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历史冻结与逻辑运动_国民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历史冻结与逻辑运动_国民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的历史定格和逻辑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格论文,发展道路论文,经济持续论文,国民论文,逻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之际,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的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总结,确认这条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探索其中的逻辑规律,可以指导现实,更好地坚持这条道路。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过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在抽象的、理论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的总结也应该是这样,它是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内在统一。

一、历史的选择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国家确定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是沿着“大跃进”——“持续、稳定、协调”——“持续、快速、健康”的历史轨迹去找到这条发展道路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持续、稳定、协调”对“大跃进”的否定。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指导工作上发生了严重的“左”的失误,最终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形成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的发展道路。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发生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1977年的“洋跃进”两次大跃进运动,曾两次造成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两次被迫进行经济大调整。1958年,由于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使得以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起来,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造成了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积累和消费、工业和农业等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0年后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并且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后,党和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整个经济重新出现了生机勃勃的良好势头。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把刚刚恢复、重新走上轨道的国民经济搞得大乱,致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再一次严重失调。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没有足够估量十年动乱和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认真清理经济指导工作上“左”的错误,急于向四个现代化前进,因此,又出现人们所说的“洋跃进”。“洋跃进”把本来已经过大的基本建设规模又扩大了,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已经失调的情况更加严重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全面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全国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经过四年的调整,到1983年,国民经济扭转了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所造成的不稳定状态,逐步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持续、快速、健康”对“持续、稳定、协调”的扬弃。“大跃进”,头脑发热,盲目求快,比例失调,生产被破坏,人民遭受灾难,这个历史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大跃进”的教训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想快反而慢长期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使我们同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得到进一步巩固的事实。速度问题,无论从历史的经验来说,还是从现实的战略把握来说,都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勉经追求高速度,经济过热容易出毛病;速度太低,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道路,其正确的一面是吸取了“大跃进”的教训,注意了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强调了“稳”,其缺点是忽视了经济发展要有适当的、较高的速度问题,夸大了“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动,把发展速度问题突出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当东欧、苏联相继溃变,一些同志产生悲观情绪,觉得势态严重,想要收缩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力排众议,独具慧眼,预见到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要求我们,抓住机会,加快发展。1991年8月邓小平同志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指出:“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跑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他又一次强调,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但我们“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确定一条更科学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接着,到10月份,江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就应当鼓励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不要一讲加快发展,就一哄而起,走到过去那种忽视效益,片面追求产值,争相攀比,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扩大基建规模的老路上去。要真抓实干,大胆而又细致地工作,齐心协力办好几件大事,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 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新阶段。同这个新阶段相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选择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科学的逻辑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其理论基础就是比例、速度与效益统一关系的原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其实质就是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新路子。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经济范畴。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实际的增长速度,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的提高,必然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又不等于经济效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经济增长速度是指社会或某个部门生产产品的产量或产值在一定时期的增长率,是产量或产值指标在动态上的比较。经济效益则是劳动占用或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并不一定效益就好,二者还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处理速度和效益关系时,一定要坚持速度和效益统一论,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对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比例协调是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安排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安排比例关系就没有意义。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受到比例关系的制约,只有按比例的增长速度才是合理的;不按比例的快速度,只能是一时的快,想快反而慢。所以,按比例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经济增长速度的实现,必须以协调的比例关系为重要条件。同时,协调的比例关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一方面,比例协调,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在各部门正确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比例协调,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这就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就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以协调的比例关系为条件。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社会再生产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与节约劳动时间规律内在统一的原理。这三大规律的内在统一表现在范畴形式上就是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表现在道路形式上就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只有比例协调,才能避免造成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协调地发展,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比例、效益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可以统一到按比例发展规律上来。

生产力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本内容,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发展速度是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比例关系协调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协调各种比例关系,是为了持久地加快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也要以经济发展为条件。从根本上说,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多了,才能协调好比例关系,才有可能取得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比例、效益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又都统一到生产力发展规律上来。

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省。提高经济效益,本质上就是要求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是制定国民经济最佳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合理的比例与适度的速度的必然结果,因而效益是判断比例是否恰当、速度是否实在的综合标准。安排比例关系,确定发展速度,搞好综合平衡,就是要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比例、效益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又都统一到时间节约的规律上来。

按比例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三大经济规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决定着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过程,在这个方面或过程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是,这三大经济规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统一于同一个目标和方向,这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即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讲求效益,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如果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脱离国情,超越国力,忽视效益,片面追求高速度,必然导致比例失调,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社会财富巨大浪费,最后被迫进行经济调整。

三、辩证的运动

任何事物的规律,作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都是指事物运动发展的趋势。而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则因受到现实经济条件影响,总是呈现出复杂曲折性,表现出特定的作用形式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规律也是这样。它虽然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速度、比例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但是,这一趋势由于受到经济发展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以经济波动的形式来表现。经济发展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的投入量和作用性质在各个时期是极不相同的,当某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因素占上风时,经济就会加速发展;相反,当某个时期,阻碍发展的诸因素逐渐取代促进因素起主导作用时,经济又会出现减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发展状态。这样看来,经济发展总是在波动中去实现的。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阶段性波动的特征更为显著。因为国家大,条件千差万别,自然灾害更不可预测,加上社会化大生产有松紧节律,商品经济有商业周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不可能老是那样平平稳稳、稳稳当当,肯定要出现波动。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捕捉时机,在经济条件具备时,加速发展几年,先让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尔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抓住机会,再把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在波动中实现,这不仅是理论,而且是现实。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曾三次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浪潮。尤其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大大超过前两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掀起第三次浪潮。

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真总结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战略方针。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九十年代开始,按照“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战略方针,把它量化:假如6-7年实现一个倍增,平均增长速度是10.4%-12.2%;假如8-9年实现一个倍增,平均增长速度是8%-9.1%。取这两段的平均数就是9%-10%。为了留有余地,稳妥起见,“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速度就是8%-9%。1992年10月12日江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肯定了这个速度。之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肯定了这一增长速度,将它法律化。8%-9%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战略速度,具有稳定性和指导性;而实际运行速度,作为阶段性的运行速度,则具有时效性,可变性。1992年我国确定了8%-9%的战略速度以后,我们努力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在稳定的前提下,以改革促发展,以高于法定战略速度3个百分点的高速度来拉动经济发展,1992-1997年平均增长速度近10%。经过六年的快速增长,打破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发现问题后及时加以治理。现在我们开始把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途径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正是党的十五大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标签:;  ;  ;  ;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历史冻结与逻辑运动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