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若干问题的建议_社会企业论文

对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若干问题的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评价指标论文,企业经济效益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了贵刊1995年12期发表的“对新的企业经济评价指标若干计算公式的探讨”一文,甚有同感。财政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了一套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新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它满足了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管理者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需求,指标体系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觉得还有些不足之处,望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笔者同意该文作者对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指标的讨论。并提出对其他各项指标的补充改进意见,仅供研究探讨。

一、建议改进部分指标内容

第一、将资本收益率指标的分母改用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指标的名称相应改为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或称净资产收益率。新指标规定资本收益率的分母是实收资本,但采用实收资本的弊端在于它忽略了资本公积、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作为企业资金来源投入使用后,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人为地虚增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收益能力,不利于投资者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请看下例:

注: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分母应是期初、期末平均数。

从上例可看出:甲企业和乙企业1995年与1994年相比实际盈利能力在下降,分母如用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就可明显地显示出来,而用实收资本则不行。

第二、将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分子统一改用净利润计算。新指标体系规定这三个指标的分子分别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加利息支出、净利润等三种不同的利润计算,这样的规定,首先它忽视了指标设置应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投资者实际得到的是净利润,所得税对企业而言只是一项费用;其次,它不利于各指标的有机联系;再次,与国际惯例不符,不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统一改用净利润后则可进行杜邦分析,按杜邦分析展开的公式是:

从上述可知:运用杜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到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基本因素是:企业的经营能力(指销售数量多少、销售订价的高低、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坏)、资产的运用效率(指企业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取得较多的销售收入)和企业负债经营的程度(指企业在可能的条件下,负债经营程度高,对企业是有利的)。因此,只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就能提高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此外,为了了解企业基本获利情况,可增设总资产基本收益率,指标的分子可用利润总额加利息支出,分母是平均资产总额。

第三、将社会贡献率的分子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改为工业增加值。从公布的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内容的说明看,笔者认为该指标实际就是企业创造的净产值,但鉴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是将工业增加值替代了工业净产值。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工业增加值是工业净产值加折旧。工业增加值是国际上公认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提供给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因此,改用工业增加值既符合这一指标设置的目的,也符合国际惯例,并且与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口径一致,具体计算方法可按国家统计局设计的工业增加值计算表计算,数字取得来自于帐和报表,这样数据来源可靠。

二、建议改进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单位

新指标的计算公式过于简单、不够严谨,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建议各指标计算公式可参照199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六项经济效益指标的表达方式。新指标体系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多少时间计算一次指标,新指标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没有表述时间的要求,如果一年只计算一次,还不会发生因理解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但是企业为了及时了解自己的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便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之处,一年总得计算几次,这样公式应予改进,可把指标分为两类处理:一类指标是分子、分母都来自同一报表(即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社会积累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只需在分子、分母前面加报告期(或计划期)字样。另一类指标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反映时点数)和损益表(反映时期数),如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公式可改为如下形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报告期赊销净额/报告期应收帐款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存货周转率=报告期产品销售成本/报告期存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三、建议增加两个指标

第一、增加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报告期销售收入/报告期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次)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率。新指标只对应收帐款、存货的运用效率进行考核,而对企业整个资产运用效率未加考核,因此,增加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可弥补这个缺点。

第二、增加已获利息倍数比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报告期息税前利润(或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报告期利息支出

该指标反映企业以其经营收益来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倍数越大,偿债能力越强。新指标只从资产负债表中得到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举债程度予以评价,而没有从损益表中反映的企业获利能力予以评价。其实企业举债程度是否恰当,也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的大小。企业获利能力大小也是债权人所关心的,所以增加已获利息倍数这个指标更为全面。

四、建议改进部分指标的名称

第一、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改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妥当。因为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有财务指标,还应该有生产经营性指标,如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等等。并建议把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颁布的两套指标合并成一套指标。这样更为全面、也可防止两套指标各自评价结果出现矛盾的可能。

第二、性质相同的指标、名称应统一。如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两项指标,前者可改为总资产收益率,后者可改为净资产收益率、这样既统一又明确。

第三、指标名称应确切反映其经济含义。如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指标就比较含糊,社会积累率是反映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但上交国家财政部分并不都用于社会生产积累的需要,可否用社会贡献上交率(或集中率)。如改用工业增加值计算,则社会贡献率可改为总资产增加值率,社会积累率可改为企业增加值集中率(或上交率)。

此外,新指标评价体系综合实际分数计算公式对大多数指标计算是适用的。但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当其实际值高出标准值许多时,得出实际分数很高,以为经营状况很好就不那么正确。因为这些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接近标准值为好,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标签:;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若干问题的建议_社会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