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王彩霞,任国华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摘 要: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在人才、投入及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了3 条解决路径,即引育并举,充实农村社区文化队伍;增加投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体制机制。
关键词: 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基础建设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文化产品与服务种类增加,文化民俗与遗产保护受到重视,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渐长,整体呈现出喜人的势头。
精准扶贫的大力推进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增长,农民群众的物质生产生活步入了新阶段,然而由于农村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社区文化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仍然存在,前者是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滞后,后者代表了低水平的思想文化素质,这两大难题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探索正确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道路就成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课题之一[1]。
②寒武系清虚洞组(Є2q):根据岩性和岩相特征可分下段(灰岩段)和上段(白云岩段),且下段又分为四个亚段。现自下而上简述如下:
将病死鸡病变部位的肠内容物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在采用37 ℃厌氧培养方法培养24 h后,能观察到为2~4 mL的菌落,菌落呈圆形,边缘相对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是透明的状态,在菌落的外环能看到放射性的条纹,并且有两层溶血环,内层溶血环为全溶状态,外层溶血环为不全溶状态。对引发溶血问题的菌落挑取纯培养,再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看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杆菌。
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区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精神与规范,又是一种文化行为与载体,这种文化一方面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娱乐性、封闭性、传承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又具备全国性、一般性、开放性、内聚性和扶持性等特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意味着对农民精神的重塑。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也使得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越发突出[2]。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活动缺少、文化骨干流失等问题,农村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服务供给之间仍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人才不足
2.1.1 建设主体缺失
同时,部分干部在社区文化建设期间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有较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不仅没有起到文化建设的应有作用,还破坏了本地特色民俗文化。
按照设计,为保持仓压正常工作,单台120 m2的加压过滤机配备2台M300空压机即可。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要使1台加压过滤机正常工作,需要开3~4台空压机,才能保证用风量,保住仓压。经过现场研究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 滤布破损严重,未得到及时维护更换;② 仓外连接管路、阀门等损坏,导致跑风;③ 浮选精矿泡沫大,入料池的料位存在虚泡现象,液面过低;④ 入料粒度过粗或入料浓度过低。
与此同时,部分已经建设完成的文化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只关注前期的建设性投入,忽略了建成后的管理型投入,对基础设施的维护较少,破坏损毁的现象时有发生[5]。
2.1.2 建设人才短缺
由于设置不合理以及针对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基础设施长期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文化活动中心及多功能活动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农家书屋书籍利用率低。
首先,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应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三是可选用经济、高效、安全、高效、低残留农药,对症下药并科学地交替、轮换使用;四是讲究施药技术;五是严格按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并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设施不完善,许多文化工作者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兴趣较低,只有少数人愿意从事此项工作,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在农村从事相关工作的大多是老年人和社区干部,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能力有限,精力不足,使得农村社区文化节难以顺利开展。尽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文化建设人才数量在短期内有所增长,素质不断提高,但有许多人在聘期结束后就会离开农村回到城市,这样的频繁更替现象更不利于农村社区文化的长远发展[4]。
2.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2.2.1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社区文化的载体,对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近些年随着“电影下乡”等项目的启动,文化设施也逐渐向农村投放,但与城市相比,投入力度仍然较小,相关文化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2.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农村社区要开展文化建设,必然要投入一定资金。但由于文化建设产出低、见效慢,许多地区的部门会优先投入修路、盖房等效益突出的项目,而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农村社区目前的文化建设投入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社区自投和社会捐赠,这些投入因地域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呈现出不均衡的状况,有些地区相对稳定,有些地区则时有时无,甚至没有固定的文化经费来源,连续几年也无法正常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建设农村社区文化的物质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就无法开展。
另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民文化素养较低,缺乏自觉意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落后的观念使他们难以接受新兴事物,使得文化建设更加困难。
2.2.3 资源利用率较低
