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1]2001年在《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协作,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的协作活动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简称CSCW)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为人类最复杂的社会活动,战争离不开协作,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战争更是如此。 由于作战部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通信能力有限,在应用于机械化战争的C~4ISR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各级作战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表现为在上级指挥员严格控制下的指令性协同,协同的灵活性差,协作效率低,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装备的应用,提高了各级指挥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相互的通信能力,也促进了作战部队之间以更复杂、灵活、有效的方式协同作战。在美军大力倡导的联合作战体系中,其海军提出了与传统的“平台中心战”所不同的新的作战思想——“网络中心战”,研制了基于高通信能力、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CEC,并已装备部队。 “网络中心战”在协作行为方面对新一代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应用需求,包括协作群体结构的复杂性、战场态势的动态性、协同作战决策的连续实时调整、系统内纵横交错的强协同协作等,使目前经典的协作模型难以描述其协作行为。如何应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技术来支持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以提高作战指挥系统的协作能力,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研究。本文即针对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一特殊应用背景,研究其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模型及其关键技术,并进行原型系统的设计和验证。 本文试图借助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最新技术,建立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协作模型。文中首先分析了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的复杂性、动态性、实时性等特性,据此把它抽象为一种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了其中的群体感知和协作控制两项关键技术,提出了适合于协同作战指挥应用特性的动态层次式群体感知机制DHGA和动态层次式协作控制机制DHCC;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一代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平台原型;最后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原型验证系统,对本文所构造的协作模型以及相应机制进行了功能验证。 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独创性地提出了复杂的层次式协作系统结构——群簇,对传统的“树”型层次结构加以扩充,使其能够描述由多个协作群体组成的复杂大系统(群体的群体)。 2.应用基于Agent的分析和建模方法,建立了协作成员相应的组织和功能结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3.建立了基于群簇结构的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通过协作群体内成员之间的横向自主协作和不同协作群体之间的纵向协作控制,实现了新一代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分布决策”,提供了对新一代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动态、实时、强协同的协作行为的支持。 4.针对协作模型中群体感知和协作控制两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动态层次式群体感知机制DHGA和动态层次式协作控制机制DHCC,并作出了进一步的性能分析和评价。 5.设计了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原型系统平台。 6.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原型验证系统,对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以及群体感知机制DHGA和协作控制机制DHCC进行了功能验证。 我们的研究表明,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具有比当前的协作应用系统更复杂的应用需求,本文所构造的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以及动态层次式群体感知机制DHGA和协作控制机制DHCC,能够有效地描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复杂的协作行为。 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的协作模型,为我军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尝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功能复杂、系统庞大,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本文所作的研究工作还很初步,我军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实现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王晓东[2]2002年在《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新一代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一特殊应用背景 ,研究其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模型及其关键技术 ,并进行原型系统的设计和验证。文中首先分析了协同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中的复杂性、动态性、实时性等特性 ,据此把它抽象为一种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
王晓东, 周兴铭, 徐明[3]2002年在《一种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的协作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典的协作模型不能满足复杂的协作应用在动态性、实时性以及分布决策的强协同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针对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的协作系统 ,研究并构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协作模型DReaSCoM(DynamicReal timeStrongCooperationModel) .该模型在扩展的层次式“群簇”结构中实现了群体内和群体间纵横交错的强协同协作 ,提高了系统的协作效率和容错能力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祝小宁, 洪丽华[4]2016年在《城市公共环境“云”治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是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针对该模式主体关系不稳定、运行机制不健全和信息传导不顺畅的现存问题,可借鉴“云”的自组织管理思想,通过对城市公共环境“云”治理模式的提出依据、中心思想、要素关系和实现路径的研究,以及论证该模式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和智慧性的优势,探讨各种治理要素如何相互联结、有机融合,形成一种稳定有序的自组织治理状态,实现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意向的快速达成、治理过程的耗散有序、治理行为的可持续性和治理效果的高显示度。
