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科特点 探究实验教学论文_练志娥

挖掘学科特点 探究实验教学论文_练志娥

练志娥

摘要:化学课的教学可充分利用本学科实验千变万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可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开辟第二化学课堂等多种方式探究实验教学。

关键词:学科特点;实验教学;实验情境;学习兴趣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特征,其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工具,还可以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唤起学生兴趣、避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有效手段。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情趣动机”,而化学实验正好具备了“情趣动机”功能。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证明,95%的被调查学生很愿意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认真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会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实验兴趣”分为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它是由低到高,与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程度同步发展的情趣。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安排好实验层次,与认知程序相配合,鼓励和保护暂时兴趣,培养和提高稳定兴趣,发挥实验的“情趣动机”功能作用。

下述四种兴趣中,前两种为暂时兴趣,后两种为稳定兴趣。

1.感觉兴趣: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这种兴趣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较为明显。它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教学中这种兴趣不易稳定和持久。

2.操作兴趣: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学生不仅希望观察实验,还愿意亲手操作,把给定实验做出来,达到兴趣满足,表现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内跃跃欲试的积极性。但这种兴趣尽管能维持一定时间,如不加以引导,遇到困难就会减弱或消失。

3.探究兴趣:指学生通过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而形成的一种验兴趣。由于得到较高层次的知识和自我认知意识的提高和满足,这种兴趣可促使学生学好化学。

4.创造兴趣: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上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这是实验兴趣中最高层次的水平,这种兴趣不仅能使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而且得到自我发现的满足,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强动力。

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这四种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实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把创设新颖的实验教学情境(如实验情境、问题情境、行为情境等)放在重要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验情境

1.新课的导入——培养感觉兴趣

运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新颖实验导入新课,并提出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往往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上好整节课设下铺垫。

如《钠》的导课,用“滴水生火”实验导入:我们知道“水火不容”,但是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一下子,同学们的兴趣就上来了。(教师边讲解边实验)在蒸发皿中倒入少量乙醚,乙醚是一种易燃的液体,再滴加几滴水。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没有)在另一蒸发皿里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加入少量乙醚,有现象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再滴入几滴水。看!乙醚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在没有钠的时候,乙醚没有燃烧,而加入钠的时候,滴水却可以生火,究竟钠发生了什么反应,怎么会使乙醚燃烧起来呢?(稍停)大家想不想知道?新课就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

又如学习《氨》,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化学魔术——事先准备好一根丝巾、一朵纸做成的小白花(浸过酚酞溶液)、一个大烧杯(里面滴有浓氨水),将烧杯口朝下,用丝巾遮住,把小白花伸到烧杯里,大概30秒后抽出来。啊,小白花变成了小红花!为什么呢?!课一开始,就把同学们深深吸引住了,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氨的性质,“探究兴趣”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感觉兴趣的实验情境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不乏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钠跟水的反应,教师先提出要求:大家要仔细观察,每组同学都要说出一种与其它各组都不相同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要求一提出来,学生们彼此不甘落后,都会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此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高涨、智力活动增强、思维开阔、记忆力增加,从而提高了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知的教与学——四种兴趣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新颖、有趣味性的实验(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分组实验或进行实验设计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增加钠与硫的反应这一实验,现象明显(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学生印象深刻,比教师口述“钠与硫反应甚至爆炸”更易于接受。教师事先准备好药品和一个研钵,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取出少量钠块和硫粉到研钵中,研磨混合物。由于课本描述“钠与硫反应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可能有些学生会害怕,这时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我们所用药品量少,实验是没有危险的,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这时候学生跃跃欲试,“操作兴趣”上来了,都想亲手参与实验,形成一种“动”的气氛,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些学生“登台表演”的同时,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评判,由台上局部的“动”牵引台下整体的“动”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习兴趣高涨。实验完毕后,请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可能会忽略加热符号,教师此时适时引导:“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研磨的作用是什么?”这样,钠与硫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爆炸这样一个化学反应,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

又如,在进行《二氧化硫》教学时,一方面可将所有的实验微型化(即事先用小试管收集好实验中要用到的SO2若干只,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另一方面,所有的实验都是由教师提出实验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后进行实验,然后再将实验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并用语言解释,其他组的可进行补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维分析能力。

3.新知的课后巩固——培养探究兴趣

复习巩固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能充分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能在课后加以实践,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新知也在有趣的实验中被掌握。

如教材中“铜锌原电池的原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想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12个土豆(或番茄)放在干燥的玻璃板上,在每个土豆上相距1cm处,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制成土豆电池。将12个土豆电池串联起来,并接上1.5V的小灯泡和电键,形成回路,接通电键,灯泡便会发亮。这样有趣的实验,学生自然乐于切身去实践、去探究。

二、开辟第二化学课堂——培养创造兴趣

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灵活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以实验为基础,建立“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机制,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开辟化学第二课堂的旨意。

自制指示剂;设计实验证明香蕉、马铃薯、米饭和面条中含有淀粉,食用氯化钠中含碘元素,砖瓦、普通水泥和大理石中含有碳酸盐,粉笔中含有硫酸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等都是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 通过化学第二课堂的开设,学生的收获和体会是十分可喜和惊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他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什么是认真细致的观察;什么是积极思考。2.培养了他们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所共知,许多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很多科学工作者长期认真思考、细致研究、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最终有所发明与创造,成为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3.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化学第二课堂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主要的是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没有刻板的模式,它随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变化。“教学有法,教亦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使是一堂课,它也应该是围绕教学重点不断变换师生作用的方式,用多种方式强化知识、引起注意、掌握要领。而化学课的教学可充分利用本学科实验千变万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作者简介:练志娥(1977—),女,广西桂林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在教

育一线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15年。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灵山中学 535000 )

论文作者:练志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挖掘学科特点 探究实验教学论文_练志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