变程表明属性因子空间自相关性范围的大小,与观测尺度以及在取样尺度上影响土壤养分的各种生态过程、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等作用有关,在变程之内具有空间相关性,反之则不存在[6]。长顺县各土壤养分要素在空间自相关性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变程都在变异函数图的最大间隔距离290 m以内。有效磷最小,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在小范围内趋于复杂,区域内不合理施用磷素化肥或不同土壤类型施用磷肥其土壤中的残留量或形态不同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自相关性距离小;速效钾变程最大,自相关性相对不明显。
我国农村目前的文化建设活动主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配合、农民参与为主。开展社区活动基本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难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忽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另外,与文化建设相比,基层政府更关注经济建设,喜欢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却忽视了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现了农民的生活风貌,与经济建设一样重要。
2.3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不足
首先,因为农村图书室设立地点单一,村民借阅图书不便。其次,很多图书是各高校或社会团体捐赠的,其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再次,图书室缺乏专业管理和分类,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尽管电影下乡已经落实,但由于种类单一、更新较慢,经常是一部电影循环播放,降低了农民观影的乐趣,而农村题材的电影数量较少,也无法引起农民的共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导致农村社区书无人阅、电脑无人用的局面。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体现在当今年轻人很少长期定居农村,他们大多数会选择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失,仅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空心村”现象广泛。而农村社区文化需要农民去建设、去创造,农民才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失去这一主体也意味着失去了建设的核心。要想让文化落地生根,就要被农民接纳并且受到农民欢迎,这就决定了农村文化要本土化,如果失去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文化便失去了生机[3]。
3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需要长远规划,要与农村特色相适应,与农民需要相契合,积极探索特色文化模式,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稳步提升。
3.1 引育并举,充实农村社区文化队伍
引育并举指既吸引优秀人才,又培育农村骨干力量。
首先,要想留住新生代农民,就要提升其事业发展空间,让更多中青年愿意留在农村,为农村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其次,对于引进的优秀文化建设人才,要解决其编制问题,从而解除其后顾之忧,并将这种示范作用推向更多的优秀群体,吸引他们来农村这片广袤大地发展。再次,充分发掘并培育当地文化骨干,培育本土人才。扎根于农村本土的骨干力量更懂农民的需求,也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和喜爱,他们来源农民并服务于农民,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文化建设的要点之一,培养农村社区文化骨干也在无形中为农村提供人才支持。重视对文化骨干的培养,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能推进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因此可以争取和地方高校合作,例如通过让农村文化骨干参与高校培训学习,扩大交流范围,增加文化骨干与外界的互动,发挥“传、帮、带”的影响力,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储备人才。
3.2 增加投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
投资渠道较窄、融资手段有限及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提高文化投入。
首先,调整资金投入结构,拓宽社区文化投资渠道,合理利用闲置社会资本,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资金支持。其次,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加快更新,改变设施缺乏或陈旧的现状,并重视文化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为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与生机。同时应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民间公益组织,使农村社区文化成为农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所以,当你拿起笔在文件上画圈时,不必和阿Q比画得圆不圆,关键是画得对不对,该不该画。那些出于私欲的胡乱画圈,会把你画到阿鼻地狱的,切记,切记!
3.3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体制机制,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白头叶猴是崇左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周耒2015年和2016年连续出版了两部动物题材小说——《悬崖上的爱》和《铜鼓与猴王》,都以白头叶猴为主角。该猴类仅生存在桂西南山区,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狭小地带。在其社会行为中,雄性之间不仅有争夺交配权的争霸行为,在争霸成功成为新猴王之后,更有残忍的杀婴习性。《悬崖上的爱》和《铜鼓与猴王》两部小说,人类与白头叶猴的交集就围绕猴王争霸和杀婴展开,人类的私心利欲对动物犯下的罪恶,这跨越物种的罪与罚,要如何才能寻求救赎之道获得内心的安宁?
首先,应建立权责明确、民主有序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建立政府主导、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农村社区农民的文化建设积极性,加强干部的文化意识,转变其观念,使其意识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都是农村社区的刚性需求。再次,要避免盲目照搬和同构化倾向,多发掘乡村特色,保护本地优秀文化民俗和遗产,日益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珊.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90-95.
[2]杨秀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乡建设,2017(1):10-11.
[3]秦亚芹.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8(12):97-98.
[4]韦殿华,王寿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8(1):46-49.
[5]李修超.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和路径探析[J].决策探索,2017(10):14-15.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19-006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9.035
基金项目: 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科项目(ZXSK2-1411)。
作者简介: 王彩霞(1987—),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编辑:周宏燕)
标签:农村社区论文; 文化设施论文; 基础建设论文;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