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论文_韩旭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论文_韩旭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4)

摘要:自然生态环境是建筑以及所有人工生态的物质条件。在20世纪,生态觉悟成为人最重要的文明觉悟之一。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业。建筑类行业依赖技术和高能量的输入,占据能源总消耗的30%左右。因此,建筑学的生态设计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建筑学的生态设计意识显得更加迫切。为更好地说明生态设计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本文先从建筑学生态概念与特点说起。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对于建筑以及人工生态来说,它们所需的一项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自然生态环境。早在20世纪的时候,文明觉悟中的生态觉悟就已经开始在很多国家发展起来。直到现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所有的行业中,建筑类行业离不开高能量以及技术的输入,它的耗能非常高,占到了能源总消耗的约30%。所以,生态设计对于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筑行业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生态意识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就显得更意义重大。本文先从建筑学特点以及生态概念方面对生态设计在建筑学中的应用进行解说。

一、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中生态意识的缺失

建筑诞生之初,人类取其保温、躲避风霜雨雪、储物等功用,这些主要是侧重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物质改造,长期以来我们沿袭了这种对建筑的传统认知。而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态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不足日渐显露。从整体上上,建筑生态设计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设计时需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使用绿色、可分解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再生能源利用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等;第二,设计时需考虑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点相对较难把握,牵涉到选址、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呼应等。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当前广大居民对建筑的要求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从最基本的生活憩息需求向建筑的平面规划和内部功能发展,从原来只重视住宅的内部装修到现在的关注住所的外部环境。虽然当前城市中很多建筑设计已经将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项目,但是其对和谐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种花种草,无法达到一种完美的住宅景观与自然和谐。如何在在这种竞争和挑战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规划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居住要求的生态空间成为当前所有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当前我国多数建筑的规划设计师的普遍做法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容积要求,在制定的地域进行设计,这样一方面是出于满足甲方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追求空间美学关系和完美的视觉效果。但以此对建筑物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在不同的区域之间种植绿化植物和摆设景观,这种使用绿色植物占据区域空间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建筑生态实际,因此它有可能破坏了区域景观的整体性,违背了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基本生态学思想。

其次,不同地域、不同人口对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居住主体对建筑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社会网络结构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居住区一直沿用着居住区的分级制度,这种落后于时代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种单调的居住形态,而且也无法从本根上满足人们对不同居住区的特殊要求,对城市的整体生态景观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破坏了居住区的人文环境,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明显的冲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态学

“生态学”一词出自希腊语,原意为居住地和科学研究的两个词语的组合,既为研究居住地的学科,而这一概念最初是德国的生物学家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提出,当时对生态学的解释为,整个生物圈内所有生物相互影响和共存的环环相扣的生存状态,定义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科学,而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并将所有生物组成的有机的共同体的一整个系统定义为“生物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元”。

2.1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观念,是人类自然意识觉醒的标志,是人类在一次次的因为破坏环境而造成的灾难面前“学乖”的表现。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使得更加关注自然的环境的保护,更注重社会发展情况下对生态基础的保护,强调了生态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人类站在生态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野蛮的掠夺和杀戮,这些都失去最初的冲动和价值后,终于使人类知道了生态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生态意识的提高。

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情况而言的,选择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案解决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要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攫取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可持续地发展,反对无止境的贪婪掠夺式的开发。

2.2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建筑学概念,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相互结合的现代建筑思想,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构建人工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尽量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统一体,具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类居住环境的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接纳能力和之间的物质交换。

2.3生态意识与建筑设计发展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十分显著的进步,生产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也大幅度地增加,但是这样的代价是社会自然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环境、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界作为城市进步的标志,首当其冲,开始做出精神反思,将现代生态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去,涌现了许多相关的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构思核心的建筑思潮,重精神,重人文关怀,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环境的延续性。建筑面貌和创作思想的改善,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繁荣,建筑文化中不但高举生态意识的大旗,也将这意识体现在实践中,而非是空有“体”而无“用”的泛符号化的概念。

三、建筑生态设计意识的应用

建筑生态设计在具有使用中应综合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影响作用,把生态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明确认识到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寻找更加符合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另外,在设计是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以及民族的不同特点,符合当地的需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以及一些可持续发展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在特定环境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物质的布局。如北方地区多天寒冷,在建筑时就需要考虑到保暖作用。建筑生态设计在使用中需要从周围自然环境获取灵感,达到环境与建筑和谐相处。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环境。

结束语:

在脆弱的生态系统面前,人类的生态意识渐渐开始苏醒。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意识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学作为城市进步的排头兵,更应该走在生态建设的前列,推动生态环境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建筑学设计必定是生态设计的天下。

参考文献

[1]吴晓程.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J].现代装饰(理论),2013,05:97

[2]钱婧.论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意识[J].美术界,2011,05:93

[3]高颖、孟霓霓、李兆智.浅谈室内设计的生态意识[J].天津学术文库(上),2013,(10):282-286

论文作者:韩旭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论文_韩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