的超声,利用高频超声的成像仪器具有极高的分辨力,最高可达20μm.在临床,高频超声应用于浅表器官比如眼球和皮肤的精细结构的高分辨力影像检查;用于小动物,可以对其躯体和胚胎进行无损显微成像.利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还可得到微循环血流信息.高频超声因其方便、简单、实时和高分辨力正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X片,超声检查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两种方法,但均由各自的有点和缺点。X片是以腹腔各组织透光性为基础的检查,由于肠腔气体和各种器官重影的干扰,虽然对于各类消化道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但确诊较为困难,而且放射线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钡剂造影检查对肠扭转、肠套叠、小肠梗阻等畸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操作费时,且很多患儿无法耐口服或灌肠检查,另外由于有造影剂漏入腹腔导致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对于有可能发生肠穿孔患儿严禁使用,这也降低了X线检查的适应症。从本次研究结果看,仅食管闭锁4例,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7例依靠X线单独诊断出来,说明高位的食管畸形或低危的肛门直肠畸形可以采用X线检查,医师因为干扰和伪影较少,二是患者也较易配合。

研究表明,超声波的纵向分辨力与探头发射频率成正比,探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经计算,当探头频率为7.5 MHz时,波长为0.2 mm,理论上其纵向分辨率为0.1 m m.常规超声通常<7.5mHz,其优点是穿透力较强,缺点是分辨率低,因此只能用于初查,或者说大范围扫描筛查。而高频超声的探头频率一般在7- 12MHz之间,其不但穿透力强,而且分辨率极高,易显示微小结构,同时高频超声对血流的敏感性也大大增强,这样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的学运情况。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19例患儿应用超声单独诊断出来,其中肥厚性幽门梗阻8例、肠旋转不良5例,肠重复畸形6例,其诊断率明显高于X片,而且从部位看,多在上消化道或上下消化道交界部位,这说明,高频超声可以适当排除气体和其他器官的感染,其与X线检查产生互补作用。但是研究也发现,有30例患儿单独采用超声或X片均无法明确诊断,必须联合应用高频超声联合X片诊断,其中消化道重复畸形1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4例,环形胰腺7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部位不仅存在肠腔气体和器官的干扰,而且部位较为隐蔽,且多伴有消化液或血液的逆流,另外,很多患儿父母拒绝给患儿服用钡剂,也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高频超声联合X线诊断儿童消化道畸形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由于样本量不够,因此相关大样本统计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限制性高频超声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方芳,杨琰.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价值[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

[2] 李军,魏文智,同永刚.高频超声指导下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

[3] 赵平,周如海.高频超声评价肥胖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诊断价值[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

[4] 王练英,李恩杰,李正.新生儿常重复畸形的临床特点[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2):351-352.

[5] 胡亚美,江载方,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29-1331.

[6] 蒋丽萍.高频超声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25(5):573-574.

论文作者:曾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儿童消化道畸形中应用高频超声联合X片60例研究论文_曾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