张浩, 周婷婷[5]2019年在《经济转型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以HZ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市场创造出的许多新的机会和岗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去把握和胜任。现阶段,高职教育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与产业对创新需求旺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基于HZ学院VBSE虚拟商业环境平台,提出“角色模拟合作”人才培养模型,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实训,以期解决传统财经类课程实践教学难以深入企业内部、难以实际接触企业财经类管理岗位的困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率。
陈渊睿, 林炜, 王侨侨, 刘俊峰, 曾君[6]2019年在《微电网动态重构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微电网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高级应用形式.为应对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求有效的微网动态重构策略,对于保障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微电网的能量管理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微电网动态重构策略.首先,在分析微电网重构激发条件和重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微电网动态重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各分布式电源的自身效益最大化,采用MAS和引入势博弈算法作为核心优化算法,搭建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通过各智能体的交互协作实现微电网的动态重构,势博弈良好的分布式特性使得微电网拓扑结构与优化算法相互支撑、实现了完全分布式;最后,通过孤岛微电网算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微电网在保障个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决策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进行动态重构,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石习磊[7]2019年在《BIM技术在供水泵站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了研究BIM技术在供水泵站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分析了BIM技术的相关概念,简述了利用BIM技术对泵站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利用BIM技术构建泵站的模型构建,利用BIM技术对泵站进行优化设计,包括碰撞检查、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运营管理。通过BIM技术在供水泵站工程中的应用,可以避免设计中碰撞问题的发生,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的管理,避免工期的延误,可以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减少材料的浪费,通过与虚拟现实的技术结合,提高了供水泵站运营中信息互通和管理智能化。
吴侃侃, 沈雪辉, 张娟, 蒯文林, 郭晶晶[8]2019年在《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多维度测试分析》文中认为针对开放式、多业务、综合型电子系统的特点,从功能属性、信息流设计、测试流程3个维度对综合电子系统测试进行分析,提出基础服务、安全保障、任务实施3类功能属性,将信息流分解为采集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流程上经历综合电子产品开发测试和多系统对接测试。分析综合电子系统不同维度适用的测试方法,给出功能、信息流测试与测试阶段、测试方法的相互匹配关系,以指导综合电子系统测试实践。
曾令赫[9]2019年在《无人机对机场的影响及应对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比分析目前民航现有的无人机探测技术和反制技术,提出机场无人机防范的一些建议,为机场无人机入侵防范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景轩, 姚锡凡[10]2019年在《走向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融合深度和融合广度的不断增加,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 CPPS)呈现出显着的社会化趋势.通过对信息物理生产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了信息物理生产系统的社会化演进历程,建立了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Social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 SCPPS)模型;根据人与智能体的信息物理交互行为差异,基于对人类社会行为特点的分析,类比研究了智能体社会与人类社会融合的广义互联社会特点;归纳出信息物理系统的七种交互模式及其在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总结出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面临标准化、人性化和安全化的挑战问题.
参考文献:
[1]. 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与实现[D]. 王晓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1
[2]. 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协作模型DReaSCoM研究与实现[J]. 王晓东.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2
[3]. 一种复杂的动态实时强协同的协作系统的研究[J]. 王晓东, 周兴铭, 徐明. 电子学报. 2002
[4]. 城市公共环境“云”治理模式研究[J]. 祝小宁, 洪丽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
[5]. 经济转型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以HZ学院为例[J]. 张浩, 周婷婷. 贺州学院学报. 2019
[6]. 微电网动态重构策略的研究与实现[J]. 陈渊睿, 林炜, 王侨侨, 刘俊峰, 曾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7]. BIM技术在供水泵站工程中的应用[J]. 石习磊.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
[8]. 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多维度测试分析[J]. 吴侃侃, 沈雪辉, 张娟, 蒯文林, 郭晶晶. 质量与可靠性. 2019
[9]. 无人机对机场的影响及应对建议[J]. 曾令赫.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
[10]. 走向社会信息物理生产系统[J]. 景轩, 姚锡凡. 自动化学报. 2019
标签: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实时系统论文; 测试模型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控制测试论文; 王晓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