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它能让幼儿从日常生活经验生发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巧妙地将游戏因素融入教案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观摩思考,从领会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教学 整合
因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同于小学生,幼儿园的课程特征是在游戏中融入知识点,强调让孩子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展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习惯。
一、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一)生活是游戏化课程的源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认为“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契机,生成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我园坐落于黄海之滨,景色秀丽、风光旖旋、远近闻名。阳春三月,在“热闹的西郊梅园”全园性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观赏梅园后,我们引导各年龄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并将摄影照片经过加工进行了区域展示。我们还利用本地资源带领孩子参观荷兰花海、恒北梨花、海洋馆、知青纪念馆,孩子们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互动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巧妙地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的内容植入到远足活动中,将游戏融入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增长了能力。
(二)体验是游戏化课程的路径
体验是幼儿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转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作用重在从活动中所获得的真实感受,而不在于学生获得了什么操作技能。体验式教学要求幼儿教师从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通过创设重现生活中的场景,将教学内容带入其中,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重复似曾相识的情境,在此过程中孩子情感产生共鸣,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感性思维能力。看过约翰·洛克《教育漫话》的老师都知道,实践可以使儿童养成一种习惯,有关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地能发生作用。于是,教师的技巧就在于寻找这样的时机,将习惯形成的过程与积极发展儿童的理解能力结合起来。我们通过远足、参观、访问、实践等形式有意识地带领孩子们实地考察体验、亲近大自然,如:参加恒北梨花节,感悟大自然赋予的家乡生态美;徒步丰收大地,解读农夫果园的丰收乐。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许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喜欢、爱护大自然。
(三)自主是游戏化课程的核心
所谓自主性教育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爱好自由的天性,使儿童自主、快乐地学习,成为具有自主性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所以强调自主性教育原则,是因为儿童具有爱好自由的天性。“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成为今天我们看待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视角。在教学中倡导指导方式的开放性,并不是简单跟撒手不管划等号,认为只要不干预就能使幼儿园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那实质上是对孩子的放任。正确的做法是幼儿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发挥潜质。
二、实践游戏化课程的策略
(一)调整教师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专业视角
在推进游戏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随着游戏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及时根据幼儿自身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游戏场景进行变换。让孩子们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游戏并乐在其中。教师要灵活地在支持者、配合者、引导者等各种身份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为幼儿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从而达到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幼儿游戏中需要某种材料而一时又找不到,这时教师应当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惑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当及时出现,进行“对口”支援;当幼儿通过自身努力“作品”大获成功时,教师应当成为倾听者和发问者,让孩子在分享经验中提练经验、提升自信。
以表演游戏“台前幕后”为例说明一下:游戏终于在孩子们的焦急等待中开始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小舞台表演的孩子少了,这是怎么
回事?从孩子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小舞台天天闹轰轰的表演让大家觉得没意思。面对这种游戏状况,如何进行游戏的调整?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我们找来了上届大班小朋友的一台毕业汇报演出的光盘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美好时光,看完后和大家一起分析演出内容,于是相声、广告、走秀也进入了我们的小舞台。为了体现我们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小舞台独具的特色,老师们和孩子一起进行了内容的梳理,把“台前幕后”的表演内容分成阳光好声音、小小故事王、广而告之、阳光零距离、我是小主播,由孩子们自由选择表演的内容,这一调整又让小舞台火了起来。
(二)珍视幼儿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主体地位
事物的变化有其动力和原因,其中内因是基础。就教育活动而言,任何课程游戏,都必须通过幼儿园内在的努力,才能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如果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忽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经验,那么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保障,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我们应当“追随儿童”,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提供课程的活动平台。我们在选择游戏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形式,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情境的创设,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如生成预设主题外的活动,从课程目标的确立之时,老师就要理解为什么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幼儿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教学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变刚性计划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总之,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当渗透游戏精神,回归自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幼儿、幼儿园、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立足本园实际,凝聚地方特色,无论是内容的取材、材料的选择、方法的应用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的园本课程让师生更贴近,组织实施起来更亲切,有效地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之路、为幼儿园提供不同的成长阶梯。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幼儿论文; 游戏论文; 课程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儿童论文; 幼儿园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