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2719901229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也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运用后浇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热胀冷缩等现象所引起的建筑裂缝情况,同时还能提升整体建筑质量,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无论是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降低温度收缩带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立面效果,从而使建筑物的性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保障建筑结构稳固的前提下,防止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1后浇带施工技术功能特征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施工作业中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也会暴露的越来越多,如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裂缝等问题。针对此问题的出现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发生该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规范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质量控制,此时后浇带施工技术就尤为重要。下面则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1.1解决沉降差问题
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因建筑结构在设计期间有时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这就导致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设计难以在现实施工作业中加以呈现,这就会出现沉降问题,此时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便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浇灌弥补高低层之间存在的重要问题。
1.2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收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会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得以使用。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也是最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变形情况,甚至是收缩现象。所以需要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要在规定范围内对混凝土加以保护,因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变形的发生则需要针对不用的变形程度,合理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使得整体上确保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并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作业成本。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2.1关于建筑混凝土相关材料选取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材料由于受到温度的冷热影响,产生热胀冷缩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首先要优先考虑选择那些受气温影响小的建筑材料。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混凝土的硬度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建筑物整体的结构中,混凝土和钢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硬度越高,那么建筑物才会更坚固。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比例来合理配置混凝土,否则将会对混凝土的性质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注意,由于混凝土有很强的收缩性,所以在两个物体之间利用混凝土进行填充时,一定要充分的填满,如果有需要还应该使用一些类似膨化剂作用的辅助材料,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在收缩后产生裂缝。
2.2合理设置后浇带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一定要对后浇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例如在对断面形式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接缝形式,使其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有效的结合。另外,在对浇筑的位置进行确定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剪力墙位置,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梁、板反弯点。最后,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在符合相应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对后浇带进行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后浇带预设模板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需要借助模板进行,模板预设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有关规定,以施工图纸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参照文件。在后浇带施工浇筑之前,要预设安装钢丝网模板,保障钢水网规格、参数的统一,避免出现钢丝网粗细不一等情况。另外,施工单位要对模板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确保模板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等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需要。若后浇带的体积比较大,要在钢筋上下位置安装支撑模板,并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封堵,避免其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情况。另外,在预设模板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中为后浇带增加垫层,需要在施工部位坐高物理增强处理,并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减少外界因素对后浇带施工的影响。
2.4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当垂直施工缝采用钢丝网做为模板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利用压力水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冲洗,有效的将浮浆和碎片清除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则可以拆除钢丝网,同时采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再次冲洗。当垂直施工缝采用木模板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要求,拆模后城朵进行凿毛处理,针对于施工缝位置处存在蜂窝及孔洞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当混凝土表面已硬化时,可以采用凿毛机完成凿毛处理工作。
2.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收缩完成时间通常不少于2个月,这个时间段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这时才能进行后浇带浇筑。在具体浇筑施工时,需要提前清除钢筋表面存在的锈层,并对施工缝进行清理及凿毛处理,将施工缝处过于松散的混凝土和石子清除掉,利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进行清洗,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湿润度。将水泥砂浆铺设在后浇带下,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具体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用业时,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保证槎捣的密实度,避免出现跑浆现象,实现新旧混凝土的有效衔接。浇筑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工作,通常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2.6后浇带防水施工
在后浇带防水施工作业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底板和墙板进行防水。在实际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在底板垫层上进行一道防水施工作业,有效提高垫层的抗渗性能。同时在后浇带两侧装设挡水墙,这样在施工过程中雨水和雪水等不会流入到后浇带中,并利用防水砂浆涂抹在后浇带两侧,进一步增强底板的防水效果。在墙板防水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在外墙后浇带外侧砌筑挡土墙,并在墙表面设置一道防水层,及时对外墙进行土方回填,提高外墙的抗渗性能。另外,为了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性能,施工时宜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在后浇带断面留设止水带,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
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根据建筑结构选择混凝土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需要适当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或膨胀剂。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各类原材料的加入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使用性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防止产生离析。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3.2合理设计后浇带间距
在保证不影响建筑整体结构施工的前提下,设计人员结合施工项目实际设计后浇带的间距。综合考虑后浇带宽度、深度、缝隙等,做到合理规划,保证后浇带的技术效果。
3.3严格控制模板施工
为了能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应对模板施工进行严格控制。模板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模板位置准确,必要时检查其标高,可通过加设钢管固定模板,保证模板牢固。拆除模板时不得锤击,防止损坏混凝土表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后浇带技术的支持下,可使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更加高效,保持后浇带良好的应用状况,满足其性能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完善现代建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应重视后浇带技术的高效利用,并对其作用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为这类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打下基础,确保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付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2):12-13.
[2]张天.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7(28):53.
[3]宋加兴,张金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3):221.
论文作者:柴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作业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