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心经》解析
刘春森
(吕梁教育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摘 要: 《心经》的主题,就是告诉人们,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打扫卫生整理环境,使自己的“意识纯净、思想正确”的过程,达到了这个“空”的标准,就会获得“阿诺多罗三秒三菩提”的无上道果,从而成就辉煌人生。
关键词: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意识纯净;思想正确
佛书上都说,《心经》是《大般若经》的精髓,是佛陀四十九年所有讲经说法的精华。其实,依照我的理解,《心经》不只是《大般若经》的精华,而是全世界所有修行人所共同追求的理论精华,不为佛陀《大般若经》所独有。
建设需要使用国有农用地的,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依法办理供应手续,不用办理征收手续。
其中,《心经》之“心”,指的就是“人的意识、人的思想”,所谓《心经》,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做到“意识纯净、思想正确”的经典。全篇文字的核心就是一个:只要你能通过修炼达到“意识纯净、思想正确”的“空”的标准,你就能获得“阿诺多罗三秒三菩提”的道果,进而得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上等等咒、免除生活中所有痛苦”的无上好处,并且保证“真实不虚”!这也是《心经》的核心主题所在。
全篇《心经》,不带标点符号,共260个字,有八个内容,从理论上精确叙述了“三世诸佛”得道的最为主要、最为关键的过程,文字精致干练、表述准确、结构紧凑、没有废话,是一部难得的修行宝典。
在判别网络D中,首先对输入做几个stride=2的卷积,当特征映射的大小变为4×4时,则又一次对文本编码结果执行一个全连接层,降低其维度,将降维后的结果拼接到这个大小为4×4的特征映射上。然后做一个1×1卷积,1×1卷积基本上是在相同维度空间上的线性投影(输入和输出通道的数量相同)[15],并通过一个4×4卷积以计算来自的最终分数。在判别网络中,每层都使用批量规范化(Batch Normalization)和Leaky-Relu激活函数。
白话意思:“因为成功的修行人都是四大皆空的典范,不在乎得也不在乎失,所以,菩萨们没有了常人所谓的得失概念,这样就远离了自私自利的此岸,而到达了一心为众的彼岸,正因如此,菩萨们心地开阔,了无牵挂,没有了常人的恐惧,远离了一些修行人因为意念不纯净而引起的闹功、疯癫状态,而完成了天人合一、自我解放的修行历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诺多罗三秒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知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简简单单260个字,里面蕴藏着的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智慧!
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白话解释:“一位得道的菩萨,在进入深度的禅定状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事实——如果人在‘五蕴’上能够做到意念纯净、没有私心私欲,就能够摆脱人生中所遇到的所有苦难。”
白话意思:“很多很多的修行人,因为严格遵守大智慧到彼岸的修行原则,从而获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正果,从而完成了天人合一、自我解放的修行历程。”
“般若”指“智慧”;
“波罗”指“彼岸”;
“蜜多”指“到达”;
式中:mi是共用节点i,j的单元的个数,由于每个节点的相关节点不多,因此,整体渗透矩阵是一个具有对称性的高度稀疏矩阵。
“五蕴”,是构成生命的要素,有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想象)、行(行为)、识(认知事物的能力)五种,意思是,从人体到灵魂,都要纯净,不能有杂质,用佛教术语来讲,就是四大皆空。也就是说,作为修行人,从身体、思维、意识、行为、认识五方面,只能为别人、只能为公事而倾尽心血,而不能纯粹为了自我的私利而工作而处事而行动,这一要求,对本质是动物之一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想入道,获得无上道果,必须修炼,打扫卫生整理环境,进行脱胎换骨的意识革命,从自私自利的动物人生走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智慧人生。
首先,值班律师向检察机关提出的书面辩护意见必须征得被告人的同意。在提交辩护意见之前,律师必须就该意见的内容与被告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保证被告人充分理解各项内容的法律意义。如果被告人不同意该律师意见,律师应尽量说服被告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被告人坚持自己的意见,律师则应该告知被告人相关法律决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被告人的辩护观点及时调整辩护意见,以避免自己的辩护意见同被告人的辩护观点发生冲突。
第二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实施无痛护理以后,主要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疼痛评分情况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进行记录。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
白话意思:“舍利子啊,人体相当于灵魂,灵魂相当于人体,人体就是灵魂,灵魂就是人体。人的感受、思想、行为、认知力也是这样,没有灵魂,或者没有人体,没有其中的任何一方,你的“色”“受”“想”“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其中,“不异”的意思就是“相当于”。
“色”,指看得见的物质,这里特指人体;
“空”,本意是纯净不染,这里是“有色物质(人体)”的对应物,指的是普通人体看不见的物质,特指灵魂。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为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使用Likert五级量表,选项从1到5分别表示从“这个选项完全或基本上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到“完全或基本完全适合”的五个等级计分。最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
第三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第六段:“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诺多罗三秒三菩提。”
白话意思:“舍利子啊,在任何时候,人要是能够做到‘意识纯净、思想正确’、没有私心杂念,就能达到中性状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中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与大道的本质相同。如果人能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做到意识纯净、内外平衡、公正无私,那么,就达到了得道的中性境界。儒家的“至诚”“无过无不及”;佛家反复强调的“四大皆空”;道家提倡的“纯净归一”……都是这个意思。《六祖坛经》里,慧能指导慧明时说的一句话:“不思善不思恶,正在此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句话,就是六祖让慧明在思维上达到中性状态的意思。
这里的“空”,指的就是“意识的纯净无染”。具体来讲,所谓“空”,就是要求你做到:对待世界上你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和你本人没有权属关系,不能有“这是我的”这样狭隘的思想;另一方面,就是在任何事物上,都有你创造的权利。这样的一空一实,才能真正做到既意识纯净,又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辩证法关系,我们党早期的共产党员们实践的最为成功:为了新中国,一方面,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正是他们这种心无杂念、无私无畏和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是放弃小我成就大我、不唯书不唯上,一心奉献而从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的“意识纯净、思想正确”而又脚踏实地干大事的典范。
