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_数学论文

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意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总结和归纳商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全面性与深刻性.

3.在学习中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唤醒经验

谈话:请你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结果.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54=

12345679×9=

提问:刚才,你是应用什么规律得出这两题的结果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所得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

提问:你能根据2080×45=93600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结果吗?

(2080×15)×(45÷15)=

(2080÷52)×(45×52)=

追问:你又是根据什么规律得出结果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积不变.

引导:乘法中有这样两个规律,那么在除法中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要求:谁来举一个应用商不变规律的例子?

【说明:“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神奇.课始的复习,我们安排了大数目的式题计算,不仅唤醒了学生有关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的记忆,而且使学生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略到数学规律特有的魅力及数学本身的形式美和简约美,从而为本节课继续探索与学习规律进行知识与情感的双重铺垫.】

二、对比激疑,揭示课题

引导:与乘法相比,请你们一起想想,除法中有没有还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一些规律?想好了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汇报时,学生可能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怎么变?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又怎么变?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说明:“儿童自己发现了问题,他就会调动一切因素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引领学生对比激疑,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接下来分析和探究问题提供了鲜活的“源泉”.】

三、探究规律,形成共识

要求:下面就请大家拿出1号探究纸,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方法来探究:“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怎么变?”在探究之前,先请你们猜想一下,这个规律应该是怎样的?先写下来,然后再去探究验证.

1号探究纸

探索前,我们猜想: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________.

方法一:在表格中探索.

方法二:在除法算式中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后,我们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______.

探究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生一起评价、调整表述规律的语言后,屏幕揭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或除以这个数.

要求:下面请大家拿出2号探究纸,继续探究: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又怎么变?

(2号探究纸的格式与1号探究纸相同,具体内容略.)

探究结束后,先让猜想与结论一致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再请猜想与结论不一致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

学生可能汇报: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是原来的商除以这个数.

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是原来的商乘这个数.

师生共同评点、协商后揭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商是原来的商除以或乘这个数.

引导:这个规律有几层含义,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

要求:比较一下刚才发现的两个规律,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安排这样的内容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探究是有很强的挑战性的.首先,学生“要找米下锅”,自己设计探究的数据,由于提供数据的角度不同,各小组探究的多样性得到了体现.如,有的小组里6个人是依据一个除法算式的变化来进行探究的;有的可能将小组中的6人又分成两组,其中3个人专门研究乘一个数的变化规律,另3个人专门研究除以一个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合理的分工和交流完成了整个探究过程.其次,规律的语言叙述对学生而言也有一定的难度,规律一各小组完成得都不错,对规律的规范概括很快达成了共识.但对于规律二则需经历一个语言的概括过程,培养思维的概括性.整个探究过程都试图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身心投入,教师只是恰当地发挥引导作用.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

四、应用规律,练习深化

要求: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下列几道题.

(一)在括号里填数

1.a÷b=20

(a×4)÷b=()

a÷(b×4)=()

(a÷5)÷b=()

a÷(b÷5)=()

2.360÷15=24

3600÷15=()

360÷45=()

(二)解决问题

1.李叔叔平均每小时可以加工37个零件,加工111个这样的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加工222个、666个、999个零件呢?

2.暑假小明要看一本360页的书.如果每天看12页,需要多少天看完?如果每天看24页、60页、72页,又分别需要多少天看完?

学生完成后,交流思考的依据.

【说明:探究和发现规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规律.为此,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题用字母算式进行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尽量摆脱对数字的依赖,使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自觉将合成的两个规律加以辨析和应用;第二题是规律在具体除法算式中的运用,体会运用规律计算更方便;第三题是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规律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作些准备.】

五、沟通联系,感悟变化

引导: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一样吗?你觉得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课开始时做过的一组题: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54=666666666

12345679×9=111111111

如果将上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222222222÷18=12345679

666666666÷54=12345679

111111111÷9=12345679

(“积的变化规律”变成了“商不变的规律”.)

引导:还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又变成了什么规律?

小结:看来只要我们善于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学习,数学的魅力就能显现在我们眼前.

【说明: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就不能让学生学习孤立的、局限的、就事论事的数学,而要让学生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将商的计算规律与积的计算规律适时沟通与联系,不仅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而且也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标签:;  ;  

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