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呼吸四科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二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急性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以及咳嗽,其本质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因而反复急性发作[2]。我院以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详细的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急性期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临床检查确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年龄(32.8±5.8)岁,哮喘病史5年~12年,平均病史(7.8±2.1)年,其中轻度急性发作12例,中度急性发作23例,重度急性发作7例,危重急性发作3例;观察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2岁~63岁,平均年龄(33.5±6.4)岁,哮喘病史4年~13年,平均病史(7.6±2.5)年,其中轻度急性发作11例,中度急性发作21例,重度急性发作8例,危重急性发作5例。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长短以及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二者差异性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一般护理、避免危险因素接触、生命体征监测、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等。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要点为:(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结合患者急性发作的原因、严重程度等情况,参考卫生部编制的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临床护理路径,并以时间为横轴,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3]。(2)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内容:入院时,护理人员影响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主治医生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制度等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表,让患者充分了解支气管哮喘疾病,取得患者的配合;每项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以及重要性,结果出来后,应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加重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症处理;对急性发作次数频繁的患者,应嘱咐患者随身携带气雾剂,以防不良事件发生[4];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的食物;对病情有所恢复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3)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为确保路径中每项护理措施施行到位,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应起到监督作用,每完成一项,应在路径表中体现出来,对患者已完成的部分给予肯定,并给予鼓励,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容积(FEVL)、最大呼吸气流速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吸量/肺活量(FEV1/FVC);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焦虑和抑郁状况(SAS以及SDS评分)。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二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护理前相比,△p<0.05。
3.讨论
对住院病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目的是使诊疗护理常规化、合理化、流程化,并对疾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使医疗成本降低,同时诊疗效果提高[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使护理工作减少盲目性,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改善护患关系[6]。此次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燕.临床护理路径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349-350.
[2]张芳.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71-72.
[3]凌怡.急诊救护临床护理路径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24-525.
[4]胡晋.临床护理路径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3):346-347.
[5]安桂娟,李晓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5):7303,7306.
[6]王超,曾小燕,郝兴亮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史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