这一组句子,相类似的句型是:“阳相当于阴,阴相当于阳,阳就是阴,阴就是阳”。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共在的,没有高就没有低,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左就没有右,同理,没有人体,灵魂就无所寄托;而没有灵魂,人就是死尸。《心经》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站在人的角度叙述阴阳联接的学问的,而人的阴阳就是人体与灵魂,双方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无论修行,无论做事,原理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人道成,天道成”,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段:“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得”是通过学习、劳动而获得,是加法原理,与修道的减损之道不是一回事。
本文参照云计算的相关技术规范[13],根据智能电网和用户的实际需要,搭建了一个可双向通信控制的快速响应平台,并根据量子进化算法对云计算平台进行优化,对不同业务数据进行分流处理,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处理能力。
其中,“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深香味触法、眼界意识界”指的是佛教名词六尘、六根、六识,也称为十八界;
“无明”,是生命中烦恼的总称,大多由愚笨、好色而来的莫名烦恼,会让人坐卧不宁、烦躁不已;
“尽”是指生生世世、因因果果、轮回不断,没完没了,没有尽头;
“智”指小聪明;
白话意思:“所以,当一个人通过修行达到‘意识纯净、思想正确’的时候,就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这时,就不会因为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以及眼界意识界这些外在的诱惑而干扰自己的心灵,不会有无名烦恼,不会恐惧死亡,也不会有生生世世的烦恼纠缠,以及生命连续的轮回痛苦,没有四谛之苦,没有小聪明,没有了常人的‘获得’而有了修行者的减损。”
第五段:“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2.1 样品采集 于2014年5月(初花期)在各样地随机采集5份植株、根际土壤和田间土壤,8月(成熟期)田间收集种子,并清选。分别装于自封袋,标记,冰桶冷藏条件下带回实验室。
其中,“菩提萨埵”是“菩萨”的简称,佛教里对修道成功者的尊称;
“颠倒梦想”是修行者意念不纯净而导致的修行失败,从而引发人体外在行为失常的疯疯癫癫的悲惨的行为状态;
“究竟涅槃”是对修行成功者得道的描述。《法华经》云:“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由于椎管内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剖宫产手术中最为常用的麻醉方式,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成为剖宫产术后最佳镇痛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抑制切口痛和宫缩痛。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0~71岁,平均(66.3±3.5)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6.5±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60~75岁,男女不限。②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1] 。③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者,以及脑梗死、脑出血患者。④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般若波罗密多”的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从自私自利的此岸到达没有私心私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彼岸;
其中,“三世”指很多很多;
“阿诺多罗”是无上;
“三秒三菩提”是正等正觉,指的是三德圆满,万德具足,获得正果,达到寂静圆满的佛境。
余甘果又名“油甘”“望果”“余甘子”“牛甘果”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后味甘甜,微酸,具有保肝护肝、抗衰老、健胃消食等功能。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余甘果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种植,并被广泛认知。余甘果树主要生长在福建南部、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区,其中福建南部及广西分布较多。余甘果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植物,其果实可以在常温下放置一个多月仍保持不腐烂[2]。
第七段:“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白话意思:“所以,破除私心私欲,从自私自利中摆脱出来,走向大公无私、一心为众的彼岸,是神秘不可测的、正大光明的、可以照明生死旅程引人超脱生死的无与伦比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加高级的密法了,它能够解除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苦难,而且保证真实不虚。”
其中,“咒”即咒语,修行中常常用到的密法。
第八段:“故知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白话意思:“所以,我们知道了‘般若波罗密多’这句密法的真实意思,就是:赶快修行吧,赶快修行吧,从自私自利的此岸,通过自我约束,到达大公无私、利益众生的彼岸吧!阿弥陀佛!”
5.强竞争意识,促业务技能提高平台建设。举行国土资源系统法规政策业务知识大比拼活动,采取网上答题方式进行,国土资源业务技能涵盖了涉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内容包罗万象、覆盖面广,题型涉及全面、重点突出,分为单选、多选、判断三大类,涉及利用、规划、土地登记、违法处罚等各条业务线的专业知识。
其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心经》的结尾咒语,一般只要求持诵,不必求解字义,是修心养性的方便法门。
“意识纯净、思想正确”,是所有修行人孜孜追求的无上境界,也是所有修行历程中最难的核心所在。一个人做到了“空”,就能够“除一切苦”,这里的真实含义就是去除了贪嗔痴,去除了怨气,去除了嫉妒心、攀比心,去除了一切私心私欲私念,从而达到了儒家所说的“不迁怒不贰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至高人生境界。《心经》告诉我们,凡事私心挂帅、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就是动物人生;凡事一心为众、一心为大局、抛弃了小我成就大我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才是真正到达彼岸自我解放的智慧人生。这就是《心经》的主题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启功,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何新,著.“心经”新诠[M].北京: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3,11(01).
[3]星云大师,南怀瑾,等,著.般若莲花处处开——听佛学大师讲心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
收稿日期: 2018-12-26
作者简介: 刘春森(1964-),男,山西临县人,吕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B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086( 2019) 01-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