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白平平 李雪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 1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
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通过高频电圈套器以及电凝装置,将消化道粘膜内的病灶进行清除,术中需使用止血夹、氩气装置、热活检钳等方式进行止血。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观察、标记以及注射方法上,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方案,当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注射完毕后,医护人员需将患者的病灶标记点通过针状刀切开粘膜。并沿着预先的切口使用钩刀将患者病变粘膜下层剥离,剥离过程中若碰到患者血管需采用电凝止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注射液保持粘膜下粘膜隆起,手术完毕后需检查病灶完全剥离的情况[3]。
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手术过后需要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间为3到7天,同时需禁食2到5天。
1.3.1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后,观察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
1.3.2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切除:经过手术后,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为正常粘膜且无肿瘤残留;
不全切除:经过手术后,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体内存在肿瘤残留;
复发:经过6个月后,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切除部位发现肿瘤组织[4]。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用(%)表示,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之间存在差异,且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案后治疗效果
3讨论
由于消化道肿瘤致死率高,因此早期治疗消化道肿瘤能避免病情的恶化,目前主要通过是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粘膜剥离术这两种方式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治疗。
我院为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对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采用这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医护人员将患者年龄以70岁为分界线,来做相应的麻醉处理,医护人员通过内镜前端戴透明帽后循腔进镜,退镜观察患者的消化道,当患者病变时需切换FICE模式对其进行观察并采集图像,进而观察患者微血管形态与粘膜腺管开口改变。并用针状刀标记患者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注射将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使用高频电圈套器以及电凝装置,将患者体内病灶清除干净。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较高,因为该方案无法完全的切除病灶,导致患者体内肿瘤残留。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观察、标记以及注射方法上,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针状刀切开患者的粘膜,并使用钩刀将患者体内病变粘膜下层剥离。由于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耗时少,操作较为简单,可以减少患者出血情况,通过剥离能将较大的肿瘤完整切除,从而减少肿瘤残留的情况发生,并降低患者复发率[5]。
综上所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在以后的临床运用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金链.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3):69-70.
[2]贺琼.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粘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短期疗效评估[J].医学新知杂志,2015,25(3):190-192.
[3]苏正活,江秀珠,钟健清.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5):57-58.
[4]吴永梅,王君.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2,42(10):94-97.
[5]施言,文卫,史传兵等.经内镜粘膜下注射白体血溶液用于EMR和ESD的临床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7.
论文作者:李祺,白平平,李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粘膜论文; 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内镜下论文; 切除术论文; 病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